出海帆 / 问答 / 详情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现状是什么?

2023-07-17 07:21:40
共1条回复
bikbok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现状是什么?发展趋如何? - : 一、关于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

简述未来国际战略形势有哪些发展趋势 - : 1、一边倒:由于世界处于美国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国家和中立国家在缺乏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时,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限制时,在为了争取美国的帮助时,将会有可能倒向亲美的这一个方向. 2、一个新的反美联盟的崛...

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那哪些 : 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1、美国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2、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一种过渡现象,在这个过渡期内,国际战略格局呈现的基本态势将是“一超多强”,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体制所取代的暂时历史进程.3、新的各种安全结构正在建立和完善.各种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应运而生,相继建立.世界将在地缘上分为欧洲、原苏联地区、亚太、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六大军事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军事格局.4、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上升.各国更加注重的经济的发展,调整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突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试述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 :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1、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巨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国际关系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两极世界剑拔弩张的对峙状况的结束,给...

目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是什么 - :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首先,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1.美国一霸称雄,但是其难阻止世界向多级化格局发展2,大国关系主导着世界事务,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支配的地位3,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态势4,为了在国际战略格局占据重要地位,各主要国家普遍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新一轮军备竞赛全面展开

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国际战略形势是指国际社会中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形势是世界各国安全,生存和发展所处的条件和态势,它要...

当今国际形势及战略 - : 展开全部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

简述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简答题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一是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二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政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三是世界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

相关推荐

中东地区的焦点问题有哪些,结合某个区域具体分析一下发展局势

一是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和利比亚等“旧强”深陷动荡漩涡,或挣扎于战火之中,或处在艰难的恢复之中,其国势衰损、内患不断且自顾不暇,该地区的影响力被大大削弱。在这些国家中,只有埃及有望重回中东地区强国行列。二是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等成为“新强”,其综合实力和地区影响力上升。其中,土耳其、沙特阿拉伯跻身G20集团成员国,实力上升较为显著。随着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相继垮台,伊朗周边的战略环境得到改善,伊朗迎来了历史性“战略机遇期”,趁“阿拉伯之春”乱局加快了对中东地区什叶派集团的整合步伐,初步形成什叶派联盟。伊朗的影响力空前上升,这引起了美国、以色列以及沙特阿拉伯等逊尼派阵营的联合压制和围堵。
2023-07-16 23:23:281

形式与政策,中东局势给中国带来什么挑战

近年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即:多点地区冲突同时爆发,互相呼应,互相影响;地区政治力量出现新的消长变化.政治伊斯兰势力上升,传统大国地位下降;美国对中东新战略严重受挫.在可预测的未来,中东热点问题将持续成为地区动荡之源.其中伊拉克政局的走向将对未来中东形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伊斯兰势力与世俗政权之间对权力与影响力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地区内激进势力将更趋活跃,极端思潮蔓延,并有向地区外扩展的趋势.同时,美国在中东影响力下降,难以完成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使命.国际和中东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和中东国家分别面临新的不同的国际环境,对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深刻影响,也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023-07-16 23:23:351

现在中东的局势愈演愈烈,最后会打仗吗?

要知道,在核武器被发明出来的现在,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地球越来越小,通俗的说法就是“地球村”。国与国的距离越来越近,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大规模的大国掐架很难发生,毕竟彼此虽然是对手,但是也是朋友,只是看某段时间的国家利益是否重合,因此我国的外交部有一个十分贴切的成语,叫做“相向而行”。但是神仙不掐架,并不代表没有局部热战。毕竟在争夺发展资源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的有摩擦。因此一些小国家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年年爆发战争,难以实现和平。中东地区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受大国博弈、本土宗教斗争、能源争夺等种种因素,局势十分紧张。因此有很多人都在担心会不会直接爆发战争。我觉得大规模的战争是不会爆发的。中东地区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旁观,都会被卷进去。作为美国的盟友、好伙伴的沙特阿拉伯绝对首当其冲。如果沙特阿拉伯开战,那么石油的开采怎么办?其他国家的经济还想不想发展了?这都是问题,至少在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大部分开采前,中东地区是不会大规模打仗的。最后,现在的战争不再是上个世纪的战争,我们经历了冷兵器时代和热兵器时代,现在的战争是高科技的战争。真正想要轰炸哪个国家发射导弹就行。
2023-07-16 23:23:4311

新马争端,俄乌冲突,中东局势会如何发展?

俄乌关系高度紧张,都是西方主义的较量,其中一方代表着美国和欧洲,而另外一方代表着俄国。但有些阴谋论说俄国的举动背后是中国的支撑,是中国和欧洲的较量,但这只是空穴来风,并没有太多依据,所以大家不要随便相信。其实俄国和乌克兰有历史问题,也有新时代的政治力量较量问题。当年乌克兰从俄罗斯分裂出去,就是因为俄罗斯的帝国受到了美国的挑衅,从而分裂成多个不同的国家。当年还称为苏联,现在只是一个处于夕阳红的俄罗斯。事实上乌克兰和俄国的形势已经比较明朗,俄罗斯已经把乌克兰收复了,因此未来西方的打压或者是制裁只是马后炮而已。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争端应该只是暂时的,因为两者是比较友好的邻国,一直以来都有不错的关系。再加上华人非常多,很容易就能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以和为贵,和平共赢。另外为了长久的利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必须团结在一起,才能够保持更快速的发展,因此争端只是短暂的,未来两国都会因为长期的利益和共同合作。中东的局势谁都说不清楚,犹如一个大的火锅,里面什么菜式都有,味道五花八门,世界上没有一个专家敢说可以解决中东的问题。因为有各种势力的较量,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在当地的实力还是非常多的。如果说有一天石油枯竭了,那么这些战乱也许就会减少。
2023-07-16 23:24:289

当前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会向哪种方向发展?

一、当今世界主要矛盾 个人认为,当前世界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一超与多强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世界性的,决定世界战略格局的走向。虽然欧俄、中日、中印、日俄等大国之间有战略矛盾存在,但这些矛盾,从总体上来说是区域性的,对世界整体战略格局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引起世界格局变化的主导因素,可以称之为次要矛盾。 这句话展开来说,就是美国与中俄欧三方的任何一方进行的战略冲突,都会影响当今世界一超多强战略格局的深刻变化,因为美国作为影响世界的主导方,一旦与中俄欧三方的任何一方,或者两方或者三方进行战略冲突,爆发战争的话,都必将严重损耗美国国力,而打破目前美国一超独大的现实战略格局。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欧俄、中日、中印、日俄这几个主要区域大国之间,如果因为本身存在的战略矛盾而爆发战争冲突的话,其结果必将有益于美国单极化格局的巩固,从而严重影响世界多极化进程。 二、世界主要矛盾发展的变化和趋势 世界局势何去何从,总体上来说,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多极化发展方向。二是单极化发展方向。 所谓的多极化发展方向,就是中俄欧日印多强为代表的世界各国与美国一超的斗争取得重大进展,美国继续衰落,从世界各区域退出其主导权,而多强逐渐在世界各区域获得主导权,世界格局逐步实现区域化特征。 所谓单极化发展方向,就是中俄欧日印多强为代表的国家,放弃于美国的单极战略意图的斗争决心和意志,而在区域主导权的争夺上你死我活,给了美国均衡控制世界各区域的机会,从而延缓了美国单极主导世界的时间,世界单极化趋势将继续延长。具体表现在欧俄、中日、中印、日俄之间的矛盾激化,爆发战争冲突。 三、2010年乃至未来5年内局势展望 单极化发展方向也好,多极化发展方向也好,在具有现实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说,我们看世界局势是向单极化发展方向发展,还是向多极化发展方向,可看以下三点: (一)看美国与中俄欧三方关系如何? 看美国与中俄欧三方关系如何,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看美国与中俄欧三方双边关系的合作方向、程度如何?具体说来,是看美国与中俄欧三方在各自区域利益冲突中的合作程度多大,合作程度大,说明美国让出了自己在该区域的主导权,说明了美国单极化战略暂时在该区域的弱化甚至撤退。合作程度小,说明美国仍然想主导该区域的主导权,从意图和实力上仍然有控制的主导权。二是看美国与中俄欧三方双边关系的冲突有多大?具体说来,就是看美国与中俄欧三方在各自区域利益冲突中的斗争力度有多大?区域局势的紧张程度而定。区域局势紧张,说明中俄欧在利用自身在各自区域的影响力,挑战美国的区域主导权。 具体来说,欧盟挑战美国单极化战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欧盟政治、军事、经济、金融自主权越来越大,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越来越弱。特别表现在东欧走向,北约主导权、以及欧盟一体化进程。二是欧盟对地中海控制权、中东能源和世界资源占有权的争夺上。三是欧盟对欧美文化、价值观主导权的争夺上,从而取而代之。 俄罗斯挑战美国单极化战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俄罗斯对美国一直以来的政治打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文化渗透的自然反击。自苏联垮台以来,美国利用北约东扩、车臣独立、恐怖袭击、经济封锁、文化渗透、反导威胁、中亚驻军等手段威胁俄罗斯,必然引起俄罗斯联合其他区域大国的强烈反击,这是俄罗斯的自保措施。二是俄罗斯挑战美国在中东、中亚乃至世界能源主导权,特别是定价权。只有推翻美国在中东、中亚乃至世界能源主导权,俄罗斯才有重新崛起的机遇,所以,其决心和意志必然坚决。三是挑战美国对俄罗斯出海口的控制权。这表现在对地中海、北冰洋、太平洋的制海权争夺。 中国挑战美国单极化战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对美国干涉内政的必然反击。具体表现在中国会强烈反击美国对“三毒”势力的扶持,反击美国软肋的力度会越来越大。二是中国崛起面临美国的强力打压。这具体表现在人民币汇率、航运威胁、战争威胁、中东中亚乃至世界能源的分配权上。三是挑战美国在亚洲、非洲、拉美的控制权,解放亚洲、非洲、拉美,使亚洲、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摆脱美国的霸权控制。 (二)看多强之间双边关系如何? 多强之间双边关系,有三个方面:一是处理好多强之间的双边矛盾,以及区域矛盾,不给美国渔翁得利的机会。二是多强之间加强双边合作,提升自己在区域化中的实力基础。三是多强之间加强战略协调,互相策应,挑战美国在本区域的主导权。 多强之间本身存在战略冲突,这些冲突有历史因素,有地缘因素等等。解决这些综合性矛盾,无非三种方法,一是暂时搁置法。因为大局,不适合现在解决这些矛盾和利益冲突,暂时进行搁置,留待以后解决。二是谈判化解法。双方谈判,拿出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方案,解决已经存在的一些矛盾。三是战争决断法。双方利用战争来解决存在的矛盾,谁有本事谁占优势,获得主导权。 在当前单极化和多极化斗争日益深化的战略态势下,多强之间解决彼此矛盾,明智的方法应该是暂时搁置法和谈判化解法,不明智的方法是战争决断法。具体的一些事情,在此不一一分析。当前,欧俄、中印、中日、日俄之间,有一些矛盾和潜在冲突,建议采取暂时搁置法和谈判化解法,不可轻易使用战争决断法。多强之间,往往势均力敌,如果采取战争决断法,势必两败俱伤,不但保护不了自身的现有利益,甚至还在失败后失去更多的利益。 当然,多强之间更重要的是加强双边合作,在美国妄图单极化统治世界的情况下,加强多强之间的双边合作,不但可以促进自身实力的增强,而且可以提高自身抵抗美国打压的底气和基础,为自己在挑战美国区域主导权中获得更有利的态势。
2023-07-16 23:25:051

有哪位能给我分析一下中东关系?

民族宗教之争~!
2023-07-16 23:25:132

如何看近期中东局势。

虽然有所谓“阿拉伯之春”,埃及骚乱,穆巴拉克下台,也门政府换届,卡扎菲翘辫子,叙利亚不稳。让西方高兴了下,不过,局势发展有些并非西方所能掌控的,一个是这些国家政权变动后,多种势力交织,群龙无首,其中隐隐若现的就有:伊斯兰极端组织(如基地组织,真主党武装等等),还有不得不提的——“穆斯林兄弟会”,据说这个组织趁乱世在伊斯兰世界逐渐走上前台,而且获得了群众支持,而在政治上,并不和西方合拍。 所以啊,中东局势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哦: 伊拉克爆炸不断。 利比亚议会难产, 埃及不停骚乱; 叙利亚可能要打战。 还是要乱一阵子的。
2023-07-16 23:25:214

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1、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水资源匮乏:中东地区的水资源却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中东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中东地区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河流、湖泊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造成中东局势紧张的一个原因。4、民族和宗教问题:历史上,中东地区历来是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流、多种族汇聚之地。时至今日,中东的各民族还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民情。如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一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以及其他宗教,很容易引起内部冲突,被各种外部势力所利用。5、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耶路撒冷是三大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城。犹太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城,大卫王曾把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历史上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伊斯兰教徒则认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个圣地。
2023-07-16 23:25:377

中东现在局势如何?

对于我们中国来说还是一个特别平稳的国家,最起码不会与其他的国家发生战争,同时也不会有一些内战的出现。然而对于现在的中东局势真的是特别紧张的消息,很多人也是有所耳闻,这样相比较之下,很多人都庆幸我们中国的太平。其实对于中东的紧张趋势也并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而且牵扯的原因有很多种。前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了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并且他还表示将启动美驻以使馆从特拉维夫至耶路撒冷的搬迁进程。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放弃在耶路撒冷问题上的一贯态度,因此国际社会对于这件事情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中东地区很多的国家更是强烈反对。要知道作为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的地位一直受到了很多因素的牵扯,比如历史、民族和宗教等等很多方面。所以耶路撒冷也就成为了一个非常敏感而且充满争议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一直以来也是巴以之间乃至涉及整个中东地区和平进程的核心矛盾之一。面对如此敏感的耶路撒冷问题,现如今特朗普选择在这个集会罔顾有关方面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做出了决定。有些人认为特朗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就是急于获得国内选民认可,积极兑现竞选承诺,所以对于他的这种做法,目的还是为了自己最终的利益。然而对于现如今中东地区的局势来说,虽然美国一直持亲以的态度,但同时他们也没有出现过反对巴西的论调,而现如今美国明确选边站队,那么在未来如果继续以调停人的身份参加两国之间的和平进程,那么无疑就是一种信誉的全失了。所以现在对于中东地区的局势不仅仅是巴以两个国家,同时也加入了美国的态度。
2023-07-16 23:26:049

对当今中东北非局势大动荡的看法和认识?

  1、局势说明: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  目前北非中东动荡已经持续数月,美国拒绝牵头利比亚军事干预,而且明确拒绝派出地面部队,一方面是不愿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个烂摊子,另一方面奥巴马还面临着巨大的预算压力,但推行“美式民主”义不容辞!北约内部至今存在着强烈的占领野心。  2、中东北非问题的根本原因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动乱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动乱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  3、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政治影响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也是美国最愿意看到的。  西北亚局势给我们的启示:  一是国不能弱,落后就要挨打。  二是独裁不得人心,必须搞好适合自己国家的民主,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  三是国家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必须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国民应当为了自己的国家富强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四是西方列强国家都是无耻国家。尤其对待其他国家的人民。像对待中东北非的阿富汗、伊朗、利比亚、也门等都是这样。必欲置之而后快。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叙利亚、伊朗等国是否将成为美国考虑的下一目标,还有待密切关注。但不久前我国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互联网煽动国内居民非法聚集,妄图引发“街头政治”,不能不说是个别人企图把乱局引向中国的一种尝试,对此我们应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证明,西方列强总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国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中,一个自主、强大的中国永远是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与发展,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奋进,对此我们应十分珍惜,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稳定 。  西方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评论也不是全部是尖酸刻薄,其中有一些经验之谈和劝诫之语。比如,一些西方研究中非关系的专家多次指出,中国并不会因为来自发展中世界,奉行不同于西方的外交政策,就在非洲有安全免疫力。西方公司和国家在非洲遇到的挫折和打击,中国也将遇到。外来势力要在非洲大陆站住脚,不是那么容易的。中国真正与非洲接触的大规模历史,尤其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相互依存,是最近50年,更确切说是过去十多年的故事。  中国需要牢记我们的古老哲学“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更需要从当下的国际挫折中总结教训,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去”。  中东北非局势震荡对中国的经济影响  利比亚动乱推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  由于暴乱,目前估计减产幅度在100万桶/日。利比亚的内部动乱,一方面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停产,欧美等国石油公司人员从利比亚撤出而造成减产;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受阻,且可能有部分管道或者设施受损,现在平乱后,其产能无法短期内得到恢复,也将成为利比亚原油产量无法短期内恢复的关键因素。  高油价下推进我国采掘业以及新能源发展  尽管我国石油及其产品的价格目前受到严格管制,但油价调高对于相关企业的业绩产生影响,原油价格上涨对其相当有利。  在传统能源不断涨价的情况下,很多公司加大投入转向新能源的研发和生产,包括太阳能、风能、乙醇汽油等。在早期这些行业或许还需要政策扶植,但是"百元油价"时代已经给它们带来了商业上的需求,原先的概念在经过油价上涨之后变成了真实的价值。  油价走高对于经济指标的影响不可小觑  我国是世界石油消费大国之一,经济发展对石油能源的依赖性比较强。我国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量远远不够自身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就成为必然的选择。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也在加强。  对于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至120美圆桶,或可导致国内基础产品输入价格增加,从而引起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并最终引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直接影响农产品、铁路及运输行业。  什么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大发展,在中东地区没有发生?我思考了很久,还是邓小平讲得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过去30多年,中国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的“十二五”规划看,我们国家在继续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会更加重视民生,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  我们一心一意谋发展,是正确的选择。中国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023-07-16 23:27:024

世界和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怎么走

总体呈快速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将快速发展,中东局势有望在未来十年解决。但巴以方面任难以解决,发达国家可能经济会衰退,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可能没有人愿意为发达国家生产商品。中国未来经济乐观,将快速发展。
2023-07-16 23:27:232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中东动荡历时一年多,导致该地区多国政权更迭,并迅速扩充套件到叙利亚,叙危机已成为这场动荡旋涡的中心。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中东剧变与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   摘要:本文从剖析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产生及发展入手,重点分析了2010年以来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由此得出结论: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掀起军备升级狂潮、再攀军火贸易高峰。从一定程度上看,军火贸易是军备竞赛的“晴雨表”,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扩大反映了地区军备竞赛的升级加剧,会导致地区安全形势恶化、经济发展延缓、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将对 *** 一 *** 地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造成极大冲击,中东地区的军备控制依然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中东地区;军火贸易;军备控制;中东变局   文章编号:1673-5161201205-0109-12   中图分类号:E92   文献标码:A   中东地区战略格局特殊、利益关系复杂,因其特殊的政治、军事、宗教、民族和地缘环境,军事冲突与区域性战争频发,局势长期动荡不安。2010年以来,该地区又经历了自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冲击最广、影响最深的大变局,安全形势恶化、武装交火频发、军事储备锐减。各方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交错萦绕,主要大国的利益角逐与国际社会的调解压力相互碰撞,使得各国“不安全感”持续加深。   在此背景下,部分国家将购置武器、升级军备作为安身之本,某些大国为谋求经济利益,实现多重战略目标,又极力兜售武器装备。中东剧变后,该地区达成了多笔大规模的军火贸易订单:沙特同美国于2011年12月29日签署了294亿美元的钜额军事装备销售协议;叙利亚自局势动荡后投入数10亿美元购买了俄罗斯最先进的武器系统,着力提升空中和海上作战能力;伊拉克计划今年从美国进口110亿美元军火。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该地区极有可能再度掀起军备热购的狂潮、再攀军火贸易的高峰。   一、中东变局前地区军火贸易发展现状   军火贸易是指直接用于战争的武器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的买卖,是贸易双方或多方通过买卖方式把军品从卖方让渡给买方的行为,贸易主体是武器及武器系统。军火贸易作为国际间的一种间接军事斗争手段,在调整多边关系、改善战略态势、平衡战略力量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历经从无到有,从萌芽、发展到高涨的演变过程。几十年的军火贸易过程,牵动着中东政局的脉搏,同时还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性战争的血雨腥风,其产生及迅速发展的主要过程是:   一在“地区冲突”的激化下产生。中东国家竭力扩充军备的原动力始于1948年5月以色列国建国后阿以矛盾的激化。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 *** 国家占据战争主导权,但以色列充分利用停战良机,向西方国家购进了大批先进的航空及装甲兵器,打造了一支机动能力强、打击威力大的正规化军队,对后来几次战局的演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国家为打破和消弭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历年来一直把振兴军备作为优先追求的目标,力图通过大规模进口先进武器以确保自身安全、夺回军事优势,但这一举动进一步 *** 了以色列争取军事平衡的欲望。阿以双方在军事领域的对抗成为了中东地区军火贸易产生的最主要动因。   二在“石油美元”的支撑下攀升。中东地区堪称世界“石油宝库”,石油与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能力紧密相连,许多国家的军火贸易都是以“石油美元换武器”的形式进行的。而且,不仅中东产油国惊人的军费消耗依赖石油美元,就连部分 *** 非产油国,其采购武器的费用,有相当一部分也是用产油国的军援资金支付的,如沙特国民卫队曾出借过F-15S战斗机、M1A2坦克和“狂风”战斗机,供埃及等 *** 国家军队使用。2010年,欧佩克中 *** 国家的石油出口达到了创纪录的4510亿美元。钜额的石油收入为中东地区的军费提供了充足雄厚的资金保障。目前,中东已成为世界上军费增长最为迅猛的地区之一。中东各国军费在保障自身军事力量的正常运转之外,最主要的用途之一就是进口武器装备。据2001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中东地区军费资料显示,2010年军费开支较十年前增长了35%以上。   三在“大国之争”的 *** 下升级。大国的利益争夺对中东的军火进口起到了极大的 *** 作用。对美国等军火出口大国而言,军火贸易意义重大。不仅可以获取超级丰厚利润,还可以支撑和促进本国强大的军火工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本国经济。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军火贸易,大国可对国际和地区局势施加影响,使之服务于本国的全球战略利益。美国资深国际问题专家安德鲁·内森和罗伯特·罗斯指出,对于军事大国来说,“军火贸易是和平时期维持军工生产的重要收入来源和对武器进口国施加影响的工具”。中东地区一直是众多军售大户不断进行“肉搏”的军火大市场。2006至2010年5年间,美国约有28%的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地区,主要物件是阿联酋、以色列和埃及;俄罗斯约有8%的武器销往中东,主要物件是叙利亚及北非国家,2005至2009年5年间,俄罗斯对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的武器出口分别占两者进口量的92%及78%;欧盟成员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约有9%武器出口去向是中东国家。未来,这些国家仍将是中东武器进口的主要源头。   四在“安全困境”的桎梏下加剧。世界大国对中东军火贸易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是真正决定当地军火贸易发展趋势的是处于“安全困境”下地区各国做出的外交和战略选择。国际关系现实主义理论认为,每个国家为了自身安全,都会从最坏的情况出发,想尽办法扩充军备,企图以此方式提高自身安全,最终却陷入螺旋上升的军备竞赛中,成为无法摆脱的“安全困境”。中东地区的几个大国——以色列、伊朗、埃及、沙特等国都曾经或正试图成为地区主导,由此而导致了多次战争发生以及各方敌对程度加深。目前,阿以冲突根深蒂固、经久难解;伊以之间针锋相对,相互难容;伊阿之间缺乏信任,互相提防; *** 国家内部存在领土、资源争端,矛盾重重。中东国家之间这种“互为威胁”的恐惧感及历史积留的多方矛盾,驱使相关国家通过军火贸易的方式进口先进军备,意图牢牢占据优势地位,其结果却更加深了他国的不安全感,导致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升级。在此影响下,中东地区成为世界军火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买方市场,军火进口密集而频繁,进口比例远远高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中东地区武器库几乎囊括了所有门类的顶尖常规武器,装备总量几乎处于饱和状态。2005至2009年五年间,北非国家主要常规武器的交易量环比增加了273%。2006年至2010年五年间,在世界主要常规武器进口国排名前五十位中,中东国家就占据了五分之一,包括阿联酋第6位、阿尔及利亚第8位、以色列第12位、埃及第16位、沙乌地 *** 第22位、伊拉克第24位、伊朗第30位、约旦第38位、叙利亚第39位、阿曼第45位等10个中东国家均跻身于其中。   二、中东变局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影响   纵观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在相关国家内在“不安全感”的 *** 和外界大国的利益追逐的影响下,当地军火贸易保持着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历史。从新世纪以来的发展形势来看,该地区各种矛盾丝毫没有缓解,仍然纷繁复杂,尖锐激烈,很多国家仍在竭力扩充军备,不断寻求有效威慑手段获取相对战略优势,由此造成了地区军火贸易“愈演愈烈”的局面。而2010年底开始的中东大变局,不仅改变了当地原有政治程序,更使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失衡,国际体系转换进一步加快。在权力与资本扩张日趋借助暴力手段的大背景下,中东地区变得更不太平。不管叙利亚和伊朗未来是否会遭受西方军事打击,但可以肯定的是,利比亚战争绝不是中东地区的最后一场战争。   在战争阴霾的笼罩下,中东国家普遍认为,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的国际政局中,“达摩克利斯剑”仍然高悬,军事力量始终是争取强国地位的基础和条件,是实现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安全的有效手段,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仍然是决定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因素。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12年3月释出的全球军火交易最新资料显示,中东变局开始后,2011年的中东地区军火贸易额有所上升,占全球军火进口总量的17%,远远高于其人口比重、领土比重以及经济比重。中东变局使各国更加重视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会对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商品结构、供需市场等方面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第一,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发展格局   此次中东变局是 *** 世界政治、经济、社会各种矛盾日积月累到一定程度的总爆发,对地区安全域性势、科技发展等方面造成巨大冲击,可能会对未来地区军火贸易发展格局产生如下影响:首先,安全域性势的恶化将造成持续的贸易需求。目前,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 *** 国家分化严重,沙特与伊朗矛盾加深,土耳其和以色列的地区影响力增强。中东和平程序、叙利亚问题和伊朗核危机等热点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地区局势的恶化加之美国 *** “伊朗 *** ”的不断炒作,致使陷入“安全困境”的中东国家纷纷开始重调军品编制、武器购买清单。包括以色列、沙特、伊拉克、卡达、科威特在内的几个中东国家,近期同美、英等国已经达成了相当规模的军事订单,如阿联酋在2011年接连丢掷大笔军事订单升级军备,其中已签约的合同金额高达11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东地区的军费开支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军火贸易额将迅速增加,极有可能出现一轮新的地区武器装备竞赛;其次,自主军工科技发展的滞迟仍将强化其依附地位。中东变局之前,许多当地国家尚未形成独立的军事技术体系。就研发基础而言,基本上没有自行研制、开发武器装备的能力。很多国家的国防工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对自行生产缺少一个完整、清晰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缺少发展军事工业所急需的高素质科技人员,依赖自身无法完成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必须引进国外先进的武器装备。除以色列、埃及等少数国家俱备一定出口能力外,其他大部分国家均属纯粹的武器进口国。目前,中东变局造成的动荡已对当地国家造成了深远并具有持续性的内在影响。利比亚前“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就曾表示,利比亚战争使该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状况比战前落后50年。可见,目前中东相关国家的军事体系在短期内很难通过自身能力“造血”而充分发展。因此,中东地区在未来的军火市场中仍将处于依靠大量“输血”提升军事能力的买方地位;最后,更新换代周期缩短促使二手市场升温。从历史发展看,中东地区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都曾进入一个军火贸易的高涨阶段,两次战争相隔时间较短,引进的新式武器功能还未等完全发掘利用就已成为更新换代的物件。目前,中东各国的武器均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共包括装甲战车约7万辆,各种火炮超过6万门,各式飞机5200余架,直升机2000余架。庞大的数量、无休止的进口使得原有武器的解决就成为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退役的装备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可为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这些被称为“二手”武器的军火,价格相对便宜,使用价值并不低,很有吸引力。因此,若中东地区依然以这种势头大量进口武器的话,该地区在未来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手武器交易市场。   第二,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产品结构   中东变局引发的利比亚战争呈现出不对称战争样式,呈现出以空袭作战为军事干预主要打击手段、以精确制导为空袭毁伤手段的显著特征。高技术武器装备在战场上显出的威力将会进一步促进军火贸易结构的调整,在此影响下,中东军贸市场的产品结构将随之发生一定改变:首先,空中力量的发展将成为重中之重。空中打击是利比亚战争的主要作战手段,由于作战半径的局限,传统上由地面炮兵完成的任务在这次战争中几乎全部成为空军的专利。很多中东国家都更为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战争的重点在于现代化的空军,这无疑为全球战斗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2011年沙特就与美国签订了154架F-15SA作战飞机的钜额订单。因此,在未来一个时期,军用战机的市场份额将位居中东地区军贸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精确打击能力将不断予以强化。从国际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看,无人控制技术、精确打击技术和隐身技术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军事装备的关键评价要素。利比亚战争中联军第一周使用的武器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巡航导弹、空地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在解除被攻击方的防空能力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不少中东国家已经将精确打击武器如近中距空空、空地导弹、智慧炸弹、导弹防御系统列入优先采购专案。美国 *** 在2011年11月公布的军事援助计划中表示,将出售给 *** 国家4900枚精确制导炸弹;最后,防空体系建设将提上议事日程:从以前的中东武器市场格局来看,防空系统的进口只是整个武器进口的“零头”。目前,中东各国的军事攻击能力不断增强,但防御能力偏弱。特别是近些年,伊朗在导弹技术上突飞猛进也给其他中东国家造成巨大压力,迫使其加快防空体系的建设。阿联酋2011年已经计划引进俄制“铠甲S-1”系统,并升级已部署的美制“爱国者”系统,还计划引进美国“末段高空区域防御”先进反导系统,仅这一项就可能耗资约70余亿美元。   第三,中东变局将会影响地区军火贸易的供需市场   从买卖双方来看,中东变局前的地区军火贸易市场分布不均衡,买卖双方都很集中。买方市场中,进口最少的国家与进口最多的国家相差甚远,且买方地位变化较快,以2009年为例,沙特从昔日中东最大的武器进口国降至第四位;而阿联酋则突飞猛进,占据榜首。就卖方来看,主要集中在世界大国,尤其是美、俄、欧洲部分国家,其他国家少有参与。结合各国国家安全战略选择及最近的局势变化,中东变局后,未来五年地区军火市场中的买方和卖方将会出现一定变化:就买方市场而言,可谓有升有降。叶门等国由于国内局势不稳及自身经济实力的抑制,在军火市场上的份额可能会下降;伊朗由于联合国对其实施武器禁运等干涉因素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减缓前几年军火贸易的高额势头。以色列作为美国打入中东的一支“楔子”和战略“棋子”,仍将会在美国的支援下继续保持军事优势;伊拉克已重新进入世界军火市场,军火购买能力逐步恢复,利比亚的未来也可能类似伊拉克,二者未来的贸易份额将逐步攀升。埃及目前每年从美国获得约13亿美元军事援助,相关援助将持续到2018年,重新整合过的政权预计会继续寻求获得美援。对于目前正处在动荡之中的叙利亚而言,阿萨德政权自从反 *** *** 爆发后,就花费巨资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近期叙利亚的军火贸易份额仍将保持高涨。此外,在周边局势动荡的 *** 下,“财大气粗”的海湾 *** 国家所占市场比重也将会越来越大;就卖方市场而言,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优越性、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巨大的市场利润的吸引,注定了现有的中东武器供应国都会紧紧抓住这个市场,并试图扩大市场份额。未来几年各国的竞争很有可能不会打破这一格局,即美国扮演重要角色、欧盟不断谋求扩大影响,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积极介入。可以预料,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随着各军火供应国争夺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买方市场的活跃,争夺中东军火市场的战斗必将趋于“白热化”。   综上可见,在中东变局的影响下,当地不少国家对军火的需求更加旺盛,军火出口大国也将继续死死咬住中东市场这块“肥肉”,地区军火进口产品型别将继续以高、精、尖武器为主,武器杀伤力将不断增强。日益兴旺的军火贸易将会加剧武器扩散和军备竞赛,对本身矛盾重重的中东地区而言,更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对各国发展、地区乃至全球范围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负面效应   军火贸易所带来的影响效应十分复杂,就积极方面来而言,中东国家的军事力量增长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有效巩固了国家独立、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相对积极影响,中东变局后,地区军火贸易的升级加剧带给当地国家更多的则是消极作用,各种高、精、尖武器的扩散将会对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东地区的稳定、全世界的安全等方面造成重大冲击。   从国家经济层面看,中东国家大力扩充军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甚至阻碍一些中东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进步。目前,许多中东国家依然背负着相当沉重的军事负担,以2007年为例,包括沙特、以色列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军事开支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8%甚至更多,阿曼甚至达到了10,6%。而一般发展中国家的军费开支水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为4,7%。超出正常防务需要的军事开支会对国家经济建设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影响 *** 提供完善的社会福利,致使科研技术的发展滞后,还会造成失业率升高和通货膨胀,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从地区稳定层面看,军火贸易使中东军备竞赛得以长期持续进行。由于缺乏强大的现代工业基础,大部分中东国家的武器供应严重依赖进口,而随着武器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和生产难度加大,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在某种意义上看,军火贸易是中东军备竞赛的“生命之源”,离开了外部供应,中东军备竞赛就难以长时间进行。军备竞赛的长期存在会使固有争执更加复杂、危险,致使该地区的国家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大大削弱安全系数。本已十分脆弱的中东军备控制机制会面临新挑战,地区安全环境将愈加恶化。   从全球安全层面看,中东地区军火贸易的不断加剧,为恐怖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方便。长期的军火贸易使中东地区积累了大量武器,由于管理不严格及其他因素影响,致使大批武器流落民间,为恐怖主义活动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特别是中东变局中,卡扎菲政权的垮台导致大量武器在混乱中流失,它不仅加剧了 *** 社会的动荡,更成为恐怖主义滋生蔓延的物质基础。一旦 *** 掌握先进军备或相应制造技术,将可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这不仅威胁著特定地区安全,而且还使国际社会处于不断加剧的恐怖主义威胁之下,对国际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从国际军控层面看,国际军备控制的形势将更为严峻。如前所述,中东变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 了军贸需求,对新一轮的国际军备竞赛起著推波助澜的作用。持续进行的军备竞赛将日益成为国际和平、安全甚至人类生存的威胁,将是人类为追求发展目标而付诸的努力的威胁,也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障碍,并妨碍了人类面临的其他关键问题的解决。   四、结语   从14世纪以来,军火贸易一直是破坏性力量的主要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地区频繁爆发的冲突、战争及恐怖主义事件,无不与逐渐上升的军火贸易有着密切的关联。长时期军火贸易引发的军备竞赛使中东地区囤积了大量武器,整个地区成为一个“火药库”,随时都可能爆炸。这不仅阻碍了中东地区和平与进步,还累及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稳定。   自2010年开始的中东变局引发了 *** 世界的大动荡,西方大国不断插手干涉地区事务,致使各方的历史矛盾与现实利益不断碰撞,不仅打破了地缘力量的平衡、推动了地区格局的“大洗牌”,还严重冲击了当地政治、经济秩序。不断恶化的地区安全环境促使各国大量进口先进武器装备,对本就十分旺盛的军火贸易起到了“火上浇油”的 *** 效应。军火贸易的不断攀升带给中东地区更多的是消极作用,它恶化了国家间关系,致使地区局势长期紧张,还给西方大国插手中东事务提供了机会;大量宝贵的资金、人力投入军火贸易,挤占了有限的经济资源,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武器的泛滥又导致恐怖主义活动猖獗;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此背景下,推动军备控制对实现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削减军费开支和武器进口,建立相互信任措施等手段,可以有效缓和紧张局势,增进国家间理解,推动中东和平程序、地区矛盾的解决和实现共同繁荣。但就目前局势而言,中东地区的军火贸易依然兴旺,军备竞赛的势头依然强劲,军备控制的任务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中东地区要想全面、彻底地实现军备控制,就必须首先改善地区政治、安全环境,减少、消弭中东各国之间的猜疑与敌视,增进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各方只有在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保持耐心、克制的态度,寻找并扩大利益遇合点,加强相互信任与理解,才能真正实现军备扩散的有效遏止与军备控制的全面落实。
2023-07-16 23:27:301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展现强劲韧性,是否会成为美国经贸的竞争对手?

会的,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肯定会影响到美国的经贸的,经济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的重。
2023-07-16 23:27:374

大批中东国家加入上合组织已成趋势,这一组织存在的意义有哪些?

成立至今已经20余年的上海合作组织,优于并不具备跨区域性质,因此各成员国的地理位置相对较近,甚至不乏中俄这样的邻国,如此一来对于地区和平和稳定就会起到很好的维护作用,也是上合组织存在的重要意义。相比较北约等组织而言,上合组织所奉行的不结盟、不针对其它国家和地区以及开放的原则,对于中东国家来说是极为认可和需要的,毕竟如今的大多数国际组织,都已经成为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只有上合组织这样真正致力于成员国之间合作与发展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才能让越来越多的成员国受益匪浅。当然,任何综合性的国际组织,经济发展和经贸往来,都是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上合组织存在的意义同样在这方面有所体现,毕竟世界各国一直以来都是将发展经济作为核心主题的。截至目前,上合组织成员国已经通过地区优势的充分发挥,使得所在地区经济提升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尤其是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密切,仅此一点便足以说明上合组织在经济和贸易领域有着重要意义。此外,上合组织的两个常设机构中,地区反恐机构起到了协调各成员国加大恐怖打击力度的作用,这对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以及极端主义三股势力所起到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正是因为将反恐作为了专门的常设机构,上合组织才能够在反恐工作中体现出毋庸置疑的意义和存在价值,要知道恐怖主义时至今日依然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如果没有国际件的密切合作,想要成功遏制恐怖主义无异于痴人说梦。综上所述,上合组织的存在具有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贸往来、强化反恐工作力度在内的诸多意义,这也是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上合组织能够得到一致青睐和充分肯定的工作成果。未来的国际形势依然严峻,注重地区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中东国家,势必会对上合组织所取得优异成就刮目相看,以此作为契机加大工作力度从而早日获得成员国席位也就顺理成章。
2023-07-16 23:28:465

中东问题巴以冲突的历史现状与趋势

1,巴勒斯坦地区历史上是犹太人的地盘,后面因为阿拉伯强大后占领了这一地区,二战后犹太人借助巴勒斯坦宗主国英国和欧美国家的支持,返回复国,一直纠缠不休,曾发生多次武装冲突(几次中东战争)。2,由于历史、宗教差异、争夺水源和重要的战略位置等因素,巴以冲突,在可预见的时期,是无法和解的。 特别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后,阿拉伯人不会服输,现在以色列自身科技经济较强大,加上欧美的支持,所以双方都不会妥协。 但是国际反战和人权主义的干预,会在一定程度缓和冲突。
2023-07-16 23:29:362

中东当前局势

如何把握错综复杂的中东和平进程 每当人们谈到"中东",脑际中浮现的总是"战乱与流血"。的 确,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且复杂多变。国外一些学者把复杂 的中东局势喻为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就是来自中东地区的资 深学者和分析家也认为,没有人能预料到中东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例如,去年底叙利亚、以色列恢复了中断多年的谈判后,国内 外媒体都作了重头报导,有的报刊称其为"拉开了实现中东全面和 平的大幕",也有的甚至称"中东和平正在迈过最后的一坎","20 00年是实现全面中东和平的一年",在媒体看来实现全面和平似乎 已经指日可待了。然而叙以只进行了两轮"程序性"谈判,第三轮 谈判被无限期推迟。1月底开始的巴以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尽管 有美国的介入也同样无果而终。而2月初因以色列军人在黎巴嫩南 部受到袭击,以军对黎巴嫩的贝鲁特等城市的电厂和民用设施进 行轰炸,此后又对真主党在贝卡谷地的基地进行了空袭。中东局 势出现近乎"戏剧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中东问题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均有其 客观发展规律。由于中东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其非 理性成份和多变性,但并非完全无规律可循。那么,以下几个方 面则是认识、了解、把握当前中东和平进程发展态势的主要因素 。 关于阿以冲突的分期问题 虽然阿以冲突是一个尚未完结的矛盾冲突进程,但对延续长 达半个多世纪的阿以冲突进行整体考察和分期研究将有助于把握 阿以冲突的发展态势,使我们对阿以冲突发展动向的分析更客观 、更贴近事实。 根据阿以冲突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其发展进程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时期):即全面对抗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政 治解决阶段。 一、阿以冲突全面对抗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分治决议"、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和随 即爆发的巴勒斯坦战争揭开了阿以全面对抗的序幕。这一时期的 特点是阿以双方在政治、经济方面针锋相对的斗争:在1950年召 开的阿拉伯联盟理事会上通过了共同防御条约,明确规定了阿拉 伯对以共同立场,在1967年召开的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 进一步确定了对以色列的"三不政策"(不承认,不和解,不谈判 )。 在军事方面的激烈对抗,包括著名的四次中东战争:1948年 的巴勒斯坦战争,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的"六·五" 战争,1973年的"十月战争"。 在这一阶段阿拉伯国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阿以冲突发展 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阿以冲突战略相持阶段(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埃及 前总统萨达特1977年底的耶路撒冷之行,打破了阿以双方长期全 面对抗的格局,开始了部分直接谈判。阿拉伯国家对"埃以媾和" 先是采取抵制和制裁措施,进入80年代后逐步放弃了长期坚持的 对以"三不政策",实际上就是默认了以色列的存在及其在1948年 战争期间占领的土地。阿拉伯国家在对以立场上的现实主义历史 性转变,对冲突发展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以色列仍然采取强 硬立场,甚至在1982 年发动侵略黎巴嫩战争(又称第五次中东战 争)。阿以冲突也由此进入一个冲突与谈判交织、斗争波澜起伏 的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初期,阿拉伯国家仍处于阿以冲 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后期产生角色易位,以色列逐步成为矛盾 的主要方面,主导着冲突的发展进程。 三、阿以冲突的政治解决阶段(90年代初至今)。以1991年 10月在马德里召开的中东和平会议为标志,阿以冲突进入了政治 解决阶段。阿以双方都认识到战争和对抗无法解决阿以冲突,从 而使双方对冲突的立场均有程度不同的变化:阿拉伯国家进一步 表明愿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解决冲突, 以色列也愿意"有条件"的谈判。虽然阿以之间小的冲突至今不断 ,但酿成大规模战争的因素已明显减少,特别是作为阿以冲突矛 盾的主要方面--以色列对阿战略的转变,使政治解决冲突成为这 个阶段的"主旋律"。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始的中东和平进程不是阿 以双方的应急策略调整,而是阿以冲突进入第三阶段后的逻辑发 展。因此,就其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有着不可逆转性。 以色列对阿总体战略 在长期的冲突、斗争中,以色列由西亚一隅的小国发展成为 中东地区的强国,特别是它同美国结盟的外交战略使其综合国力 得到"扩展",一改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成为阿以冲突矛盾的主 要方面,在中东和平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分析以色列对 阿拉伯总体战略对把握中东和平进程走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阿以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阿拉伯国家(就整体而言)远 远超过了以色列,即以色列处于劣势。但是如果就每一个阿拉伯 国家同以色列进行比较的话,以色列则处于优势地位。以色列深 知在力量对比上的这种微妙关系,特别是阿拉伯各国在自身国家 利益上的"差异性",所以在对阿总体战略上,无论在处于全面对 抗的战争环境中还是在复杂的和平谈判中,始终坚持对阿拉伯国 家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曾几何时,以色列"各个击破"的战略 在阿以冲突的战场上屡试不爽,在和平谈判中也已经多次尝到了 甜头。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的开始阶段(即确定阿以和谈的程序 阶段)以色列一直坚持同有关阿拉伯国家进行"分组双边谈判", 反对阿拉伯国家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以此来消弭阿拉伯国 家的整体优势,并使自身在"整体"力量对比中的劣势转化成在分 组双边谈判中的"优势"。此后在同阿拉伯国家的具体谈判中,以 色列为了自身国家利益始终坚持强硬立场,当同某一对手的谈判 受阻或陷入僵局时,便寻求在同另一对手的谈判中实现某种进展 或突破,从而形成对其他对手的影响和压力。去年底叙以恢复谈 判便是"故伎重演" ,而今年1月底启动的巴以关于最终地位的谈 判也恰恰是在叙以第三轮谈判无限期延期的背景下开始的。 阿拉伯国家虽然清楚得看到了其中利害关系,但终因阿拉伯 世界是由20多个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其对以政策和立场也因自 身国家利益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如果说在阿以全面对抗时期阿拉 伯国家还能够保持相对一致的"统一阵营"的话,1978年埃以签定 的"戴维营协议"则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严重分裂。90年代阿以冲 突进入政治解决阶段后,尽管阿拉伯国家之间也常有协调,但再 也无法组成对以"统一阵线",整体优势自然也就消失殆尽。 自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以来阿以和谈已经进行了9年,约旦与 以色列签定和平协议、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后,阿以和谈还剩下3组 双边谈判(即巴以,叙以,黎以)。在3组谈判中,以色列对任何 谈判对手都处于优势地位;在阿拉伯方面,叙利亚是最强的,黎 巴嫩由于同叙利亚保持着"特殊关系", 其对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叙利亚,巴勒斯坦则是比较弱小的。就此意义而言,任何 其他分组双边会谈的进展都将在客观上影响巴以谈判,使巴勒斯 坦方面承受更大的压力。 目前影响和平进程的主要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影响着阿以和谈进展,是分析中东 和平进程发展态势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阿以和谈面临的棘手问题。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以来阿 以和谈也曾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巴 以相互承认并签署了《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原则宣言》(1993年) 、《开罗协议》(1994年)、《奥斯陆宣言》(1994年)、《塔 巴协议》(1995年)、《希伯伦重新部署协议》(1997年)、《 怀依备忘录》(1998年)、《沙姆沙伊赫协议》(1999年)等一 系列重要协议,以及1995年以约签定和平条约、实现关系正常化 等。但从总体来看,已解决的基本上属于相对次要的"外围"问题 ,而遗留下来的问题则是更棘手的核心问题。例如巴勒斯坦在本 土建国与其疆域划定问题、耶路撒冷问题、戈兰高地问题、水资 源问题、巴勒斯坦难民以及犹太移民定居点等都是十分敏感的问 题,涉及到阿以各方自身国家利益,必然是锱铢必较,本身就增 加了谈判的难度。有的问题(例如耶路撒冷问题,它不仅是犹太 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伊斯兰圣地,涉及到世界穆斯林的情感问 题,阿拉伯国家还专门成立了耶路撒冷委员会)恐怕还不完全是 双边谈判可以解决的。 ——双方在力量对比上悬殊造成的困难。弱者在谈判中没有 讨价还价的筹码、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强者同样很难心甘情愿 地交还曾经用武力、甚至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夺取的土地等既得 利益。尽管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支持, 1988年在阿尔及尔宣布建国后已经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正式承认, 但却苦于没有实力:迄今为止尚未明确其疆域、没有正式定都, 也没有正规的军队,甚至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 也正因为如此,阿拉法特多次宣布要在巴勒斯坦本土建国。而巴 勒斯坦问题恰恰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巴以谈判中将涉及诸多 敏感、棘手的问题。这种"理与力的背离"状况,使巴勒斯坦在这 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法律程序上的障碍。1980年以色列议会曾通过立法宣布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一年后又通过了在戈 兰高地实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从立法上完成了对两地的"吞并" 。1999年1月,以色列议会又三读通过"戈兰高地法案"。该法案规 定,以色列从戈兰高地的任何撤军行动都必须得到议会批准并经 过全民公决通过后方可实施。以色列是实行议会民主制国家,也 是中东地区法律体系比较健全、民主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那么在 阿以和谈中所涉及的耶路撒冷问题和戈兰高地问题就必须面对以 色列业已存在的立法和法案。这就意味着以色列如果不通过新的 立法(至少是立法修正案)或全民公决,任何一届政府也无法解 决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问题。而在目前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仍很 强大的情况下,恐怕很难顺利清除法律程序上的障碍。 ——以色列执政联盟面临司法调查的麻烦。今年1月27日以色 列总检查长宣布,就以色列执政联盟"只有一个以色列"涉嫌在去 年大选中非法收取巨额捐款一事展开司法调查。自然也使人们想 起当年右翼势力为了牵制拉宾,对其夫人在国外存款(据说只有 2万多美元)问题进行调查。此前,以色列国家审计总长向议会提 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巴拉克和他的助手利用某些"非赢利组织 "筹集竞选经费,严重违反以色列有关法律。并据此要求对"只有 一个以色列"联盟处以1370万以色列谢克(约350万美元)的重罚 。有报导说,实际上以色列各政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法筹集竞 选经费"问题。但在中东和平进程正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对以 色列执政联盟进行司法调查,就很难排除"党派斗争的色彩"对和 平进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当然它也反映出以右翼在国内仍有相当 大的势力。 此外,还应该看到,尽管美国是推动和平进程的主要外部力 量,但它既无法做到"大包大揽",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无意如此。 更何况克林顿总统任期已近尾声,美国国内通常称此类总统为"瘸 鸭",不仅指政治路程不会走太远,其政治影响也要"打折扣"。 ********** 综上所述,去年叙以谈判在中断多年后再次恢复、今年巴以 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再次启动,使陷入僵局的和谈走出"死胡同" 、"和平列车"继续前进,当然是好事。但是,由于目前面临的问 题个个都十分棘手,所以叙以谈判因安全安排和戈兰高地撤军承 诺等方面的分歧严重而中断,巴以双方先后进行了约20次关于最 终地位的公开或秘密谈判也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客观地讲 ,中东实现全面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叙以谈判、还是 巴以谈判都有许多十分棘手的问题有待双方通过谈判、讨价还价 、妥协才能解决,期间的艰辛、曲折、甚至反复在所难免。而现 有时间表期限内恐怕很难全部解决文中提及的所有棘手问题,如 果能达成某种框架或原则协议就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成果了。
2023-07-16 23:29:442

中东乱局呈现哪些特点?你认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东乱局,可见四大特点。  其一,地区动荡此起彼伏。埃及、突尼斯、利比亚、也门等阿拉伯四国转型之后,它们的基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特别是经济滞后、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普遍下降,眼下各国政府尚难拿出较为务实的经济发展规划,政府的权威与公信力大跌。此外,巴以地区硝烟再起,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区,并大兵压境威慑哈马斯,巴方也以火箭弹还击,使得本已动荡的中东局势雪上加霜。  其二,两大热点持续升温。一方面,持续长达20余月的叙利亚危机迄今未见缓解,流血冲突不断,爆炸事件时有发生。另一方面,西方正就伊核问题对德黑兰拉紧“绳索”,逼其就范。  其三,地区伊斯兰政治势力崛起。各国伊斯兰力量以政党面目出现,参与民主选举。它们在埃及、突尼斯、摩洛哥总统或议会选举中胜出,在利比亚、苏丹、毛里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科威特的议会中赢得了众多席位,在黎巴嫩间接掌控政局走向,使得中东地区出现伊斯兰色彩增加、世俗主义及其生活方式受到冲击的趋势。  其四,美国的“掌控”能力大不如前。地区局势变化并未沿着美方设计的“民主”轨道发展,反而使得与西方存在结构性矛盾的伊斯兰势力崛起、甚至掌权,地区人民反美情绪高涨。9月,一部诋毁伊斯兰教先知的美国影片激怒了全球的穆斯林,有30多个国家的穆斯林上街游行示威,以示抗议。愤怒的利比亚民众袭击了美国驻班加西领事馆,美驻利比亚大使史蒂文斯遇难身亡。这均充分显示了美国中东政策的失当。华盛顿若不改变其中东政策,必将失利更多。  最根本的乱源在于“利益”二字!  历史根源:最早是来自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的王位之争。犹太人占据巴勒斯坦,后被罗马人赶走。后来阿拉伯人赶走罗马人,来到巴勒斯坦定居。犹太复国主义在一战前开始产生,旨在恢复犹太人的国家,选址巴勒斯坦,与巴勒斯坦人商议失败,放弃。  英国人在一战之后统治巴勒斯坦,不限制移民,正值二战德国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大量迁往巴勒斯坦,导致混乱局面。英国人无法解决,交给联合国,在美苏干预下,决议将巴勒斯坦分成两部分,犹太人占大半,耶路撒冷归国际管辖。然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争端。  战略地位:中东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三洲五海之地,苏伊士运河和丰富的石油资源)  全世界大多数科学家的地球资源枯竭论,加上西方霸权主义列强的强盗逻辑的实施,西方帝国主义列强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以掠夺能源为主要目的,到处发动战争,是导致北非、中东及全世界各地动荡局面的根本原因。
2023-07-16 23:29:521

中东乱局的主要根源是什么?如何评价中东时局的变化?

最根本的乱源在于“利益”二字!历史根源:最早是来自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祖先的王位之争。犹太人占据巴勒斯坦,后被罗马人赶走。后来阿拉伯人赶走罗马人,来到巴勒斯坦定居。犹太复国主义在一战前开始产生,旨在恢复犹太人的国家,选址巴勒斯坦,与巴勒斯坦人商议失败,放弃。英国人在一战之后统治巴勒斯坦,不限制移民,正值二战德国屠杀犹太人,犹太人大量迁往巴勒斯坦,导致混乱局面。英国人无法解决,交给联合国,在美苏干预下,决议将巴勒斯坦分成两部分,犹太人占大半,耶路撒冷归国际管辖。然后就开始了无休止的争端。 战略地位:中东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三洲五海之地,苏伊士运河和丰富的石油资源)评价: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给我们的启示:一是国不能弱,落后就要挨打。二是独裁不得人心,必须搞好适合自己国家的民主,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三是国家必须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安宁。必须代表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国民应当为了自己的国家富强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四是西方列强国家都是无耻国家。尤其对待其他国家的人民。像对待中东北非的阿富汗、伊朗、利比亚、也门等都 是这样。必欲置之而后快。中东、北非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是否仍将持续,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是否将成为美国考虑的下一目标,还有待密切关注。但不久前我国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互联网煽动国内居民非法聚集,妄图引发“街头政治”,不能不说是个别人企图把乱局引向中国的一种尝试,对此我们应十分清醒、高度警惕。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证明,西方列强总想把地大物博的中国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中,一个自主、强大的中国永远是历朝历代各族人民的企盼。经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与发展,正朝着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奋进,对此我们应十分珍惜,自觉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与稳定政治地震和地理地震让利比亚和日本都一时成为不宜进入和不可居住的危乱之邦,各国发出警告,建议本国国民不要前往旅游,正好印证了孔子的观点。和过去相比,不要说和孔子时代比,就是和这轮全球化之前的世界比,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在全球化世界生存的国家、公司、团体和个人来说,如果要从利比亚和日本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的话,那么就要认真地研究到底怎样降低全球化的风险,以及一旦危机发生,到底如何规避,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生命财富的损失?面对利比亚危机,中国政府果断决定,大举、成功撤出在利比亚工作的3万多同胞,世界为之侧目。但是,当利比亚内战和西方盟军军事干涉利比亚之际,中国也开始计算在利比亚的损失。如果损失仅限于商业利益,不管数额多高,总是不要紧。问题在于,利比亚事件的中国撤退,具有严重的警醒之指标意义。不顾或者欠考虑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重大潜在政治、安全危险和危机,而有点鲁莽地大举商业进入,包括长期巨额投资,看来是要欠战略考虑的。西方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评论也不是全部是尖酸刻薄,其中有一些经验之谈和劝诫之语。比如,一些西方研究中非关系的专家多次指出,中国并不会因为来自发展中世界,奉行不同于西方的外交政策,就在非洲有安全免疫力。西方公司和国家在非洲遇到的挫折和打击,中国也将遇到。外来势力要在非洲大陆站住脚,不是那么容易的。中国真正与非洲接触的大规模历史,尤其是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上相互依存,是最近50年,更确切说是过去十多年的故事。而欧洲人和西方人则不同,从罪恶的奴隶贸易开始,经过对非洲各方面的殖民,再到“非殖民化”和新的援助关系确立,却经历了500年的历史。一个是500年,一个则是50年,不管中国外交政策和对非政策如何站立在道义的高点(支持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发展、支持他们走自己选择的而非外来势力强加的道路),只有50年的接触,中国对非洲的体验、知识,还是欠缺的、稚嫩的。在有些方面,有必要向欧美人学习关于非洲的知识,以及如何与非洲更好地打交道。中国需要牢记我们的古老哲学“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更需要从当下的国际挫折中总结教训,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真正“走出去”。
2023-07-16 23:30:0115

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在中东的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经济形势严峻,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和通胀率都比较高,此外这些国家的政治也普遍缺乏民主,统治者独裁,政府腐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关于中东局势震荡的探讨》   摘 要:2010年12月由突尼斯开始的中东变局,波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并导致多国政权更迭,随后叙利亚和也门引发了剧烈动荡。时至2012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仍在持续。中东地区大震荡引发的原因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   关键词:中东局势;和平发展;中国   2011年1月14日,突尼斯揭开“阿拉伯之春”的动荡序幕。2月11日,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3月14日,巴林局势动荡,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应邀出兵巴林“维稳”;3月19日,北约开始空袭利比亚,最终促使卡扎菲政权倒台,卡扎菲被打死;11月23日,也门总统萨利赫签署交权协议。   中东不是一个纯粹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通常指西亚北非广大地区,包括从肥沃新月地带,阿拉伯半岛及延伸到马格里布的广大阿拉伯世界,以及以色列、伊朗、阿富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20多个国家。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位于东半球中心地带。中东孕育了四大文明中的尼罗河流域和两河流域,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____、犹太教的发源地,还孕育了三个盛极一时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一、中东局势动荡原因   1.民族矛盾。中东地区主要民族有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库尔德、犹太等民族。但由于这些民族的兴衰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在其强盛时期这些民族极力向外扩张,发展其势力,把自己的 文化 强加在其他民族身上,而在衰落时又经常受到其他民族的入侵和欺压,因此各民族之间造成积怨已久的矛盾。   2.宗教纠纷。中东是世界三大宗教____、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尽管三大教派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在教义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但在各自的信仰上都主张自己的立场,产生很多冲突矛盾。伊斯兰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宗教,由于该地区社会发展处于落后状态,伊斯兰教义又没有像基督____彻底地完成政教分离,而是紧密地与政治联系在一起,许多政治问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宗教冲突、纠纷又与政治纠结在一起,使中东很多问题难以理顺。   3.边界问题。很多人把中东问题仅仅归结为资源危机,或是宗族信仰问题,然而我们还应该看到,任何能源都是以土地为依托的,任何宗族的生存也都是以土地为根本的,特别是中东地区,长期的动荡、战争频频,很多战争都是由于边界或领土的争端引发的。中东地区曾是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之一。孕育了很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帝国,特别是最后一个帝国:奥斯曼帝国,因此奥斯曼帝国的兴衰成为今日中东国家边界问题的重要历史根源之一。奥斯曼帝国兴盛时期,大部分中东地区都属这个帝国的版图,但随着国势渐衰帝国各省虽维持臣属关系,但已不听命于帝国中央,进入近代史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东地区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角逐的场所、瓜分的对象,从而使中东国家边界深深刻上了殖民主义的印记。西方列强肆意对中东地区分割再分割,并强加奴役性条例,西方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加剧了中东人民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中东国家先后独立,但这些中东国家并未按照自身边界划分,而是在殖民者的势力范围内实现了独立,再加上中东新兴民主主义历史不长,尚有未划分完的边界以及泛阿拉伯主义思潮的影响,造成很多争端和战争。   4.大国的干涉和影响。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结合部,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各大陆间的必经之道,该地区一些著名的海峡和水域通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战略意义,如:黑海海峡、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和曼德海峡。同时中东又是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地,目前全世界已探明的石油总量约1 366.4亿吨,天然气量约1 128 921亿立方米。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66.42%,拥有天然气占世界储量的31%,其中,沙特阿拉伯、伊拉克、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伊朗储量超过100亿吨。中东地区不仅油气储量大、分布集中,而且开发条件优越。因此,该地区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最敏感的地区,历来是大国争夺的重点地区。正是由于在全球战略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首选目标就是中东,早在16世纪后的二三百年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确立,西方列强加紧向世界范围扩张时,就把殖民主义的魔爪伸向了广大中东地区,中东地区在那时成为了西方列强进行殖民扩张、扩大海外市场、掠夺财富和资源的猎物。   二、中东冲突与动荡造成的后果   1.动荡打破了中东地区传统的力量格局,阿拉伯世界再次被分化和削弱,整体实力下降。在这次动荡中,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深,矛盾也更趋激化。阿拉伯世界作为整体,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阿盟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的地区组织影响式微,对该地区成员国一开始出现的国内乱局反应迟缓,并毫无对策。回顾60年代以来,在涉及阿拉伯世界重大利益的诸多问题上,如巴勒斯坦问题、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等,阿盟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次中东危机,尤其是针对利比亚问题,阿盟对西方军事行动态度摇摆,无能为力。反映出阿盟地位日渐下降,在深受西方压力和内部意见分歧影响下而日渐衰弱的现状。   2.中东地区传统的意识形态面临新的挑战。阿拉伯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都已遭受到挫折和打击,其代表人物都以不同结果退出阿拉伯政治舞台。目前,中东国家处于十分重要的转型期,即摒弃传统专制主义之后向现代民主政治迈进,伊斯兰教本身处在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承载了太多非宗教功能,使政教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国家打算全盘西化或寻找“伊斯兰替代方案”,但结果都是令人失望的。处在转型期的中东社会面临诸多的社会矛盾,统治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的失误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没有彻底的宗教改革就无法实现深刻的社会变革,因此,宗教改革已成为中东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必然的需求日渐凸显。而经过宗教改革或宗教革命洗礼的伊斯兰教不仅将进一步自我完善,还必将推动中东社会的迅速发展。   3.中东地区要建立起稳定的地区新秩序需要漫长的过程。尽管中东国家有很多是同一性质的社会,但各个国家的具体问题都各有不同,如巴林和也门、叙利亚因教派之争产生分裂,利比亚本土部族之间有很大分歧,爆发冲突的可能性极大。过渡转型时期,中东各国家因其社会、历史、文化及发展不平衡的差异性,在政治发展形势上也不尽一致,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政治”,因此,中东国家不会以同一种方式完成政治变革,这些国家的社会转型也绝不可能孤立地完成,另外,各种外部势力和体制的干涉,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矛盾的复杂性。因此,短时期内,该地区不可能实现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稳定新秩序。   三、乱局之下的理性思考   到目前为止,中东出现震荡的几个国家基本上表现出的性质是:一场民众自发性的变革运动。尽管参与者、支持者的某方面现代技术的加入显现出较具规模和组织性,但大多民众也多半都是在对重大历史行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登上历史舞台的。民众诉求不明确,缺少建设性目标和具有超凡能力的符号性领导人,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国家暗中干涉,利用各种 渠道 影响、怂恿还处在蒙昧期的抗议群众和反政府组织,暗中作祟的同时也在明处以各种理由干涉各个国家的内政。   阿拉伯国家的政权“过去和现在都不是靠外部力量框架来维系的”。相反,他们能屹立几十年不倒,“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自身的手段”。主权国家的内政应由主权国自己解决,用不着别国干涉,所以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还是要依靠人民。中东问题的最后解决也是要靠阿拉伯世界的团结。   时刻警惕大国的别有用心。奥巴马政府总体上在这次中东动荡中,采取的是所谓“有选择介入”的现实主义政策。“奥巴马主义”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自伊拉克战争来一直面临的一种外交困境:一方面美国难以忍受那些冒犯美国价值观或威胁美国边缘利益的海外事件,另一方面,美国又不愿冒风险全力投入加以应对。这部分也是因为美军的资源现在几乎已用到了极限。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收缩中东战线,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美国对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发展对其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和支配力带来的挑战已经有极大紧迫感和危机感。尤其,近年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美国开始担心中国正在和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同时美国也觉察到已经不能单靠自己处理全球经济事务。美国近期高调加入并力推TPP,显然带有制衡中国地区影响力的战略意图。目的明确地将亚太作为重点的战略部署。当前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美国战略重点毫无疑问地指向亚太地区。   四、对中国的启示   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发生了动乱,并引发了英、美、法等国的干涉,西亚、北非的一些国家局势剧烈动荡,国家遭受巨大灾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实现持续平稳快速发展。正是对这种所谓“大环境”的清醒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处于深刻的发展和变动之中,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与此同时,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长期存在,局部的战乱、动荡、局势的紧张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趋突出。发达国家对于日渐强大的中国产生强烈的不安,总在伺机寻找借口或暗中作祟,对我国产生不利的影响。就我国本身而言,在十二五期间更应注重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腐败问题等。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只有切实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集中精力搞建设,处理好转型时期的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施雪华,汤静容.近期北非和中东局势动荡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11).   [2]王维虎.探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8).    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二   《中东动荡问题的分析》   摘要:本文简单分析了有关中东动荡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看法。   关键字:中东 动荡   众所周知,最近世界局势有些动荡不安,尤其是中东地区形势尤为严峻。这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中东问题由于涉及到众多国家的利益,所以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些年由于以色列实行强硬政策,以及美国政府的偏袒政策,巴以问题陷入了新的僵局,中东局势依然处于动荡之中。在阿巴斯上台之后,中东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直到现在,稍显平静的中东局面依然藏有暗忧,前景不容过于乐观。   造成中东问题现状的因素诸多,但大多数都紧紧的围绕着宗教冲突以及领土冲突。在中东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的政策在巴以和平进程中起主要的作用:   以色列方面:以沙龙政府为代表的以色列右翼力量 深受犹太复国主义、宗教和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长期推行铁血政策。造成巴以冲突激化的现状的直接原因,是鹰派人物沙龙上台后推行的铁血政策,以色列的宗教民族沙文主义窒息扼杀了巴民族解放事业, 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崩溃。从以色列角度看造成现状的原因,是有深刻思想根源的右翼政府的强硬政策的原因,而国家安全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以民众的支持,又是政策能够站住脚的原因。这更成为了目前中东问题得不到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美国方面:参与协调巴以问题的国际社会成员除了美国还包括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等。但从本质上看,给与以色列政治、经济、军事支持的美国才是影响巴以问题外部因素中唯一关键的因素。美国在中东有巨大利益,支持以色列这个民主的非伊斯兰的国家符合其利益。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才得以在阿拉伯世界中生存和发展,以色列对美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几乎只有美国才能从外部影响到以色列。但是美国在中东问题上偏袒以方的态度显然有失公正,其结果不但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而且还在阿拉伯及伊斯兰世界中撒下仇恨的种子。   总的来看,虽考虑到美、以两国政府的更可能对现在局势发展的方向有影响。但就以往的 经验 由于宗教领土等诸多因素,即使出现缓和,也有很多尖锐的斗争和问题摆在各方面前。在未来,犹太复国主义这一意识形态仍对以政局有很大影响,美国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支持以色列,并有所偏袒的政策,而巴勒斯坦又无法得到强大力量的支持。所以,中东问题的前途总的来说是比较暗淡的,不可能很快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有随着国际力量的变化,各方力量平衡后,才有可能得到各方满意的答案。才有可能更好的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重开巴以和谈之门。由此可见,中东和平之路是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路,前景是比较暗淡的。 看了“2017关于中东局势的形势与政策论文”的人还看了: 1. 2017大学形势与政策答案 2. 中东问题聚焦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 形势与政策有关中东局势的论文
2023-07-16 23:30:271

纺织行业为什么这么萧条?(纺织行业还有发展吗)

这些年来,纺织业面临不少的问题,外有东南亚纺织业崛起的冲击,尤其是越南和孟加拉纺织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的阴影,内有转型升级和环保政策下的双重压力,原材料成本攀高,人工费上涨等问题困扰。但总的来说,从整体上来看其本质还是集中在中国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转型升级的问题上,毕竟在改革开放数十年以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优势占去市场生存空间的粗放型发展,我国纺织业已然达到了发展的瓶颈,竞争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附加值低下,利润被压榨等等,内力和外力因素下,都逼迫着纺织业脱胎换骨。这些年,确实有不少纺织企业倒闭、破产,即便是中国500强民营纺织企业都有倒闭的,更是传出一周之内,山东两家500强纺织企业破产倒闭的消息,但个别现象并不能代表纺织业整体,毕竟决定一家企业的生产,除开市场、政策外,还在于企业自身因素,譬如企业管理理念缺失,经营管理不善,资金链断裂,盲目扩张等等问题,不能以篇概全。-目前来讲,纺织行业形势严峻,问题突出,融资难、招工难、恶性竞争、市场紊乱、企业负担重、盈利水平低下等问题屡见不鲜,纺织行业面临严峻考验,市场洗牌加速,产能过剩纺织行业转型升级下,阵痛明显。1.环保政策常态化,行业洗牌加速自2017年环保政策全面爆发,2018年各类环保政策法规密集落地,2019年环保高压持续,各类环保政策规则相继实施,新一轮中央环保督查全面启动,环保常态化成为必然趋势。2019年1月1日,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同日,号称为“史上最严”,在治理防治污染方面做出了诸多“令人乍舌”的严格规定的《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也开始施行。环保政策持续发力,刚迈入2019年,汕头183家沿江印染企业已全部关闭停产,印染市场冲击较大,印染成本材料价格应声上涨,譬如分散黑ECT300%价格紧急上调42元/kg,涨幅2000元/吨,其他常规品种染料也随之上涨。需要指出的是,环保政策压力下,“散乱污”企业的淘汰显著,净化了市场行业,助力行业有序的发展,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助于纺织行业的脱胎换骨,但阵痛不可避免。2.国际原油市场动荡,PTA水涨船高国际环境错综复杂,中东局势,风云变化,美国撤军,巴以冲突等问题,以及欧佩克组织,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几大原油出口国协议减产歧义不断等问题上,原油价格持续走低,但近期反弹明显,2019年1月1日后,国际油价更是迎来七连涨,PTA行情也是水涨船高,现其内盘市场报价上涨至6420-6500元/吨左右,成交商谈则走高至6270-6350元/吨附近。虽然原油的价格并不能完全决定PTA行情,但两者存在一定的联动性。3.中美贸易摩擦休战,未来趋势不明2018年12月中美两国宣布达成共识,停止相互加征新的关税,但不排除美方仍会加征新的关税的可能性,毕竟特朗普政府完全有可能重演他们已经一再表现的“弃约精神”。其次则是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下造成的纺织原材料的供应问题。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同时也是中国进口棉花最多的国家。一直以来,我国棉花市场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要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满足需求缺口。2017年1-12月我国共进口棉花115.3万吨,其中美棉进口量就有50.63万吨,为进口总量的44%。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我国棉花总供给量1245.4万吨,总需求量711.5万吨,棉花进口量115.3万吨,而美棉进口数量仅占我国需求量的7.1%,占总供给量的4.1%。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8年度累计签约进口了150万包美国棉花,这依然表明美国在中国棉花进口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过,中美贸易战阴影已然存在,对于一些严重依赖进口棉花的纺织企业来说,防患于未然,选择多方渠道供应也成为必然趋势。4.东南亚纺织行业崛起,产业转移近些年,东南亚其中尤以越南和孟加拉纺织服装业风头最劲,得益于不断完善的产业链,以及薪资水平仅为我国一半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越南纺织出口企业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欧美客商的青睐,部分来自欧美市场的订单转向东南亚。凭借着国内成熟的纺织技术,依托东南亚劳动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以及东南亚特惠关税待遇,譬如孟加拉的纺织品销往日本、加拿大及澳大利亚等市场可享受零关税待遇,其中还包括中国在内。正是如此,在产能过剩和国内环保政策的压力,部分纺织企业纷纷转战东南亚一带。但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当地工人文化低、纪律散、工作效率低下,员工技术培训成本高,工资薪资涨幅过快,政府营商环境不佳,行业开放水平还有待提高等问题不少,且对纺织企业来说,东南亚转移成本也是不小的负担,同样的还有东南亚局势安全问题。有的朋友认为,纺织市场整体不景气,市场严重萎缩,除开成本的上涨外,还在于订单的大幅下降,赚不到钱了,本该是旺季却成了淡季,停工,放假成了常态。不少人都说纺织业已进入了凛冬时期,但我认为并不是行业进入了凛冬,而是纺织行业加速洗牌,开始了新的一轮淘汰赛,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关于生死的考试。纺织业,我个人认为是从来没有凛冬的,纺织业绝对的万年常青行业,毕竟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四样,如果连这四样不再吃香,那我就无法想象社会将会是怎样的颓废光景了。而且从国家统计数据中心得到的数据来看纺织业整体发展稳定,其国民经济的支柱地位从未动摇,截止2018年12月份,我国纺织业2018年1~11月份营业收入27363.8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总额1164.1亿元,同比增长4.9%。而据海关数据,2018年10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32.56亿美元,同比增长7.26%。其实,无论是环保政策,还是行业内外的严峻形势,对于我们来说,都只有一个突破点,也就是纺织产能过剩下的行业转型升级的问题上。不单单纺织业存在这个问题,国内实体制造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从宏观数据来分析: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7.2%、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的情况下,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消费却同比下降1.1%。这是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终端衣服卖不出去,就造成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了。供大于求,库存越多,行情越萧条。宏观经济数据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它对纺织行业的反应就非常准确。我们通过制造业数据其实就可以看到我们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从国际情势来看,中美贸易战的确造成了不少的影响。据《环球奢侈品报告》报道,早在2009年,就已经有60%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中国进行代工生产。有的在中国生产成品,有的在中国完成大部分工序,运至品牌国完成最后工序。像百纯羊绒这样的代工厂,在东莞、深圳、杭州、温州、青岛等地还有很多。纺织行业代加工减少,也是一个原因。从政策来看,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停产淘汰接连不断。近日,应急管理部近期开展了第二轮全国化工企业明查暗访。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伴随着环保整治和供给侧改革的推进,纺织产业经历了一场“腾笼换鸟”的产业转型。江浙地区大量喷水织机被淘汰,仅秀洲和吴江两个地区,2017年便淘汰喷水织机总数超过73000余台,而在2018年及2019年,每年还将淘汰超过30000台织机。在2012年,纺织产业也面临过行情转冷需求萎缩的困境,不过最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慢慢迎来了复苏和繁盛,而这一次的纺织寒冬,纺织人需要坚持多久呢?关注纺织青鸟,了解更多关于纺织行业的资讯~谢谢。今年情况比较特殊,旺季很短,一晃而过,纱线生产商库存加大,采购商采购热情也不大。也不知道6月怎么样了。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是:1、行情的特殊情况。今年旺季很短,这是最大的原因。纯棉纱、纯涤纱最近一个月都是下降的趋势。2、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消极预期。特朗普被人调侃为“特不靠谱”,从他上任以来就展开对中国的围剿,6月情况未明,长期的预期也加剧了旺季后的黯淡。不过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打起气来,勇敢迎接挑战。图片来源于:中国纱线网《一周要闻》我学的纺织印染轻化工程专业。在印染厂做质检工作三年,目前在做梭织衬衫QA跟单。个人觉得目前纺织行业属于轻工业,纤维制造,面料开发,染整工艺,成衣工艺都发展的很成熟了,进入了行业发展的夕阳阶段。国家层面来讲不会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来搞科研开发,另一方面,纺织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纤维织造,面料染整,印花,成衣水洗,都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染料废水含重金属超标,与国家环保要求不符,达不到要求就要停产整顿。还有限排控制。近年来人工成本逐步走高,很多企业出现用工荒。行业开始向越南缅甸,非洲等发展滞后的国家转移。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取缔小的生产企业,催生大型的纺织生产企业。我是搞纺纱的。这个行业发展不是到了夕阳而是永远朝阳。就普遍性而言它的生存根本在原料电,和棉花及各类纤维,运力,但在些都被国企所空有定价权,而作为劳动密集性企业工资高,而量大税高,导致在国际市场上变冰出口为进口,而下游纺织,布厂,制衣厂,印染厂,大多为民企,环保及各种投入远远大与利润,所以目前难易生存。如果从电力,燃料,出口退税等方面加大措施,一部企业还可以活着。一、大家都说今年纺织生意不太好,其实这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情况所造成的。从18年开始特朗普挥动关税的大棒,打乱全世界的贸易平衡,今年全世界贸易战是导致订单下滑的重要原因。每年市场的需求量都是相对平均的,一旦发生很大幅度的变化,有可能就是再透支以后的市场,对于美国来说,这种情况他们可以利用前期所采购的量来消化自己的库存而对于我们来说订单就减少很多了。二、近期PTA一波上涨,催生下游老板补货狂潮,但其实从18年9月份到现在PTA大趋势是不断下跌的。这次的下跌级别至少是月线的级别,也有季向级别的导向。说到抄底,近期下游市场补了很多货,但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前段时间堆积的刚需,和18年的涨幅还是有区别的,现在国内的需求还是在的,所以长期性的一个看涨还是要谨慎些。波动率越高,风险越大。首先我觉得纺织行业入门要求较底,稍有一点资金即可办个小作坊,看看江浙的纺织小作坊遍地都是,而小作坊只能二十四小时运转以底价格竞争市场,基本没有产品开发能力,只能盲目跟风,这就导制整个市场产品基本都一样,造成供大于求,而有能力的大公司每年花重金开发新品种也只能是给他人做嫁衣,,这样开发热情就会降温,年复一年恶性循环,要改变本人觉得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厂要正常用工,良性竞争,才能好转。顺便说一句再多的订单也架不住咱中国人24小时连轴加班的。纺织行业是否萧条,还没发准确的说。有部分原因是过年的时间问题,去年1月27日就过年了,今年则是2月15日,前后差了19天。去年这个时候工人早已过完年回来正常上班了,今天还会有很多人没回来,或则回来了还在各个工厂之间观望。工人没回来工厂的生产就受影响,纺织行业的生产环节很多,有一个环节不能正常后续都会收到影响。还有面料生产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一月份前后往往都是女装类面料生产的旺季,上市时间往往四五月份。时间很紧迫,往年一月份过年,订单来不及做,年后会有部分剩余。剩余做完有一些销量好的翻单又接着过来,所以显得很忙。而今年过年时间较晚,年前已经消化绝大部分,年后正常生产已经三月份了离上市时间较近,没法及时完成交期,订单量相对较少。也来试试回答。其实,现在的世界慢慢地在走向物联网,信息的快速反应,生产效率的提升,让产品的备货量减少,市场的多元化也让决策推延。行业的订单系统在发生着改变,如果一旦技术可行,成本够低,个人定制将是未来服装的终极。所以订单量肯定是越来越少,是一种趋势。快时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开始被很多国家认识到,人类需要在贪婪消费和失去环境之间找到平衡点。萧条未必是坏事,优胜劣汰的时候,坦然接受,如果在纺织行业里,你没有足够优秀!没有的事只是东西越来越好
2023-07-16 23:30:501

关于中东局势的问题

  中东地区动荡的主要成因  一、宗教冲突引爆地区局势  中东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虽然三教出自同门,但彼此间的争执、冲突一直延续千余年。宗教间的不包容和极强的排他性,使中东地区自古就被打上了动荡的烙印。  首先,巴以问题不解决,中东难有宁日。巴以问题一直是中东地区稳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以色列凭借美国的支持,在本地区始终占据优势,其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这也促使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不断升级。  其次,伊斯兰教派之争使中东动荡局势加剧。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其他国家大多以伊斯兰教为本国的第一大宗教,伊斯兰教又分成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这两大教派间的纷争、冲突千余年来未曾中断,至今仍在继续。叙利亚内战难以平息、伊拉克局势不断加剧,均源于什叶派执政的当局与反政府的逊尼派武装之间的冲突;什叶派的伊朗与逊尼派执政的沙特、巴林之间的龃龉难以消除;甚至沙特和巴林内部也存在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不能排除两国政坛出现动荡的可能性。  此外,伊斯兰教势力与世俗势力间的难以调和也使得一些阿拉伯国家陷入动荡。埃及穆兄会通过选举掌权,随后被世俗军方势力赶下政坛,颇令埃及伤筋动骨,也加剧了本地区的紧张局势。  二、域外势力不断插手  中东地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并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为世界大国所重视并力图将其控制。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在中东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战线。苏联崩溃后,一家独大的美国改变了其依靠代理人以色列制衡阿拉伯国家的常规,亲自出马向宗教色彩极为浓烈的中东地区国家强行输出西方民主模式。美国在十几年间,两次挥兵攻打伊拉克,一次兵犯阿富汗,至于美国帮助反对派颠覆地区国家的实例更是比比皆是。  阿拉伯媒体曾披露,欧盟一直觊觎中东丰富的油气资源,也不断染指中东。据披露,欧盟曾有意大量购进卡塔尔天然气以使自身的油气供应呈多元化,摆脱过渡依靠俄罗斯天然气的被动局面。欧盟与卡塔尔甚至试图铺设一条由卡塔尔途径叙利亚再经土耳其最终将天然气送至欧洲的管道。但叙利亚出于维护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的战略考虑予以拒绝,由此激怒了卡塔尔和欧盟。因此欧盟和卡塔尔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反政府武装推翻叙利亚现政府,除了价值观上的差异,其与阿萨德政权在现实利益上的分歧也是重要因素。  三、阿拉伯国家内部相互猜忌,难以包容对方  阿拉伯民族号称是一个大家庭,并且还成立了一个协调各国立场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但成员国间的相互指责、谩骂甚至冲突并没有因此减少。埃及指责卡塔尔支持穆兄会,伊拉克和叙利亚则批评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资助反对派武装,沙特、阿联酋、巴林因为对卡塔尔的不满愤然召回大使,等等。在颐指气使的以色列和动辄颠覆阿拉伯国家政权的美国面前,阿拉伯国家全无“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理智和大局观,只是醉心于内部争斗,使中东丧失了稳定的基础。  影响目前中东局势的地区国家因素  中东局势目前看似眼花缭乱,复杂难测,实则有迹可循。埃及、沙特、以色列、伊朗四个地区强国,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均对本地区产生较大影响,是影响地区的主要大国;叙利亚、伊拉克虽曾有过地区强国的辉煌,但当下内乱严重,当局自身难保,尚无力他顾,只是本国的战乱极有可能殃及邻国以及其他国家,但这也只是当事国非本意的战火外溢;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插手中东,使中东局势更趋紧张;其他域内国家由于国小力微,对整个地区局势影响不大。而当下,也门危机是中东地区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如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整个地区的剧烈动荡。  一、也门因素  也门前总统萨利赫于2011年11月2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签署权力移交协议后,并未将实权真正交到副总统哈迪手中。在萨利赫时期,政府军和胡塞武装是“官匪”关系,政府军多次对胡塞武装进行围剿,甚至还击毙了胡塞现任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的父亲和兄长。但下台后的萨利赫试图东山再起,重掌权柄,便与背后有伊朗支持的胡塞组织暗通款曲,利诱胡塞武装大举攻击哈迪政府,致使包括也门首都在内的大部地区被胡塞占领。其实胡塞部落总人口不足百万,仅占也门人口的5%左右。属于什叶派的萨利赫与胡塞为了共同利益走到一起,取得了极大成功,距呼之欲出重新掌权几近半步之遥,如任其发展下去,也门则很可能为伊朗所掌控,如此以来沙特将面对的局面是:北部是亲伊朗的叙利亚、伊拉克什叶派政权,南面则是亲伊朗的也门,而东面就是伊朗,逊尼派执政的沙特实际上将处于伊朗势力的三面包围之中,这是沙特万万不愿意看到的。于是,沙特不顾国际法,也不经过联合国授权,突然空袭胡塞武装和支持萨利赫的军队。现在的也门问题实际上已经不由也门人决定了,最终还要看伊朗、沙特的角力或讨价还价的结果。  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对也门的轰炸,客观上还为基地组织的壮大提供了难得的肥沃土壤。4月4日,驻守在也门东部省会城市木卡拉的亲萨利赫军队在未受到空袭的情况下,突然撤出木卡拉,基地组织武装旋即占领该城,并从监狱里释放了300多名囚犯,其中包括也门基地组织指挥官哈立德等许多基地组织重要成员,基地组织势力迅速壮大。更为可怕的是,支持萨利赫的军队在撤离时,遗留下大量武器装备,甚至包括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也门基地组织之前从未有过的,其战斗力必获惊人提升。联军发言人艾哈迈德?阿西里也承认此事后果严重,“也门将因此处于不稳定状态中”。其实,岂止是也门,就是整个中东也难保证不遭到来自也门基地组织的袭击。  二、埃及因素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和文化大国,无论是和以色列的战争,还是率先承认以色列,埃及对整个中东局势的影响十分巨大,即使埃及由于穆兄会和埃及军方势力为争夺国家最高领导权而发生直面冲突陷入混乱的境地,其在中东地区的作用也难以令人忽视。但埃及军方推翻穆兄会政权,尤其是将穆尔西判处死刑的过激行动,已经引发了骚乱,穆兄会的报复行为加剧,埃及局势短期内难呈平静。  穆兄会在2012年通过选举上台执政,立刻引起了全球关注。穆兄会在埃及掌权及其势力日渐扩大,势必削弱沙特在伊斯兰世界的宗教地位,这使沙特惶恐不已。所以,沙特不遗余力地资助埃及军方世俗势力打压穆兄会。2013年7月埃及军方推翻穆兄会穆尔西政权不久,沙特便牵头与阿联酋、科威特联合向资金极为拮据的埃及临时政府提供超过百亿美元的援助,以稳定埃及日益下滑的经济,帮助军政权获取民心。沙特还承诺为塞西与俄罗斯签订的总额接近30亿美元的军购协议合同埋单,希望借埃及军方之手打压穆兄会并防止其东山再起。  三、沙特因素  沙特是全球石油大国,在中东地区的能量不能忽视。并且由于依靠美国在背后撑腰,经常在地区事务中“任性”作为。其置联合国与国际法于不顾,挑头空袭也门便是实例之一。  沙特以最正牌的伊斯兰教大国自居,一直怀有地区第一伊斯兰国家的梦想,但现实是其近邻伊朗是什叶派国家并且综合国力还在沙特之上,沙特防伊朗胜过防以色列。沙特和伊朗两国一直是冤家对头,而沙特东部地区的什叶派群体也时常有反政府的游行示威等行为。因此,沙特最大担心的并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价值观”向中东地区的输出,而是伊朗和什叶派执政的伊拉克与叙利亚,这也是沙特积极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逊尼派反政府武装的原因。  四、伊朗和以色列因素  美国搞乱中东,明面上帮助了以色列,暗地里无意间成就了伊朗,这是美国始料未及的,伊朗和以色列是地区动荡的受益者。美国推翻逊尼派的萨达姆,实际上为伊朗和以色列除掉了一个劲敌。而在美国占领下成立的伊拉克政府又是什叶派执政,历届亲伊朗,就此意义而言伊朗比以色列所得实惠更多。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所谓“阿拉伯之春”,都没有实现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相反使当事国陷入动荡,结局是伊朗和以色列趁势坐大。  伊朗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从巴林、伊朗、伊拉克延伸至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什叶派“新月地带”,对中东局势的影响举足轻重。伊朗4月2日与相关六国就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6月底极可能达成最终协议。西方对伊朗的制裁将逐步解除,伊朗与西方的关系将缓和,其综合实力将继续增加,对本地区的影响力将随之上升,伊朗因素将愈发重要。  以色列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阿拉伯国家内乱不止,阿拉伯民族的综合实力被极大削弱,对手伊朗正饱受制裁之苦,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良好。以色列的应对策略是乐见阿拉伯分裂、争斗,并利用有利时机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但在原则问题上,以色列依然保持强硬,比如数度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打击巴勒斯坦哈马斯等。中东乱象似乎与以色列无关,但实际上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纠葛一直是中东最难解的问题。  中东局势向何处去?  中东目前的热点是也门局势、伊拉克和叙利亚问题,但巴以问题还是中东未来潜在热点。埃及在塞西当选总统后能否实现政局稳定、海湾国家政体是否被冲击甚至被更换门庭、伊拉克库尔德区的分裂图谋能否得逞等,依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  一、也门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对也门的轰炸使也门问题复杂化,并有可能向地区化转变  沙特空袭也门实是一大败招:不仅没有降服胡塞和萨利赫,反而呈骑虎难下之势,欲进无力,欲退不甘。沙特在空袭前为胡塞武装和支持萨利赫军队划出的不准进入亚丁的红线被轻易踏破,被沙特承诺恢复合法地位并重返也门执政的哈迪政权还尴尬地滞留在利雅得,胡塞和萨利赫依然是左右也门政局的主要力量。目前,也门境内已经燃起了战火,也门基地组织火中取栗,得以壮大,沙特的空袭将也门推向伊朗几成定局。与此同时,靠近也门的沙特边境地区自空袭后屡屡遭到胡塞武装的袭击,沙特的边界安全值得重视。  二、“伊斯兰国”的突起加剧中东紧张局势  伊拉克在美军撤出后局势骤然恶化,逊尼派反政府武装针对政府军警的袭击不断增多,尤其是自2014年6月份以来“伊斯兰国”武装由叙利亚掉头南下伊拉克,攻城拔寨,直逼首都巴格达。于是,已经从伊拉克开溜的美国又空袭了“伊斯兰国”,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也充当了一回替罪羊被撤换。  然而人数不过万余人的“伊斯兰国”何以搅动整个中东局势,着实引人深思。其实,从基地组织派生出来的“伊斯兰国”和叙利亚其他反对派组织都曾得到过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以及美欧等西方国家的资助。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斯兰国”或许可以成为美国在中东可资利用的一张牌。因为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斯兰国”缠斗的结果是阿拉伯民族力量的被削弱,并且“伊斯兰国”这股祸水还可以“酌情”被美国引向伊朗甚至沙特。至于2014年8月8日美国开始空袭“伊斯兰国”则更容易被人理解:因为美军当天空袭的目标是“伊斯兰国”武装用于攻击伊北部城市埃尔比勒库尔德守军的火炮阵地,也就是说“伊斯兰国”是在和库尔德人作战时遭到了美军的空袭。事实上,美国一直企图将伊拉克肢解为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派控制的三个地区,美国参议院2007年9月26日就已通过了这一项肢解伊拉克的决议。不难看出,当“伊斯兰国”的攻击目标偏离了美国允许的范围时,其才遭到了来自美国的空中打击。而美国和“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肆虐是否有关联,看看美国曾经武装萨达姆和本?拉登的事实便可得出结论。  三、埃及局势不容乐观  穆兄会虽然被取缔,但其在基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并且穆兄会过去数度被当局打压、取缔,有着顽强生存能力和开展各类斗争的经验,上台后的塞西轻松摆平穆兄会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埃及经济短期内难有复苏迹象。埃及当前内外债总额达1.7万亿埃镑(约合2400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3%,每年仅利息就有2000亿埃镑(约合282.4亿美元),如此高额的外债和利息足以吓退外来投资者并最终压垮埃及经济。  四、巴以冲突虽告一段落,但将来难免再起冲突  巴以问题堪称中东问题的根源,耶路撒冷归属、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水资源分配等,均是摆在巴以双方面前现实但又难以找到解决办法的难题,巴以和解难似登天。而阿拉伯国家不管是否出于内心的真情还是来自表面的假意,在巴以冲突中必须发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事业的支持声,因此巴以问题不解决,阿以也不会有全面和平,中东难有安定。  综上,中东地区局势未来依然呈紧张之势,并且有可能会加剧。然而,毫无疑问的是,阿拉伯世界是美国式民主输出的冤大头:阿拉伯国家陷入动荡,整体力量明显下降,民族复兴又被推后,与以色列、伊朗的实力差距更加拉大,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和解的愿望短期内难以实现。
2023-07-16 23:30:592

当前国际局势发展趋势

“西方主导了500年的国际大格局在二战结束时开始发生变化。非西方力量经过70多年发展而逐步壮大,已经超越了临界点。估计大约再过30年,非西方力量将与西方力量并驾齐驱,共同形成总体稳定和基本均衡的国际大格局。但当前,世界经济进入徘徊期,国际力量对比进入盘整期,国际机制建设进入爬坡期,困难和挑战较前更多也更为严峻。因此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主要力量需要排除干扰,透过表象抓住本质,充分认识国际形势的基本走势,准确界定各自的和共同的战略方位,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推进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建设。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席杨洁勉,文章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2019年03期。”500年前的地理大发现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轫催生了欧美(西方)主导的近代、现代国际大格局,这一状况直到二战结束后才开始发生变化。非西方力量经过70多年发展而逐步壮大,已经超越了临界点。估计大约再过30年,非西方力量将与西方力量并驾齐驱,共同形成新的国际大格局。但是,当前正是充满曲折、矛盾、竞争和斗争的迂回爬坡期。国际体系基础发生变化,国际秩序面临严峻挑战,全球治理相对滞后,因此更需要国际社会特别是国际主要力量充分认识国际形势的基本走势,准确界定各自和共同的战略方位,坚持多边主义和反对单边主义,争取建立总体稳定和基本均衡的国际大格局,进而推进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建设。1当前国际大格局的基本特点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大格局是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的基础,也是我们观察、分析和理解世界变化的重要切入点。(一)国际格局的定义及时代意义。国际格局指主要国际力量或主要国际行为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乃至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力量对比态势,一般指综合实力的对比(即本文所述的“国际大格局”),但有时也可分为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安全军事格局等。当前国际社会对国际大格局的表述和定义尚未完全形成共识。美国较多采用“世界力量中心”或“世界力量对比”的说法。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早在1971年7月6日的一次演讲中,就把美国、苏联、欧洲、日本和中国列为“世界五大中心”。当年认同尼克松“世界五大中心”之说的基辛格在近半个世纪后对世界主要力量有了新诠释。他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把美国列为领导力量,欧洲、中国和亚洲列为重要力量,还从非国家的多种文明和科技发展等方面看待世界的重要力量。欧盟认为,当今世界是欧、美、中三大力量并立的格局。俄罗斯和中国以“多极化”来概括当前国际格局,指出:“双方相信,当前国际体系正在朝着多极化演变。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二)国际大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国际格局一旦形成,将会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并发挥其影响。正确认识国际大格局的相对稳定性有利于坚持战略方向,增强战略定力。第一,国际力量多极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上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国际力量对比开始从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这一趋势延续至今。冷战结束近30年来,国际主要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正在走向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一方面,政治安全上的西强东弱和经济科技上北强南弱的基本态势尚未发生根本的转变,西方在力量对比上仍处于相对优势。另一方面,政治外交上的东升西降和经济金融上的南上北下的国际力量对比趋势也在继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力量的优势正在逐步丧失。继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崛起之后,非洲大陆崛起的势头也相当强劲,正在同亚洲崛起相互呼应,在气势上直逼美欧。而且,非西方力量的上升正在从经济和政治领域迅速向科技、文化、教育、舆论等诸多领域迅速拓展。第二,时代的主题和时代命题仍将长期保持不变。在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领导人以杰出政治家的战略远见提出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和时代命题问题。数十年来,尽管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和平发展依旧是时代主题和时代命题。从时代主题方面讲,国际社会的主流要求不是战争和意识形态斗争,而是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美国和俄罗斯在叙利亚有武装对抗,美国和中国在经贸问题上有斗争,但当今世界与爆发一战、二战和冷战前夜的世界具有本质的不同。世界大战或主要力量大规模武力对抗的可能性依旧很小,一些武装、宗教和种族冲突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乌克兰的舰艇在刻赤海峡遭到俄罗斯扣押,但美国的舰艇在大西洋航行不会遭到俄罗斯潜艇的攻击。从时代命题方面讲,天下远非太平,国际社会面临的战争、动乱、贫困、大规模疾病、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全球性挑战正在以新的内涵和形式向纵深发展。而且,全球治理机制的赤字和滞后更是增加了时代命题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第三,科技进步和创新正在积聚巨大的促变能量。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之后,世界正在开启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机器人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科技对经济的促进和催化作用可望达到历史的新高。正如中国领导人所指出的那样:“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抓紧制定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确实,当前的科技创新正在为世界经济注入新的动力、新的消费和新的发展,其产生的促变能量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三)充分认识国际大格局变与不变的双重特点。国际大格局态势和趋势的相对稳定性说明,国际形势发展具有自身发展的周期和规律,都需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决定当代国际大格局的一些主要因素具有内在自动和外部互动的持续性,它们的存在和发展维护了转型过渡期的相对稳定,避免了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崩盘,为新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赢得了时间和空间。前瞻和清醒地认识国际大格局,不仅能更加科学客观地界定内政外交的战略目标,而且还能为国际社会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促使国际社会在顺应时代潮流中形成更多合作的正能量。而且,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国际大格局绝非任何一国之力所能单独担当,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共同建设。需要指出的是,在国际关系中,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战略耐心和战略定力,既要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善用历史机遇期。特别是在面临重大变化时,更要与时俱进,从容和有效地应对,在变化中胜出。2国际大格局变化的动因国际大格局的变与不变只是表象,我们需要透过表象认清其本质,并进而达到正确认识和有效应对的目的。正确认识国际大格局的态势和趋势是坚定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信心的基础,准确把握这些态势和趋势又能坚定战略定力和坚持战略目标,从而在千变万化的国际形势中促进国际大格局朝着总体稳定和基本均衡的方向继续前进。(一)世界经济在曲折中发展。物质是世界的第一属性,经济发展是国际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近30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既有增长的有利因素也有举步维艰的困难。一方面,在上世纪90年代的信息革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显现的国际合作意识和当前的科技创新等都为世界经济注入了动力,在总体上避免了世界经济的大衰退,并使美国、中国、印度等主要经济体维持了一定速度的增长。此外,国际社会虽然在世界贸易组织的功能和改革方面屡屡受挫,但创建了二十国集团峰会及有关机制以取代原有的西方七国集团而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在其最具活力的亚洲发生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日本“失去的20年”,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终又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10年来,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投资等也深受影响。世界经济有进有退,曲折前进。(二)大国的动态平衡。与二战后和冷战后相比,当前的大国力量对比的差距正在缩小。在政治方面,美国的领导力和主导力都在下降,欧洲的自主和自强意识在增强,俄罗斯力图重振大国雄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在经济实力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全球经济体2018年排行榜前十名依次为:美国(20.412万亿美元)、中国(14.1万亿美元)、日本(5.167万亿美元)、德国(4.211万亿美元)、英国(2.936万亿美元)、法国(2.925万亿美元)、印度(2.848万亿美元)、意大利(2.181万亿美元)、巴西(2.138万亿美元)、加拿大(1.798万亿美元)。在国际机制方面,许多大国认识到相互的利益交汇和共处共生的客观现实及需要,因而接受现有国际机制最低限度的约束,维持着国际政治、安全、经济的基本秩序,注意发挥国际机制的作用,如维持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和伊朗核协议。(三)社会思潮的正向动力和逆向阻力。当前,一些国家朝野的思潮和动向都有新的表现和影响。美国民粹主义把特朗普送进白宫,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口号下,相继(威胁)退出《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朗核协议和《中导条约》等,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冲击了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也影响到许多国家和人民在世界范围内合作共赢的思想和意愿。英国的“脱欧”正在对战后区域一体化领头羊的欧洲形成强大的冲击。此外,中东地区的极端主义导致暴恐主义的思想和行为有恃无恐,致使“伊斯兰国”应运而生并为害世界。但是,我们仍需坚持两点论。在美国特朗普政府“退群”中要看到国际社会对其举动的批评和抑制,在英国“脱欧”中要看到英国国内的辩论和欧盟对地区主义的坚守,在中东地区的“伊斯兰国”现象中要看到极端暴恐
2023-07-16 23:31:082

国际战略形势发展趋势?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现状是什么?发展趋如何? - : 一、关于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简述未来国际战略形势有哪些发展趋势 - : 1、一边倒:由于世界处于美国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国家和中立国家在缺乏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时,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限制时,在为了争取美国的帮助时,将会有可能倒向亲美的这一个方向. 2、一个新的反美联盟的崛...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那哪些 : 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1、美国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2、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一种过渡现象,在这个过渡期内,国际战略格局呈现的基本态势将是“一超多强”,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体制所取代的暂时历史进程.3、新的各种安全结构正在建立和完善.各种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应运而生,相继建立.世界将在地缘上分为欧洲、原苏联地区、亚太、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六大军事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军事格局.4、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上升.各国更加注重的经济的发展,调整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突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试述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 :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1、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巨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国际关系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两极世界剑拔弩张的对峙状况的结束,给...目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是什么 - :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首先,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1.美国一霸称雄,但是其难阻止世界向多级化格局发展2,大国关系主导着世界事务,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支配的地位3,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态势4,为了在国际战略格局占据重要地位,各主要国家普遍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新一轮军备竞赛全面展开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国际战略形势是指国际社会中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形势是世界各国安全,生存和发展所处的条件和态势,它要...当今国际形势及战略 - : 展开全部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简述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简答题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一是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二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政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三是世界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
2023-07-16 23:31:141

如何正确认识目前的北非中东政治动荡局势论文

  中东:“中东地区”或“中东” 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 “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中东不安定因素:尽管2005年1月以来,巴以局势出现转机,但仍需谨慎观察,尤其是2005年7月以来,在以色列紧锣密鼓推进实施“单边行动计划”前夕,巴以局势重新紧张。伊拉克政治重建继续推进,但伊拉克的安全局势恶劣。在美国的高压政策下,伊朗和叙利亚一度走上与美剑拔弩张的前台,目前关系发展依然有变数。中东诸热点仍将长期存在并继续影响本地区和世界局势。  (一)、伊朗核问题时缓时急,目前趋于紧张。  (二)、伊拉克大局还算稳定,然而安全局势异常严峻。  (三)、阿以矛盾旷日持久,巴以争端久拖不决。  (四)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活动继续发展。  (五)、领土争端、水资源纠纷错综复杂。  世界对中东注视原因:  (一)、该地区的宗教纠纷错综复杂。  (二)、中东地理位置重要,素有“五海三洲之地”之称。  (三)、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极为丰富,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  (四)、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超级大国等介入导致中东乱象丛生。  (五)、各国政体复杂多样,现代政治制度发育并不完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六)、该地区较普遍存在水资源纠纷,一些学者称呼“水战争”。  中东局势及影响:在1990 年代,埃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国际货币基金会的支持下,在大量美国援助的美元之下,埃及开始了经济改革,企图改变纳赛尔建立的比较苏联式的计划经济体系,要走私有化和市场化的道路。  平心而论,这些改革对埃及的经济还是有良好作用的。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高通货膨胀得到了遏制,从之前的差不多25%的高通胀,降到了10%一下,有一大段时间,还是在5%左右。经济增长也有了5-7%的水准。  但是在小穆巴拉克这些金融家们主导下的改革,靠的一个是扔掉政府本来的包袱。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两大类补贴,一类是能源,一类是食品。这个就导致了政府自身系统的不稳定。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主要依赖的是外来资金,导致了埃及的对外债务高企。  在2008年之前,这两个因素,都由于整个国际环境,而没有成为燃眉之急。因为海外的资金太充足,简直是用不完。又因为中国的廉价消费品横扫全世界,也让埃及的很多穷人,得到了温饱。  但是一旦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变动,埃及的国内通胀马上就变成了导火索。  稀土业十二五前景光明  机构资金回流 50亿元争夺4行业 新闻出版产业将获600亿融资支持 “新三板”改革提速 机器人受益 “通信高铁”迎利好 4类公司有戏 [微博]徐晓宇:如何把握年报行情 [股吧]提准暴露出主力真实的意图 [和讯知道]怎样炒股才能稳赚不亏 以色列外交部长阿维格多?利伯曼16日说,两艘伊朗军舰将驶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伊朗媒体报道说,这两艘军舰将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保护伊朗货船和油轮安全。利伯曼没有谈论以色列如何获得这一信息,不过,他称伊朗这一举动为“挑衅”。  与此同时,在中东其他国家,抗议和示威活动仍在发酵。其中也包括像利比亚这样的欧佩克成员国。16日,巴林的民众抗议示威活动进入第三天。另据外媒报道,在也门的冲突已造成人员伤亡。  伦敦原油突破104美元  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指出,中东等产油区的局势不稳,对油市带来了较高的风险,且这样的风险还在不断增加。  以苏伊士运河为例,该运河目前是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主要国际海运航道,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运输枢纽。一旦苏伊士运河出现运转不畅等情况,将大大增加原油运输成本,推高油价。  一些分析师指出,尽管巴林等国本身并非主要的原油出产国,但其邻近沙特等产油大国,一旦这些国家的局势进一步恶化,不能排除对周边产油国带来不利影响。  受到中东局势等因素刺激,国际油价周三大幅走高,其中,伦敦油价再度创出反弹新高。17日伦敦盘中,4月份布伦特原油期货在104美元上方徘徊。前一天伦敦收盘,该合约大涨2.14美元,报103.78美元,为自2008年9月底以来的收盘新高。近期一直折价较大的纽约WTI原油期货周三也上涨0.8%,至84.99美元的两周高点。  不过,17日晚些时候,油价出现回落。此前有当地媒体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说,苏伊士运河的运营方已收到通知,原定两艘伊朗军舰通过该运河的计划已被取消。  金价连续四天上涨  受到中东局势影响的还有黄金。国际金价16日连续第三天上涨,达到1375美元。周四盘中,金价继续上涨,一度达到1380美元。  与此同时,中东的局势也影响到地区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因为担心伊朗和以色列爆发冲突,美股16日午盘一度急速出现回落,只是在更多利好数据推动下才重新走高。而在中东本地,因政局拖累而陷入混乱的埃及金融市场本周继续关停。  三、“大中东”时局将向哪个方向发展?  (一)、中东诸多问题的关键是阿以矛盾问题(即中东问题),而该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中东问题包括巴勒斯坦问题、以色列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争端两个内容,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尽管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从1991年以来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但其中最棘手最关键的问题如耶路撒冷最终地位问题、难民问题、边界问题、犹太人定居点问题以及水资源问题等远未解决。加上2000年9月以来持续4年多的严重冲突,可以预见,尽管目前巴以初步实现停火,但巴以和谈短期内难以取得实质进展。美国政府的政策、以色列政府的不稳定性、巴方内部的协调程度等诸多问题,都将是影响和谈的重要因素。2005年7月巴以局势重新不稳定再次说明了这一点。从历史经验看,即使达成一些协议,协议实施起来依旧障碍重重。  (二)、美、俄、英、法、德、日、印等世界一超多强将继续在该地区展开争夺。尽管世界其余大国努力展现影响,但美影响难以被取代。布什执政几年来,一改克林顿时期“西促和谈,东遏两伊”的稳中求变政策,转而采取推进“反恐”和推进“民主自由”并行的“先破后立”战略。布什新任期将从改造价值观和重塑地缘政治入手全面推进大中东战略。美将在稳定伊拉克局势及促进巴以和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单边和多边、外交与军事等多种手段,清除反美政权,推广西方价值,实现其对大中东地区的全面主导。由于美在战略上居于优势地位,其“大中东民主计划”将会取得一定进展,但该计划的“目标”过于庞大,且受到多方阻滞,预计在较长时间内难以取得整体性收效。  (三)、宗教问题固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使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宗教文化具有相对较顽强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中东地区多数矛盾历史久远,有些热点不但不会减弱,还可能愈演愈烈。几年内催生“民主、自由”并实现彻底的宗教融合并不现实,甚至是遥不可及的缘木求鱼式设计。涉及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热点问题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会持续影响地区局势,特别是美国不合时宜、没有理由地抛出所谓“文明冲突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将导致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文明对立和军事对抗长期持续。在大国尤其是美国中东政策带来的持续高压和冲击下,中东地区将面临巨大转型,而转型期内将充满动荡和变数,持续影响世界局势。  北非:北非即非洲大陆北部地区,习惯上为撒哈拉沙漠以北广大区域。面积837万平方千米。人口1.5亿(1991),70%以上为阿拉伯人。阿拉伯文化与伊斯兰教为北非重要人文特征。矿藏有石油、磷酸盐、天然气等。农产品有棉花、阿拉伯树胶、栓皮、油橄榄、无花果、椰枣等。产骆驼。纵使考察北非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其相似度西亚地区差不多.为了研究工作的方便,人们有时候把它和西亚放在一起研究.北非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埃及,城市是埃及首都开罗.它因为是沙漠中的代表,人称沙漠之星.  北非不稳局势诱发市场新格局  近来,利比亚为代表的中东北非地区的动荡局势不仅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同样也给全球石油市场及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动荡。鉴于石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场"政治危机"可能转变成"石油危机".近来阿拉伯地区的动荡,折射出地缘政治和能源战略博弈的魅影。  一、欧盟利益首当其冲  首先,欧盟是利比亚石油经济的主要投资者。2010年利比亚产量为160万桶/天,其中72%产量主要集中于以意大利埃尼集团、德国温特沙尔石油公司以及法国道达尔公司为首的海外石油公司的手中。局势动荡,使得这些海外石油公司不得不撤离人员以及全部或部分停产,正蒙受着遭受巨大损失。而中国主要在利比亚承建项目,直接投资较少,遭受损失有限。  其次,中东北非持续动乱,必将推高油价,容易引发全球通货膨胀,而欧盟经济可能在全球通胀浪潮中最先倒下。由于美国拥有很高的战略原油储备、英国坐拥布伦特油田,而中国则手握巨额的外汇储备,因此假若国际油价继续攀升,饱受债务危机困扰以及通胀苗头已经初现的欧盟经济将会遭受重大打击。  最后,中东北非的动乱将迫使难民涌入欧洲邻国,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美国手握主动权  北非的突尼斯和埃及率先爆发动乱,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根源,而直接的导火线确是本国的高通胀。综观全球,唯有世界第一大农业生产储备国--美国,才具备操控国际粮价的实力。  一方面,早在小布什任内,美国就启动了玉米乙醇汽油替代石油的计划,在美国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的同时,也推高国际粮食价格;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进一步放开本国近海石油的开采。于是,到2010年12月,美国居然从一个在石油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  也就说,油价不断攀高,对美国的影响并不算大。而美国有可能在"石油危机"中置身事外,掌握着战略主动权,争取在地区动荡中摄取最大的利益:一、利用输入性通胀,钳制中国及欧盟经济的发展;二、通过动荡令阿拉伯国家自身难保,从而解除袭击伊朗的后顾之忧;三、利用动荡,继续增加在中东北非中的话语权,为美国获取更多的石油利益。  三、各方博弈下,局势尚不明朗  油价的持续上涨,必定不符合身陷囹圄的欧盟经济的根本利益。因此,欧盟极力敦促利比亚总统卡扎菲切勿武力镇压民众,为是的避免武力镇压导致利比亚陷入内战,进一步恶化局势,推高油价。同时,中国2010年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提高到了53%,而中东石油又占其进口石油的一半左右。倘若持续动乱,则中国石油将出现短缺,价格暴涨,导致通胀继续高企,制约经济高速发展,所以中国在密切关注局势的最新发展。虽然油价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全球战略利益,但是利比亚因动乱而成为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也不是美国所愿意看到的。此外,过分削弱其他阿拉伯国家,反而使伊朗从而受益。  目前,动荡局势继续蔓延,已经令世界最主要的石油出口国沙特的国内并不平静。倘若沙特出现较大的动乱,那么国际油价突破147美元/桶的历史最高位将指日可待。这对世界经济将是致命的打击。  四、超预期分析--北非与中东局势、国际油价、人民币国际化、美国国债  近期中东、北非局势不稳并导致国际石油上升,已经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中东、北非局势如何演变对于石油的影响较大,但其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大,观望等待是主流的观点态度。广州万隆网认为,北非、中东局势不稳存在经济、宗教等多方面的国内因素,短期内难以解决。从国外因素来看,在北非、中东局势拥有较强话语权的美国,在这一过程中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总体是当前局势下的受益者。因此,从短期来看,北非、中东不稳局势将保持着市场对油价上升,通胀压力大的担忧,而这种预期将令市场短期内承压。但从中长期来看,国内高层将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与美国形成制衡态势,以改变在石油方面的被动地位。例如,利用巨大的外汇储备与美国国债获得更大的话语权;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的储备货币地位,改变美元主导的格局。假如后者获得超预期的推进,如香港人民币IPO等,对于A股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至少改变AH股价倒挂的估值修正问题。  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石油供给的影响  2010年12月至今,中东和北非部分阿拉伯国家政局出现明显动荡,国际原油价格创下两年来新高。根据对历次中东或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冲击的比较分析,再结合对当前经济基本面的判断,作者认为这一轮中东和北非局部地区的动荡对全球原油产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有限,油价短期内会显著波动,但持续快速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复苏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长期内国际油价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一、 目前中东和北非局势动荡对全球原油供给的直接冲击有限  首先,局势动荡十分明显的国家石油产量和储量占世界总量的份额都相对较小,其他产油国家或地区利用闲置产能能够迅速填补产出的下降。  其次,当前全球原油库存水平仍然偏高。  第三,埃及政权交接相对平稳,重要的能源通道保持畅通。  二、 中东政治危机和军事冲突对世界原油供给和价格的冲击在逐步削弱  从历史经验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和北非地区发生了五次比较大的政治危机或军事冲突,对世界石油供给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这五次危机分别是:1973年欧佩克组织石油禁运、1978-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1980-1981年两伊战争以及1990年和2003年的两次海湾战争。危机期间,受直接冲击的地区或国家石油产量占世界份额均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大致在3.5%-8.8%之间。分析上述五次危机能够提供一个参考情景,有助于定量评估最近一次危机对石油供给和油价的影响程度和持续性。比较上述五次危机,可以看到其影响程度和持续性主要呈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趋势:  l.中东和北非地区石油供给变化对世界原油产量的冲击程度有所减弱,冲击持续的时间逐步缩短。  2.短期内石油供给冲击能够导致世界油价出现比较明显的波动,但影响的持续性逐步减弱。  3.石油供给冲击对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在逐步减弱。  截止到2011年2月底,中东和北非局势明显不稳的国家或地区的石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份额为6.8%,其中受冲击影响较大的利比亚已经减产80万-90万桶/天,减产份额不足全球总产量的1%。总体看,这一轮危机截止到目前对全球石油总产量的冲击较过去五次危机轻。再考虑到沙特、伊朗的局势目前相对稳定,根据过去中东或北非地区数次危机的经验,综合判断全球石油产量预计可以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填补这一空白,国际原油价格持续快速攀升的可能性不大。  三、 中长期内国际石油价格继续缓慢攀升的可能性有所增大  一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发达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的经济逐渐复苏,继续保持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助长通胀预期,并推高原油价格。目前美国经济增长水平已经接近危机之前的水平。  三是石油具有资源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其价格的波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际投机资金的影响
2023-07-16 23:31:223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中东以出口石油为主,如何才能使本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结合中东的具体情况谈谈看法

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目前国内成品油价格大幅度低于国际市场价格,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不利于调动炼油企业生产积极性、保障成品油市场供应和促进石油资源的节约,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鉴于上述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通知,将汽油和柴油出厂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00元。应该说,近期世界石油价格平均水平是温和上涨,并非暴涨。对于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全球共有200种以上的原油品种,由于品质、产地不同等因素,其价格也是不同的。 近期石油价格暴涨是石油市场发生结构性变化的结果。其原因: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导致石油需求大幅度增长,轻质油品——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需求大增。 第二,世界原油产量大幅度上升,但低硫轻质原油产量增长有限,主要来自高硫重质原油产量的增长。欧佩克(OPEC)及其他石油生产国近期增产的原油绝大部分是高硫重质原油。我们判断国际原油未来的趋势是,低硫轻质原油产量将裹足不前,而高硫重质原油的产量将大幅增长。 第三,过去十年,全球炼油工业投资不足导致目前加工能力短缺,尤其是二次加工能力严重不足。这些情况导致炼油厂对低硫轻质原油的需求急增,而对高硫重质原油的需求有限,造成低硫轻质原油和高硫重质原油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结构性的变化导致全球对低硫轻质原油的需求猛增,促使其标杆原油系得克萨斯轻质原油的期货价格暴涨。由于低硫轻质原油增产潜力有限及二次加工能力难以短期内提高,这种状况将会持续数年。这种状况导致世界炼油工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能够加工高硫重质原油的炼油厂利润会大幅上升,而二次加工能力不足的炼油厂将会出现严重的亏损。这种情况将会促使全球范围加大在炼油工业上的投资,尤其是在扩大二次加工能力上 。 第四,欧佩克寡头垄断。欧佩克有11个成员国,其石油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78%,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40%,出口量占世界总交易量的55%,因此,长期以来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一直发挥着巨大影响作用。近几年来,虽然俄罗斯和一些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大幅增长,但这些国家石油出口量相对较小,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组织体系来与欧佩克抗衡。欧佩克在饱尝1998年国际市场油价暴跌之苦后,面对当前全球石油市场的大好形势,必然要加强对石油供应的控制权以获取最大利益。从去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欧佩克先后三次宣布减产,以防止石油价格出现大幅下跌的局面,而这几次宣布减产都使国际市场油价出现大幅回升,2月10日宣布的减产消息更使油价涨到了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第五,世界经济增长对石油依赖性过大,使石油需求弹性减小。目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促进了石油产品市场需要强劲增长,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使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的依赖性增大。石油第一消费大国美国去年经济也开始复苏,石油消费量迅速增加,并导致其库存水平不断下降,一季度其商业原油库存降到20多年来的新低点,目前美国原油库存比五年平均数低2000多万桶,低于美国石油理事会认定的2.7亿桶的"最低库存运作点"。全球石油需求的大幅增长使需求弹性减弱,因此当油价大幅上涨时,石油需求量并没有明显回落。 第六,主要产油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定。伊拉克石油储量仅次于沙特,居世界第二位。去年伊拉克战争结束后,国际石油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伊拉克会迅速恢复生产并增加出口,从而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但到目前为止,伊拉克石油生产与出口设施仍然经常遭到武装分子的破坏,其石油出口量距战前的每天200万桶还有很大差距,而国际市场也没有出现因伊拉克恢复出口而导致油价大幅下滑的局面。委内瑞拉是欧佩克第五大产油国,每天向美国出口170万桶石油,占美石油进口总量的15%。由于委内瑞拉政局动荡,委美关系持续恶化,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一再警告美国不要干涉其内政,否则将切断对美国的石油出口。查韦斯的表态显然助长了油价的上扬。另外,3月11日的西班牙爆炸事件和3月22日的以军暗杀亚辛事件使中东局势更加紧张,为油价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世界石油价格水平上升,是石油价值回归的体现。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随着人类对其消费的不断增长,石油资源的供给趋势是越来越少。因此,其价值将越来越高。尽管勘探和开采技术进一步提高,将会使我们发现更多的新油源供开采。但是开采难度的增加将会使开采成本增高,进而会促使原油价格升高。例如北美地区原油的平均开采成本从1999年的5美元/桶上升到了11美元/桶,欧洲则从11美元上升到18美元。虽然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巨大,但新油田的开采成本将会比10年前提高100%。因此,除非世界经济衰退或革命性地发现新的替代能源,石油价格上升的趋势很难改变。考虑到轻质原油将持续供不应求,及冬季用油高峰即将来临,得克萨斯轻质原油将会居高不下,异常的寒冷天气及炼油厂发生停产事故等因素都可能会刺激其价格冲上60美元/桶。依据有关权威的研究,全球油气资源可供消费170年,在将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面临石油供应短缺,但消费者需要付出更高的价格,这是难以改变的发展趋势.
2023-07-16 23:31:302

中东局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东局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石油价格来影响的。因为中东是主要的石油输出地,而石油是工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能源和原料,因为中东局势混乱,导致石油价格突破100美元,极大的增大了各个国家的成本。美国70年代就因为石油价格大涨,产生过衰退,也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造成的供给冲击(这个名词可以专门去查查)其他方面,影响较小,比如中国在中东的投资项目,还有黄金价格上升对金融市场的印象,不过这些比石油来都是小的方面了。
2023-07-16 23:31:372

简析中东,北非局势动荡的原因

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的原因(一)宏观背景1、世俗化、现代化与伊斯兰主义之间的矛盾2、美国中东战略的调整(权力真空)3、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抛弃。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全球金融危机更使这些依靠旅游业和外来投资的国家雪上加霜。 (二)阿拉伯世界的社会问题1、民生凋敝、百姓贫穷是动乱主因。2、贫富分化现象比较严重。3、失业率攀升。4、体制僵化,改革滞后。5、互联网与民主化两大“推手”。6、西方势力插手干涉(输出民主、鼓动)四、中国的立场及对我们的启示(一)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对中国的影响1、直接威胁中国的投资和市场2、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3、影响华人华侨及出国同胞的人身安全4、政权更迭,影响中国的中东外交格局5、国际政治的变化,考验中国的大国外交(三)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荡对我们的启示1.撤侨行动显示出我国国力强大,自豪,珍惜,爱国强国2.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本国的发展3.民生是稳定的根基4.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社会问题5.充分认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6.对舆情的正确引导和管理7.美国外交的原则性与实用主义(民主是幌子,国家利益是核心)8.中国要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9.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
2023-07-16 23:31:454

20年世界悄然巨变,未来经济市场将会如何变化?

20年社会经济后有哪些结果,一切皆有可能。最先,依照如今的亚洲地区形势发展趋势下来,我国的GDP会翻一番之上,我国对全球经济的领导干部影响力将日趋显著。而中东国家会由于煤炭资源的匮乏而日趋衰落,最后会出现当今一些我国贫苦的现况。北朝鲜很有可能会在和平谈判朝核问题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发展趋势,但市场前景并不开朗。除开亚洲地区之外的地域,一样也是有巨大变化的很有可能。自然,美国会借助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头领全世界,但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这一局势很有可能被中国和欧盟国家摆脱,产生三足鼎立的局势。困惑加拿大的将一直是社会老龄化难题,这对加拿大的发展趋势有非常大摩擦阻力。我国的经济靠的是人力资本,也有一定的发展趋势,但整体形势不容易有很大转变。因为不再造立即运用电力能源慢慢降低,及如今全球友谊大环境下的不断发展趋势,将来,更重视的还是高新科技电力能源的开发设计和经营规模扩张。而如今仍是调整期,便是旧电力能源与新能源技术的慢慢更替,二者共存,以前面一种养后面一种的科学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开展各种各样别的新项目的发展趋势。现阶段,仍由于众多限定要素,两国之间中间的国际经济贸易,存有许多 分歧与难题。必须的是相互都能以诚相待协作,不以蝇头小利而犯鼠目寸光的问题,也不以一时凌云之志之战,或高档本人的建议上下,是两国之间经济发展沟通交流停滞不前。因此 ,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和历史人文的发展趋势,大国关系的发展趋势这些全是有密切相关的。将来社会经济,仍是经济全球化,这也是必须几百年友谊自然环境下不断发展趋势才可以非常好磨合期的物品,因此 ,将来应该是经济发展无疆的时期。
2023-07-16 23:31:524

简述未来国际战略形势有哪些发展趋势

1、一边倒:由于世界处于美国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国家和中立国家在缺乏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时,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限制时,在为了争取美国的帮助时,将会有可能倒向亲美的这一个方向。2、一个新的反美联盟的崛起:中东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胜利将使一些国家认识到,如果他们不能对抗美国,他们将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结束。如果其他国家被美国侵略,世界上就会有更多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美国,形成新的反美联盟。3、中等力量的扩张:一些国家害怕美国。一些国家在美国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时,出于自己的想法,不做出任何实质性反应,只是观察冲突的过程和结果。胜利或失败都与自己的利益无关的情况。扩展资料:影响因素:1、力量均势的变化决定世界格局的变化;2、世界结构是基于每个国家的实力;3、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世界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4、世界格局是一种不稳定的、充满内部矛盾和斗争的国际关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战略格局
2023-07-16 23:32:213

国际形势的现状和特点

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3月12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形势和中国外交蓝皮书(2020/2021)》发布会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带来深刻影响,当前国际形势呈现出一系列引人注意的特点。一是多极化继续发展,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变化。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中国的赶超速度继续加快,两国经济总量持续接近。2020年,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GDP首次攀升至美国的70%以上,中美“双引擎”拉动世界经济的作用更加显著。大国梯队加速分化,欧盟、日本经济受疫情影响相对严重,经济复苏前景仍不容乐观。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国内政治经济受疫情冲击超出预期,不少国家经济运行面临失业率高涨、债务增加、资本外流等挑战,新兴经济体经济复苏困难重重。二是大国关系面临新的调整,互动复杂博弈加剧。美国拜登政府上任后,大国关系开启新一轮调整进程。中美关系迎来拨乱反正的机会之窗。中欧关系持续发展,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如期签署生效,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顺利完成,双方合作取得积极成果。美国试图重振同盟体系,在抗击疫情、气候变化等领域重返多边平台,但美国是真正致力于多边合作,还是要搞选择性、排他性多边合作,国际社会仍在观望。美国和欧洲同俄罗斯的关系持续僵化,双方政治对抗升级。英国脱欧后,欧洲内部团结面临新的挑战。三是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蔓延。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世界已有260多万人被夺去生命。全球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地区局势仍不安宁,这既有地区固有矛盾的发展,也有疫情导致的一些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转变,还有单边主义、霸凌主义以及军事干预等行动带来的恶果。中东地区形势混乱,美国空袭叙利亚,延长对伊朗制裁,重返伊核协议充满变数,中东局势难现曙光。缅甸局势持续动荡,军民对峙对抗相当激烈。全球范围内的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议题联动蔓延,部分地区恐怖主义、难民问题、领土争端等持续加剧。四是全球经济重启增长,温和复苏预期加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实际GDP增速将达到5.5%,较2020年增长回升9个百分点,其中,中国经济将实现6%以上的增长。拜登政府出台1.9万亿美元经济救助计划,疫苗接种计划加速推进,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达到3%以上。但美国加大印钞并大量投放市场,对世界经济及美元地位将产生何种影响,引起广泛担忧。其他G20成员国经济增速也都有望实现正增长。不过,全球疫苗接种进度、美国大规模刺激政策外溢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债务高企等风险也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五是新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数字鸿沟继续扩大。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在线办公等新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未来若干年,5G、人工智能、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或将迎来重大进展,“通信革命”和“智能革命”的深度和广度将超过以往工业革命。区块链技术引领数字经济及数字货币发展,萌生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力量,加密数字货币研发和监管将同步加强。大国间科技竞争势必更加激烈,各国将加紧科技创新战略布局,科技竞争将成为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的先导力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进一步拉大。参加此次发布会的还有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苏文、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前院长贾庆国、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以及中外媒体代表共约80人。蓝皮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既包括大国国情,也包括地区形势;既涵盖经济问题,也涵盖全球治理及热点问题。下篇专门论述中国外交政策及中国与各方关系。
2023-07-16 23:32:491

简要分析当前及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出现得新变化,新特点与新趋势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2023-07-16 23:32:571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首先,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暗淡,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盟出现衰退是主要原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一致认可,今年欧元区经济可能从去年的1.6%降至0.5%的负增长,美国经济预计增长1.7%和去年持平,日本稍有起色,新兴国家经济略有减慢,按市场汇率计算,今年世界经济增速将由去年的2.8%下滑至2.6%以下,按购买力计算将从3.6%下降到3.3%。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受世界经济增速减慢、全球货币政策趋于宽松、中东局势动荡等多重因素影响居高不下。  其次,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由资本积累、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三者确定。按照我的估计,我国资本积累增长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48个百分点;劳动力增长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长0.52个百分点,而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推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按照这些参数计算,“十二五”期间,我国潜在经济增速会降至8.5%左右,远低于过去三十年的9.5%和“十一五”期间的10.5%的速度。主要原因在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减小,劳动力增长速慢,外需不振,人为保持经济高速度即不可能也没必要。  三是今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是稳中求进,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结构性减税提高经济活力,预计今年中央财政赤字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为9000亿元左右。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估计广义货币M2增长14%左右,社会融资总量在14万亿元左右。
2023-07-16 23:33:083

埃及、利比亚等中东北非国家局势动荡的原因和思考

  突尼斯、埃及政府相继垮台,利比亚、也门接近了内战的边缘,巴林、约旦、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等国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社会震荡,中东北非地区似乎进入了三十多年来罕见的政治动荡期。政治动荡来源于社会矛盾、经济停滞和政治不满,人们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改善生活环境。然而,政治动荡并非总是带来新的幸福生活,一些国家或地区反而因此进入了政治动荡的恶性循环,人民生活每况愈下,地区局势动荡不安。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为了获取石油利益,强行划分了中东北非地区的国界线,埋下了日后长期存在的国与国之间、教派与教派之间的纷争,确立了以资源、劳动力出口为主的殖民地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对抗主导了中东北非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埃及等一些国家又形成了依赖外国援助的“乞讨经济”。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中东北非地区一家独大,埃及、沙特、巴林、约旦等国对美国过渡依赖,利用美国提供的支持对抗经济改革的要求。因此,中东北非地区苦难的政治史使其畸形的经济结构长时期延续下来。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中东北非地区作为全球经济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先断裂了,并由经济上的困难引发了政治动荡。但是,正如美国“对外关系协会”主席哈斯所言,埃及的革命成功了,但是革命之前所有问题依然存在,没有一个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高效的政府,但是埃及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产生这样一个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显然埃及何时能拥有社会稳定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政治动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使一些国家的国内政治斗争激化,政府职能弱化,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基本保障。突尼斯、埃及政变后,新政府迟迟未能建立,街头政治还在延续,政治势力正在重新分化组合,短期内很难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政府。以埃及为例,“穆斯林兄弟会”是一个带有深厚伊斯兰色彩的政党,代表要求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宗教势力,目前临时掌握国家权力的军方是国家权力中的实力派,还有目前正分化组合的数十个世俗政党。这三派力量均在埃及政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一派都不可能被排除在政府之外,三股力量的实力基础、权力来源、执政理念和行为模式大不一样。当下,埃及正在军方的主导下制定新宪法,但是任何一部新宪法都必须满足这三股力量的需求。历史上,这三股力量从来没有密切合作过,未来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合作框架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利比亚、也门的政局更是令人担忧,因为部族势力的存在,长期陷入内政的可能性不可排除,人民将因此而被抛入绝望的深渊。美国的中东问题观察家因此而断言,中东政治动荡仅仅开了个头。  中东地区历史上就是全球的一个火药桶,战火不断,各国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仅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就经历了三次阿以战争、两次伊拉克战争和一次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可谓是战火连绵不断,人民渴望和平的心情极为迫切。近期的政治动荡可能加剧地区局势恶化,让和平可望而不可及。阿以冲突和伊朗问题是中东地区的两大历史性难题,直接关系到中东北非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阿以冲突涉及到中东地区的所有国家,是中东稳定最大的挑战。过去三十多年,阿以之间能够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关于在于埃及、沙特等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签署和平协议,达成了一定的妥协。但是,中东政府同以色列妥协了,中东的人民并不认可,政府和人民之间在以色列问题上有相当大的认识落差。可以想象,在政治动荡过程中,中东北非国家的民族情绪会上升,阿以之间的矛盾会突显,阿以和谈将被无限期推迟。与此同时,伊朗的生存环境却获得改善。2003年第二次伊拉克战争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地位已经上升。这次动荡中,沙特、巴林等国家的什叶派纷纷走上街头,争取政治地位。一方面,以伊朗为基地的什叶派力量可能加强。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可能拉开同以色列的距离,缓和同伊朗的关系。  外国对中东北非地区的干涉可能加剧,中东人民独立自主的梦想破碎。外国干涉是中东地区经济畸形、政治动荡和战火纷飞的重要原因之一,因而排除外国干涉也是阿拉伯复兴的前提之一。但是,长期政治动荡却可能引来更严重的外国干预。目前,利比亚处于内战的边缘,要求国际社会军事干预的呼声很高。日前,阿盟已经同意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限制卡扎菲政府的军事行动自由。若禁飞区提议最后得以落实,美欧再次继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后对中东地区实施军事干涉。美国干涉和中东地区稳定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难解悖论,美国为了获取稳定的石油供给,不断地干预中东政治以维持地区稳定,但是美国的干预却直接导致了地区局势动荡。因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长期干预,中东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把美国作为首要攻击目标。“9 11”事件后,美国为了打击恐怖主义,再度深度介入中东事务,结果引发了更大的反美浪潮。此轮中东变局,引发地区权力平衡变化,美国核心利益受损,可能引起新一轮的恶性循环
2023-07-16 23:33:173

请分析中东政治冲突与中国政治安全的关系。

当前的中东北非地区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大变革。2010年底发端于突尼斯的政局动荡迅速蔓延到其他阿拉伯国家,引起中东地区的全局性动荡,至今尚未尘埃落定。作为国际能源需求大户中的一员,中国在中东北非有着巨大的油气利益,而中东北非地缘政治环境的多变,会影响国际石油供给,继而影响油价和中国石油进口,给中国能源安全的保障带来严重挑战。  根据最新统计数字,2011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5.2%,首次超过美国的53.5%。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仍将上升,近年来从中东北非地区进口的原油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40%以上。对于一个原油净进口国来说,原油供应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油国所在地区的地缘政治安全。虽然都在中东北非地区存在着巨大的能源安全利益,可相比于欧美而言,中国缺乏对其局势施加影响的能力,不可控的局面必然会产生不可控的新变化,这些不可控的新变化必然会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从维护能源安全角度考虑,中国必须对这些新变化保持预见性和警惕性。  大国博弈,利益重划  从世界主要大国(选取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与德国)2011年对石油的需求量与其自身的生产量来看,除了俄罗斯石油实现自给而且是重要的石油出口国以外,其他几个大国都对进口石油有着不同程度上的依赖。  结合中东北非变革中美欧国家的态度及其行动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在其背后石油利益集团的影子。在这场变革中,美国、欧洲对中东北非国家内部出现的反对派持支持态度,甚至直接武力干涉,北约通过空中打击帮助了利比亚反对派取得政权。北约国家的这些行为不但扩大了其在中东北非的政治军事影响,也有利于其在战后利比亚资源的重新划分中占据优势。利比亚反对派上台后宣称要按照对其态度友好程度来确定其合作对象,那么,西方国家由于为其提供了直接的军事援助帮助其获得政权自然成为其战后重建以及经济建设中首选的合作对象。早在战争期间,法国道达尔集团、英国石油公司等欧洲能源企业要求本国政府积极争取利比亚油田开采权。利比亚反对派更是直接表示就原油方面与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没有政治问题,但与中国、俄罗斯还存在政治问题。可见,在利比亚石油利益重新博弈的过程中,中国可能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由于西方国家在中东北非的变革中普遍采取干涉其国家内政、支持反对派推翻原政府的策略,使其在这场变革之后很容易就赢得了新政府的合作。中国采取不干涉内政的政策,反对派对此是不满意的。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掌握了对中东北非发生变革后产生的新政府的政治影响力就自然能赢得后续的经济合作,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石油资源。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在中东北非的变革中,大国之间对变革采取的不同政策以及大国之间的博弈,结果就是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在这场博弈中赢得了新政权的好感,扩大了它们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这在未来可能会增加中国通过进口石油弥补石油缺口的困难。  伊叙局势,扑朔迷离  当前,叙利亚政府与反对派武装冲突不断,国际社会对叙利亚经济制裁力度加大;美国、欧盟继续对伊朗实施能源和金融制裁。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线风险增大,叙利亚、伊朗国内油气投资环境恶化。  伊朗是中国的第三大石油进口来源国,而且伊朗周边的稳定对整个中东的石油供应有着战略性的影响。在当前伊朗局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未来的走势大体有三种:(1)美国继续采取以经济制裁为主的手段,限制外资进入和石油出口,打击伊朗国内经济;(2)西方国家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导致伊朗石油出口终止,国际油价迅速攀升;(3)伊朗在西方国家的压力下采取极端措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导致全球最重要的能源通道中断。  从实际形势看,第一种走势出现的可能非常大。如果这种情况不断持续,将对中国在伊朗投资的企业及金融机构造成较大影响。自去年下半年,由于国际压力,中石化延迟了亚达瓦兰油田的动工日期,中石油也推迟了在伊朗南帕斯第二期天然气田的钻探工程,从而影响了中国企业在伊朗的石油利益。如果出现第二种情况,中国虽然可以增加从沙特等产能富余国家的石油进口,保持石油资源总体需求,但油价的上升也将会增加输入通胀的压力。如果出现第三种情景模式,世界石油将会“运输瘫痪”,而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进入2012年,中东局势继续动荡。尽管欧美与叙利亚、伊朗的冲突有升级趋势,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欧美与叙伊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严厉的经济制裁很有可能是长期行为。经济制裁是国际油价走高的重要推手。中国是石油进口大国,油价高位增长无疑会提高中国石油进口的成本。目前,中国企业在叙利亚的油气项目已经受到影响,一些项目已被延迟或中断。同时,欧美发起新一轮制裁后,中方在伊朗的油气项目风险也进一步增大。  政府重建,政治不稳  中东北非发生变革的国家在国内的反政府活动以及西方国家的压力甚至直接打击下,原政府相继垮台。这些国家相继进入了“后卡扎菲时代”、“后萨利赫时代”等,面临着艰巨的战后恢复与重建任务。对于这些国家的反对派来说,如何结束乱局,实现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是其在反政府斗争中所无法获得的经验。政治局势的稳定、社会秩序的恢复可以说是产油国恢复生产、安全出口的前提。那么,在这些国家的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应是我们考察其石油生产与出口能否恢复时所要首先考虑的。  以利比亚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其国内政治重建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是国内部族问题反弹的可能性。利比亚是个部族色彩很浓的国家,内战虽然打败了卡扎菲,但卡扎菲当政以及内战期间造成的部族之间的隔阂、冲突能否在内战后消弭还是一个未知数。部族影响的存在,或许就是利比亚后卡扎菲时代政治重建过程中的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其次,内战带来大量武器散落民间。因此利比亚在战后还面临着大量武器散落民间的问题,而一旦国内重建出现困难、经济恢复缓慢,这些武器是否会再次成为反抗政府的重要工具?显然是可能的。再次,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抬头。利比亚反对派曾宣称将以伊斯兰教义作为法律依据,并有传言要实行“一夫多妻制”,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不使国际社会担心利比亚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问题。最后,利比亚反对派内部派系林立势必加剧政治重建的困难。反对派在崛起过程中本身就缺乏统一的权威,派系林立,各自握有一定的军事力量。它们共同的目标是消灭卡扎菲及其政权。在进入“后卡扎菲时代”后,如何实现派系整合以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的政府,显然是个难题。如果其国内政治重建受阻的话,石油工业如何恢复基础设施?如何实现生产恢复?可以肯定的是,政治不稳定势必阻碍其石油出口以及与外国石油合同的履行。  同样,中东北非其他发生变革的国家,比如突尼斯、埃及等都有类似的政治重建困难。  中东变局,带来变数  作为中东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每年由霍尔木兹海峡运出的原油占海湾地区石油总出口量的90%、全球石油产量的五分之一。针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制裁甚至打击,伊朗可能采取连锁性报复措施进行反制。在极端情况下,伊朗可能会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进行报复。伊朗如果真的采取行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将陷入“多输局面”。最直接的是全球能源运输将受到重大打击。从目前形势看,哪怕伊朗不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只要该地区保持“乱而不战”的局面,对石油供给中断风险的担忧以及恐慌性预期就会把油价推升至高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表示,对伊朗实施的石油禁运可能导致全球供应每日减少150桶,国际原油价格将出现30%的上涨,即每桶上涨20到30美元,而一旦出现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极端事件,国际油价将会疯狂飙升,世界经济到时亦会承受更大压力。  与此同时,海湾周边国家和伊朗的“海湾三岛”: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的争端近期也有加剧的趋势。今年5月初,海湾阿拉伯国家联合部队(又名“半岛之盾”)在阿联酋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代号为“忠诚岛屿”的军演。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拉敏·梅赫曼帕拉斯特强调,美国的战机参加了“忠诚岛屿”军演并在阿联酋进行部署,对海湾局势和伊朗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中东媒体分析认为,“忠诚岛屿”军演以及伊朗的官方表态,是以阿联酋为代表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与伊朗之间针对“三岛”分歧的升级表现。在其背后,美国借此推波助澜,向伊朗施压无疑是冲突升级的重要诱因。如果处置不当,有可能使海湾周边国家关系紧张,从而会增加霍尔木兹海峡石油通道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言,中东北非变革引发的一系列新变化对中国石油稳定的供应将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根据目前的形势,利比亚、突尼斯、埃及的战后政府重建工作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挑战,政治斗争引发政局不稳的可能性很大;叙利亚局势仍在演变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变数;伊朗核问题在短时间内解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危机升级的可能性却始终存在。为确保中国的石油安全,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引发的地缘政治新变化保持足够的预见性和警惕性,对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和调整中国的地缘安全政策和思维,做好危机预警工作,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2023-07-16 23:33:255

世界战略格局主要矛盾有哪些?急求!!!!

,世界面临的矛盾很多,有环境问题,有种族歧视问题,有恐怖主义问题,有领土纷争问题,有文明价值观冲突问题,等等。我们这里所思考的矛盾,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具备国家意志。即这种矛盾,会上升到国与国之间的战略冲突,只有具有某种对决和不可调和性的矛盾,才会上升到国家意志。通过国家的机器来解决这类矛盾。二是具有全局性。这个全局性,指的是这种矛盾,对一个国家、一个区域乃至全球的现在乃至未来产生深刻的、全局性的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权结构、地区稳定体系乃至全球战略格局。三是具有客观性。指这种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国家意志之间内在的战略冲突。世界的矛盾,可以归结为三种层次:第一种层次的矛盾,是一超与多强之间的战略矛盾。即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意图、行动与多强多极化战略意图和行动之间的战略冲突和矛盾。这种矛盾直接影响全球战略格局的稳定和发展趋势。第二种层次是多强之间的战略矛盾。即多强之间因战略利益问题而存在的战略冲突和矛盾。这种矛盾直接影响区域稳定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三种层次是国与国之间,乃至国家内部的矛盾。这种矛盾往往影响当事国的稳定和发展趋势。
2023-07-16 23:33:403

为什么中东地区总是不太平?

中东地区属于西亚地区,位于欧洲,非洲和亚洲交界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区域内有白人,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等多个民族,各国家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相互经常爆发矛盾,发生战争或其他争执,造成区域总是不太平。大国平衡,互相制约是一个矛盾点之一,俄罗斯支持叙利亚,伊朗,美国支持以色列,不可调和,第二信仰不同,伊斯兰和其他信仰矛盾很难融合,第三是国家利益不同,造成地区不太平。中东地区不太平是多种矛盾无法达成一致造成的,短时间内很难解决。
2023-07-16 23:33:5015

简要分析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局势的总趋势是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一、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20 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势不可挡,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世界的大市场和国际经济的联系之中。在21世纪,全球化的洪流有可能更加汹涌,全球市场化、全球信息化、生产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迅速流动这四大特征将表现得更加充分。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还将持续下去,以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特征的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教材首先讲述经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二、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经济交流障碍的减少,经济在空间上的扩散则是国际经济联系的地理基础。在国际规模尺度上,经济的空间扩散主要表现为产品、资本和技术从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流动,从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某一生产技术和资本等要素在空间上不断扩散,新的技术和资本等代替旧的生产和服务要素开始新一轮的扩散,就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强。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一个特点,是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非传统安全问题与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突出。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它促进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繁荣、技术进步、信息沟通、人员流动,增加了政府透明度。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降低了战争的危险,提高了政治冲突的门槛。但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近年来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伴随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出现的是: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超高消耗、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财富的集中及贫富差距的扩大,以及资本与人力资源加速流通所带来的更为复杂的社会矛盾。金融动荡、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非法移民、跨境犯罪、恐怖活动、传染疾病、产品安全等等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议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此次全球金融风暴,暴露了在缺乏有效、严格的国内监管机制和国际协调机制的情况下,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严重弊端。这场危机虽然发生在金融和经济领域,但是必然会蔓延到政治和其他领域,带来收益分配方面的更大失衡,激化一些国家的社会矛盾。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非传统安全问题同以领土主权为核心的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各国的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增加了国际政治中的冲突因素。例如,人们开始担心,能源、粮食、水资源的紧缺,将使一度趋于缓解的领土争夺死灰复燃。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冷战后世界上的武装冲突集中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为国内冲突,而国内冲突又经常引发国际冲突和地区动荡。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一旦危及实体经济,引发经济衰退,原有的冲突和动乱将会加剧。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经济的30年。中国既同其他国家分享了经济全球化的巨大成果,也同许多国家一样,正在遭遇全球化的负面效应,面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严重挑战。仅在2008年,就出现了南方寒冬雨雪、汶川地震等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一些涉及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的事故。国际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西方金融风暴等国际因素,也对中国经济造成冲击。归纳起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至少面临四大挑战:一是物质资源特别是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二是生态环境恶化;三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拉大;四是可能出现的大规模自然灾害或传染病。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促进社会和谐的指导思想,要求转变增长方式,扩大内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健全民主与法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走这样一条发展道路,才能妥善应对各类非传统安全问题,让中国的快速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和安全性。过去,中国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有目共睹。新的挑战需要中国扮演新的全球角色,这就是走出一条基于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火车头,还要为保护人类的共同资源做出更大贡献。这条道路,决定了中国不能搞军事扩张,同时要将与外部世界的经济摩擦和资源获取方面的竞争,控制在最低限度。这条道路,还决定了中国既要自主创新,加大对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投入,也要积极发展国际合作。其中当务之急,是加强在金融稳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当前世界政治的第二个特点,是全球范围的宗教势力和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正在复苏。冷战结束意味着两大意识形态对抗的终结。但是人类历史从来都充满着思想激荡。人们在全球化带来的复杂矛盾中,依靠和寻找着精神依托以及对群体的归属感。于是,在传统宗教的复苏中,一部分宗教势力复归到所谓“原教旨主义”,并得到部分群体的拥戴;而恰恰当这些群体是自认为处于弱势的民族时,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就相互纠缠在一起,产生一些国家内部民族分裂的倾向,并往往受到国际势力的干预。对于国家意识、宗教意识、民族主义来说,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受到冲击,人口和信息的跨国界流动加快,各国的相互了解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的对外开放使人们更加意识到“我们”和“他们”的差别,增加了许多人对本国、本教派、本民族的认同感,使他们更加有意识地维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抵制外来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加剧了社会发展失衡,经济民族主义明显上升,表现为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对国际资本流动的警惕和抵制。虽然宗教和民族主义都有某些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作用,但也可能被引导到破坏和平、稳定、繁荣的方向上去,造成不同宗教、教派、民族之间的隔阂甚至仇恨。世界正朝多极化发展,
2023-07-16 23:35:123

美国与中东问题!

  论美国—伊斯兰世界冲突  从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来看,笔者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国际政治斗争的一条主线就是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并且认为,这种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明之间的冲突。美——伊冲突的产生和发展有其必然性,而且我们切不可低估这一冲突的激烈性和长期性。这对于我们研究战略和考虑对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美——伊冲突:必须面对的新现实  笔者一直认为,阿富汗战争之后,“基地”组织已被打散,本·拉登和塔利班政权领导人一样,都成了过期的历史人物。然而,这决不意味着伊斯兰极端势力反美斗争的终结,恰给相反,“基地”组织的瓦解可能预示着一个伊斯兰世界与美国冲突高潮的到来。两年来世界局势的发展已证明了这一点。今天,伊斯兰反美极端势力已四处蔓延,遍地开花。他们并没有什么“全球网络”,也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统一的指挥,而是各自为战,来去无踪。哪里有反美反西方的“圣战”,这些人就出现在哪里,阿富汗、伊拉克、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印尼、菲律宾、泰国……到处都是他们的战场。今天的“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只不过是一种象征,是一面旗帜,所有的伊斯兰反美势力都聚集到了这面旗帜下。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已成了当今世界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现实。  有人可能不同意“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的说法,认为伊斯兰世界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形形色色的几十个国家。也有人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伊斯兰国家都反美,许多伊斯兰国家政府(如巴基斯坦、沙特、土耳其、约旦、埃及,以及新建立的阿富汗、伊拉克政府等)都是亲美的,反美的只是少数的几个国家和组织。确实,伊斯兰世界是一个庞大而混杂的体系,它既包括各伊斯兰国家的政府,也包括广大的普通穆斯林民众,同时还包括各种程度不同的伊斯兰极端势力。但是,只要置身于任何一个伊斯兰国家,都可以感受到社会中强烈的反美情绪。即使是那些“亲美”国家的统治集团,在许多问题上与美国也是格格不入的。过去,美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这种对立和冲突还是潜在的、不公开的,但“9·11事件”后,尤其是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伊间的冲突已经明朗化、公开化了。  在伊斯兰世界这一庞大体系中,反美极端势力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但是,它所代表的却是广泛存在于伊斯兰世界中的一种情绪和倾向,因而能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和同情。例如,“基地”组织的人员并非都来自反美国家,而是来自整个伊斯兰世界,其中不少是来自美国的“友好”国家:如本·拉登是沙特人,二号人物扎瓦赫里是埃及人,三号人物扎卡维是约旦人,还有马代斯是巴勒斯坦人,扎赫拉尼也是沙特人,奥马尔·塞伊夫是阿富汗人,近日被击毙的阿姆贾德·法鲁基是印度人。  美国出于策略上的考虑,没有公开说“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但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百姓,私下里也都认为这是一场“同伊斯兰的战争”。尽管布什总统说“我们反对的是恐怖主义而不是伊斯兰”,但他一再脱口而出的却是“新的十字军东征”。他以反恐划线,称“不是站在我们一边,就是站在他们一边”。美国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要用美国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来改造中东,改造伊斯兰世界。  笔者认为,今天我们面对的确实是一场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虽然看上去冲突的一方是以本·拉登和“基地”组织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另一方是以小布什、拉姆斯菲尔德等人为代表的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但在本·拉登和“基地”组织背后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在小布什等人背后的是整个美国,甚至是整个西方世界。直接发生冲突的是双方的极端势力,但冲突的本体却是两种文明,两个世界。  不可避免的美—伊冲突  伊斯兰世界对美国和西方的仇恨并不是一天两天或一年两年形成的,而是几十年上百年积累起来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仇恨。  在穆斯林眼中,美国继承了老牌西方殖民主义者的衣钵,对伊斯兰国家进行经济剥削,抢走了石油等资源,使伊斯兰国家在全球化中不断被边缘化。美国向伊斯兰国家大量输出西方的价值观念,对它们进行文化侵略,玷污了神圣的伊斯兰信仰,破坏了伊斯兰传统社会。美国还在政治和军事上不断对伊斯兰世界进行压制和打击,甚至直接入侵。它长期支持以色列,压制巴勒斯坦;长期对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进行封锁和制裁;相继发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侵占伊斯兰领土,屠杀伊斯兰人民。在他们看来,美国实在是无恶不作、罪该万死的“魔鬼”。  而在美国人眼里,伊斯兰世界则是狂热、愚昧、落后和失败的象征。他们认为,大部分伊斯兰国家政治上都是独裁、暴政和腐败的,既没有民主,也没有人权。他们盲目地反对西方,反对现代化;他们思想极端,狂热好斗,伊斯兰世界内部长期动荡不安,还可能蔓延到世界其它地区;伊斯兰极端分子追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自由世界是巨大的危险。许多美国人(包括著名学者亨廷顿、福山等)都认为,冷战之后对美国最大的威胁来自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是西方民主制度的“真正的敌人”。  随着“新保守主义”势力在美国政界的上升,小布什等人一再强调“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作用”,鼓吹要建立以美国价值观和理想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强大的实力和强烈的使命感,使布什当局提出了改造中东和伊斯兰世界的计划,以此作为建立美国全球霸权的先导。而“9·11事件”的发生,更加速了美国改造伊斯兰世界的步伐。美国新保守主义者认定中东是恐怖主义的温床,伊斯兰教是恐怖主义的土壤。小布什等人称,穆斯林极端分子之所以憎恨美国,是“因为他们憎恨我们的价值观、信仰、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而否认这种仇恨与美国的政策有因果关系。  穆斯林认为,美国对伊斯兰世界实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全面进攻,伊斯兰世界面临空前的巨大威胁,捍卫自己的信仰、家园和文化是穆斯林的神圣义务。他们称,反抗邪恶、抵御侵略是正义的,是真正的“圣战”。“圣战”既可以“用笔用口”来进行,也可以“用刀用剑”来进行。伊斯兰极端主义者认为,为反抗邪恶的美国,捍卫神圣的伊斯兰教,可以采用任何手段在任何地点进行“圣战”,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而这种“任何手段”就包括人们所看到的形形色色的“恐怖主义”。因此人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自杀性”攻击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为什么有那么多“恐怖分子”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一方具有强烈的全球使命感和强大的实力,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文化、思想和制度去一统天下,而另一方却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反抗精神,将竭尽全力抵御对方的改造和“统一”。这就是美——伊冲突的本质,也是这一冲突的必然性。  如果美国人不改变其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从根本上消除冲突的根源,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是很难看到尽头的。美国固然强大,但要征服有十多亿人口、有庞大地域、厚重历史和丰富资源的伊斯兰世界谈何容易。尤其是在伊斯兰极端分子具有隐蔽性、突然性的游击战术面前,美国庞大的军事机器基本是无效的。美国强大的力量可以消灭任何一个国家,但对飘忽不定、神秘莫测的“恐怖分子”却无可奈何。解决冲突的出路在哪里?只有美国改弦易辙,放弃唯我独尊、称王称霸的政策,通过文明间的和平对话,来缓和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只有靠沟通和对话,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事实上,美国是不可能改变其政策的。无论是民主党在台上,还是共和党在台上,无论是布什当总统,还是克里当总统,美国都不会放弃其世界“使命”和世界领导权。而处于守势的伊斯兰世界也不会放弃抵抗,任由美国摆布(改造)。特别是已成气候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更不会改变其思维方式和斗争方式。因此,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将是长期的,并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主导世界局势的发展。  伊斯兰世界——美国霸权的终结者?  “9·11事件”后,美国在全球发动了反恐战争。但三年过去了,美国并没有变得更安全,世界也没有更稳定。相反,由于美国把许多国家拉入了“反恐”阵营,同时也把恐怖威胁转嫁给了其它许多国家,使伊斯兰世界与美国的冲突“全球化”了。可以说,布什在阿富汗、伊拉克捅了马蜂窝,现在却要让全世界来一起承担后果。  目前,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冲突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在美国出兵并占领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伊斯兰极端势力掀起的反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美军在伊拉克的“虐俘事件”暴露后,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更加高涨。反美极端势力呼吁对“异教徒”发动更猛烈的“圣战”。世界各地针对美国和西方的各种恐怖暴力事件不断发生,重大恐怖袭击的频率从“9·11”以前的两年一起上升为一年两起以上。伊拉克境内的袭击、爆炸、绑架和杀害人质的事件接连不断,伊拉克已成了各种伊斯兰极端势力的聚集地,也成了展示伊斯兰极端分子同美国人斗争的一扇窗口。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其目的不仅仅是要推翻一个萨达姆政权,而是要改造整个伊斯兰世界。美国原以为,只要打垮了萨达姆政权,伊朗、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等其他“邪恶的”伊斯兰国家就可能不攻自破,一个个土崩瓦解,俯首称臣。如果他们胆敢继续顽抗,美国在收拾完伊拉克之后,再一个一个来收拾它们。现在美国在伊拉克被搞得焦头烂额,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对整个伊斯兰世界确实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为何会“越反越恐”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布什政府坚持其强硬政策,为所欲为,滥施武力,伤害无辜,把越来越多的人推到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行列中。在美国的霸权行径下,伊斯兰极端分子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不少穆斯林原先虽然也反美反西方,但并不主张诉诸暴力,是处于“温和”与“极端”间的“边缘人”。但在美国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他们别无选择,只能加入极端势力的行列。人们看到,近来发生的一些自杀性“恐怖袭击”事件中,袭击者竟是妇女和儿童。当然,人们可以认为她(他)们是受欺骗和蒙蔽而成为“恐怖分子”的。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没有谁会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人只有到了最绝望的时刻,才会用生命去换取希望。应该说,“自杀性攻击”永远是一个沉重和无奈的话题。  无疑,美国是当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无可争议的世界霸主。就如同历史上曾经历过的“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和“不列颠统治下的和平”一样,今天被认为是“美国统治下的和平”。但任何一个霸权终究是要衰落的,终结“美国霸权”的可能不是中国,也不是俄罗斯或欧洲,而很可能是伊斯兰世界持续不断的斗争和反抗。“一物降一物”。今天,对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超级霸权国家,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与之较量,只有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才能同它叫板。  在美——伊冲突中,虽然双方的力量是不对称的,但斗争的方式也是不对称的。美国为“反恐”已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仅在伊拉克,到2005年2月阵亡美军已达1668人,伤者超过6000人,军费开支高达1500亿美元。尽管如此,美国却没有减轻它所面临的威胁,更谈不上消除这一威胁了。如果这样继续下去,美国的实力有可能在同伊斯兰势力的较量中逐渐消耗殆尽。君不见,古往今来的许多庞大帝国都是在一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弱小力量”不断冲击下,逐渐被淘虚淘空,最后轰然倒塌的,而不是被另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所击败的。昔日庞大的罗马帝国最后是灭亡于一股股入侵的“蛮族”,当年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大英帝国是在各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中灰飞烟灭的,当代的超级大国苏联也是在实力耗尽、内外交困中土崩瓦解的。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加强对伊斯兰世界的了解和研究,包括对其思维方式、政治制度、社会状况、宗教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伊斯兰社会各阶层对美国态度、对“恐怖主义”态度的研究等。应该说,现在我们对美国的研究是较深入的,对它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我们对冲突的另一方伊斯兰世界了解多少呢?如果说由于伊斯兰极端主义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中,我们对其还有所认识的话,那么我们对构成伊斯兰社会主体的穆斯林普通民众的了解实在太少。对于他们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他们对世界的看法,我们都知之甚少。  伊斯兰极端势力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为何“恐怖分子”会从伊斯兰社会中源源不断地产生,我们只能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它和解释它,认为这一切都是“非理性的”,甚至简单地认为伊斯兰教就是“原始”、“狂热”、“愚昧”。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对伊斯兰世界的整体力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往往低估伊斯兰世界的力量,认为在同美国对抗中,它肯定不堪一击。其实,伊斯兰世界历史上有长期与西方对抗的传统,在同外部发生冲突时其内部有着强烈的凝聚力,加上其众多的人口、庞大的地域和丰富的资源,其实力不可小视。尤其是当受到打压时,其反弹力是很惊人的。  目前我们关于伊斯兰世界的信息大多来自西方,而很少听到伊斯兰世界本身的声音。这种信息资源的不对称,使我们对伊斯兰世界的许多现象和行为感到迷惑不解,甚至有着许多错误的看法和偏见。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总之,我们应该更全面地了解伊斯兰文明和伊斯兰社会,以便对伊斯兰世界同美国冲突的必然性、长期性、复杂性作出科学的判断,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肖宪:汉族,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专著有《伊斯兰复兴运动》、《凯末尔改革》等
2023-07-16 23:35:211

刚进入欧洲市场,极氪又宣布进入中东

在2023上海车展,极氪正式发布欧洲战略,这意味着极氪品牌开始进军全球市场。而在发布会上,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极氪欧洲销售公司CEO Spiros Fotinos也阐述了极氪欧洲战略,直白来说,极氪将在当地长期发展,并力争2030年成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领导品牌,而不是打一杆子就跑了。日前,我们再次从极氪品牌获悉,极氪已正式登陆欧洲市场,分别推出极氪001、极氪X车型并同步预售。就价格而言,极氪001与极氪X相比国内市场无疑是贵多了,像极氪001预售价达到了59490欧元,约合人民币47万元,比国内极氪001高出10多万;极氪X预售价为44990欧元,约合人民币36万元,对比国内售价18.98-22.98万元,同样是高出10几万,显然是位于豪华阵营。至于说为何要将这两款车型率先引进欧洲市场,自然是产品力足够出色,这两款车型在国内已经取得了多数消费者认可,像极氪001目前累计交付超10万辆,重新定义了30万级豪华纯电车型的标杆。简单回顾一下极氪001产品亮点,首先是性能领先,荣获四项吉尼斯世界记录,如电动汽车漂移最快速度(207.996公里/小时)、电动汽车绕桩最快(49.05秒)等成绩,无愧是中国豪华纯电车驾控真“标杆”。而在加速体验上,极氪001拥有媲美4.0T V8高性能发动机的400kW永磁双子电驱系统,百公里加速低至3.8秒,极速达到200+km/h,并且搭载了宁德时代CTP 3.0麒麟电池,具有CLTC工况下最高1032km纯电续航。对于极氪来说,只是进入欧洲市场仅仅是全球化战略布局的开始。7月10日,极氪与以色列联合集团(Union Group)签署了国家级总代销售协议,二者将携手在以色列市场开展销售业务及生态服务。根据此次协议内容显示,Union Group旗下全资子公司GEO Mobility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在以色列推出极氪品牌,也将会复刻国内极氪的沉浸式体验中心和完善的服务网络,为当地用户提供不打折扣的服务与产品力。毫无疑问,先期进入市场的车型依旧是豪华猎装轿跑极氪001和新奢全能SUV极氪X,预计最快将在第四季度开启预售并随后实现交付。而选择以色列作为中东地区重要合作伙伴,是因为中国汽车重要出口目的地有以色列,同时近年来以色列大力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这些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中东国家都在寻求投资除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能源,如蔚来汽车不久前就与阿布扎比投资局签订股份认购协议,此次极氪精准洞察到全球市场趋势与用户需求,从而选择与Union Group展开合作,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与中东地区合作联系。总结:对于海外市场来说,极氪品牌无疑是“外来物种”,具有更多先进科技配置、具有更智能驾乘体验,所以竞争力无需担心,即便是一个比国内更为昂贵的价格,在海外市场依旧是难有劲敌。更何况极氪品牌还有更多服务,为用户提供了全场景一站式购车体验,有望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值得期待。【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品聊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7-16 23:35:271

中东地区成为热点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1、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交通便利,海陆空的路线,可顺利运送石油到各国。位于“五海三洲两洋”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3、水资源匮乏:中东地区的水资源却极度匮乏,严重影响中东人民的生活和生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中东地区水资源紧缺日趋严重。河流、湖泊水资源分配上的矛盾,也是造成中东局势紧张的一个原因。4、民族和宗教问题:历史上,中东地区历来是东西方文化频繁交流、多种族汇聚之地。时至今日,中东的各民族还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民情。如大部分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一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以及其他宗教,很容易引起内部冲突,被各种外部势力所利用。5、耶路撒冷的独特性:三教圣地(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耶路撒冷是三大教即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城。犹太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城,大卫王曾把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的首都,历史上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基督教徒认为耶路撒冷是他们的圣地,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伊斯兰教徒则认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个圣地。
2023-07-16 23:35:461

什么是中东局势

如何把握错综复杂的中东和平进程 每当人们谈到"中东",脑际中浮现的总是"战乱与流血"。的 确,中东局势长期动荡不安,且复杂多变。国外一些学者把复杂 的中东局势喻为捉摸不定的"政治流沙",就是来自中东地区的资 深学者和分析家也认为,没有人能预料到中东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例如,去年底叙利亚、以色列恢复了中断多年的谈判后,国内 外媒体都作了重头报导,有的报刊称其为"拉开了实现中东全面和 平的大幕",也有的甚至称"中东和平正在迈过最后的一坎","20 00年是实现全面中东和平的一年",在媒体看来实现全面和平似乎 已经指日可待了。然而叙以只进行了两轮"程序性"谈判,第三轮 谈判被无限期推迟。1月底开始的巴以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尽管 有美国的介入也同样无果而终。而2月初因以色列军人在黎巴嫩南 部受到袭击,以军对黎巴嫩的贝鲁特等城市的电厂和民用设施进 行轰炸,此后又对真主党在贝卡谷地的基地进行了空袭。中东局 势出现近乎"戏剧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中东问题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均有其 客观发展规律。由于中东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增加了其非 理性成份和多变性,但并非完全无规律可循。那么,以下几个方 面则是认识、了解、把握当前中东和平进程发展态势的主要因素 。 关于阿以冲突的分期问题 虽然阿以冲突是一个尚未完结的矛盾冲突进程,但对延续长 达半个多世纪的阿以冲突进行整体考察和分期研究将有助于把握 阿以冲突的发展态势,使我们对阿以冲突发展动向的分析更客观 、更贴近事实。 根据阿以冲突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其发展进程大致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时期):即全面对抗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政 治解决阶段。 一、阿以冲突全面对抗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至70年代末) 。1947年联合国通过的"分治决议"、1948年以色列国的成立和随 即爆发的巴勒斯坦战争揭开了阿以全面对抗的序幕。这一时期的 特点是阿以双方在政治、经济方面针锋相对的斗争:在1950年召 开的阿拉伯联盟理事会上通过了共同防御条约,明确规定了阿拉 伯对以共同立场,在1967年召开的第四次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上 进一步确定了对以色列的"三不政策"(不承认,不和解,不谈判 )。 在军事方面的激烈对抗,包括著名的四次中东战争:1948年 的巴勒斯坦战争,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1967年的"六·五" 战争,1973年的"十月战争"。 在这一阶段阿拉伯国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阿以冲突发展 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阿以冲突战略相持阶段(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埃及 前总统萨达特1977年底的耶路撒冷之行,打破了阿以双方长期全 面对抗的格局,开始了部分直接谈判。阿拉伯国家对"埃以媾和" 先是采取抵制和制裁措施,进入80年代后逐步放弃了长期坚持的 对以"三不政策",实际上就是默认了以色列的存在及其在1948年 战争期间占领的土地。阿拉伯国家在对以立场上的现实主义历史 性转变,对冲突发展进程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以色列仍然采取强 硬立场,甚至在1982 年发动侵略黎巴嫩战争(又称第五次中东战 争)。阿以冲突也由此进入一个冲突与谈判交织、斗争波澜起伏 的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初期,阿拉伯国家仍处于阿以冲 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后期产生角色易位,以色列逐步成为矛盾 的主要方面,主导着冲突的发展进程。 三、阿以冲突的政治解决阶段(90年代初至今)。以1991年 10月在马德里召开的中东和平会议为标志,阿以冲突进入了政治 解决阶段。阿以双方都认识到战争和对抗无法解决阿以冲突,从 而使双方对冲突的立场均有程度不同的变化:阿拉伯国家进一步 表明愿在联合国决议的基础上、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解决冲突, 以色列也愿意"有条件"的谈判。虽然阿以之间小的冲突至今不断 ,但酿成大规模战争的因素已明显减少,特别是作为阿以冲突矛 盾的主要方面--以色列对阿战略的转变,使政治解决冲突成为这 个阶段的"主旋律"。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始的中东和平进程不是阿 以双方的应急策略调整,而是阿以冲突进入第三阶段后的逻辑发 展。因此,就其总的发展趋势来看有着不可逆转性。 以色列对阿总体战略 在长期的冲突、斗争中,以色列由西亚一隅的小国发展成为 中东地区的强国,特别是它同美国结盟的外交战略使其综合国力 得到"扩展",一改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成为阿以冲突矛盾的主 要方面,在中东和平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分析以色列对 阿拉伯总体战略对把握中东和平进程走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阿以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阿拉伯国家(就整体而言)远 远超过了以色列,即以色列处于劣势。但是如果就每一个阿拉伯 国家同以色列进行比较的话,以色列则处于优势地位。以色列深 知在力量对比上的这种微妙关系,特别是阿拉伯各国在自身国家 利益上的"差异性",所以在对阿总体战略上,无论在处于全面对 抗的战争环境中还是在复杂的和平谈判中,始终坚持对阿拉伯国 家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曾几何时,以色列"各个击破"的战略 在阿以冲突的战场上屡试不爽,在和平谈判中也已经多次尝到了 甜头。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的开始阶段(即确定阿以和谈的程序 阶段)以色列一直坚持同有关阿拉伯国家进行"分组双边谈判", 反对阿拉伯国家提出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以此来消弭阿拉伯国 家的整体优势,并使自身在"整体"力量对比中的劣势转化成在分 组双边谈判中的"优势"。此后在同阿拉伯国家的具体谈判中,以 色列为了自身国家利益始终坚持强硬立场,当同某一对手的谈判 受阻或陷入僵局时,便寻求在同另一对手的谈判中实现某种进展 或突破,从而形成对其他对手的影响和压力。去年底叙以恢复谈 判便是"故伎重演" ,而今年1月底启动的巴以关于最终地位的谈 判也恰恰是在叙以第三轮谈判无限期延期的背景下开始的。 阿拉伯国家虽然清楚得看到了其中利害关系,但终因阿拉伯 世界是由20多个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其对以政策和立场也因自 身国家利益的差异而不尽相同。如果说在阿以全面对抗时期阿拉 伯国家还能够保持相对一致的"统一阵营"的话,1978年埃以签定 的"戴维营协议"则造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严重分裂。90年代阿以冲 突进入政治解决阶段后,尽管阿拉伯国家之间也常有协调,但再 也无法组成对以"统一阵线",整体优势自然也就消失殆尽。 自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以来阿以和谈已经进行了9年,约旦与 以色列签定和平协议、实现关系正常化之后,阿以和谈还剩下3组 双边谈判(即巴以,叙以,黎以)。在3组谈判中,以色列对任何 谈判对手都处于优势地位;在阿拉伯方面,叙利亚是最强的,黎 巴嫩由于同叙利亚保持着"特殊关系", 其对以政策在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叙利亚,巴勒斯坦则是比较弱小的。就此意义而言,任何 其他分组双边会谈的进展都将在客观上影响巴以谈判,使巴勒斯 坦方面承受更大的压力。 目前影响和平进程的主要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影响着阿以和谈进展,是分析中东 和平进程发展态势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阿以和谈面临的棘手问题。马德里中东和平会议以来阿 以和谈也曾实现了一系列的突破、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巴 以相互承认并签署了《巴勒斯坦临时自治原则宣言》(1993年) 、《开罗协议》(1994年)、《奥斯陆宣言》(1994年)、《塔 巴协议》(1995年)、《希伯伦重新部署协议》(1997年)、《 怀依备忘录》(1998年)、《沙姆沙伊赫协议》(1999年)等一 系列重要协议,以及1995年以约签定和平条约、实现关系正常化 等。但从总体来看,已解决的基本上属于相对次要的"外围"问题 ,而遗留下来的问题则是更棘手的核心问题。例如巴勒斯坦在本 土建国与其疆域划定问题、耶路撒冷问题、戈兰高地问题、水资 源问题、巴勒斯坦难民以及犹太移民定居点等都是十分敏感的问 题,涉及到阿以各方自身国家利益,必然是锱铢必较,本身就增 加了谈判的难度。有的问题(例如耶路撒冷问题,它不仅是犹太 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伊斯兰圣地,涉及到世界穆斯林的情感问 题,阿拉伯国家还专门成立了耶路撒冷委员会)恐怕还不完全是 双边谈判可以解决的。 ——双方在力量对比上悬殊造成的困难。弱者在谈判中没有 讨价还价的筹码、没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强者同样很难心甘情愿 地交还曾经用武力、甚至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夺取的土地等既得 利益。尽管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事业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支持, 1988年在阿尔及尔宣布建国后已经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正式承认, 但却苦于没有实力:迄今为止尚未明确其疆域、没有正式定都, 也没有正规的军队,甚至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主权国家"。 也正因为如此,阿拉法特多次宣布要在巴勒斯坦本土建国。而巴 勒斯坦问题恰恰是阿以冲突的核心问题,巴以谈判中将涉及诸多 敏感、棘手的问题。这种"理与力的背离"状况,使巴勒斯坦在这 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 ——法律程序上的障碍。1980年以色列议会曾通过立法宣布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不可分割的首都,一年后又通过了在戈 兰高地实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从立法上完成了对两地的"吞并" 。1999年1月,以色列议会又三读通过"戈兰高地法案"。该法案规 定,以色列从戈兰高地的任何撤军行动都必须得到议会批准并经 过全民公决通过后方可实施。以色列是实行议会民主制国家,也 是中东地区法律体系比较健全、民主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那么在 阿以和谈中所涉及的耶路撒冷问题和戈兰高地问题就必须面对以 色列业已存在的立法和法案。这就意味着以色列如果不通过新的 立法(至少是立法修正案)或全民公决,任何一届政府也无法解 决耶路撒冷和戈兰高地问题。而在目前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仍很 强大的情况下,恐怕很难顺利清除法律程序上的障碍。 ——以色列执政联盟面临司法调查的麻烦。今年1月27日以色 列总检查长宣布,就以色列执政联盟"只有一个以色列"涉嫌在去 年大选中非法收取巨额捐款一事展开司法调查。自然也使人们想 起当年右翼势力为了牵制拉宾,对其夫人在国外存款(据说只有 2万多美元)问题进行调查。此前,以色列国家审计总长向议会提 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认为巴拉克和他的助手利用某些"非赢利组织 "筹集竞选经费,严重违反以色列有关法律。并据此要求对"只有 一个以色列"联盟处以1370万以色列谢克(约350万美元)的重罚 。有报导说,实际上以色列各政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非法筹集竞 选经费"问题。但在中东和平进程正处在"非常关键"的时刻,对以 色列执政联盟进行司法调查,就很难排除"党派斗争的色彩"对和 平进程产生的不利影响,当然它也反映出以右翼在国内仍有相当 大的势力。 此外,还应该看到,尽管美国是推动和平进程的主要外部力 量,但它既无法做到"大包大揽",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无意如此。 更何况克林顿总统任期已近尾声,美国国内通常称此类总统为"瘸 鸭",不仅指政治路程不会走太远,其政治影响也要"打折扣"。 ********** 综上所述,去年叙以谈判在中断多年后再次恢复、今年巴以 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再次启动,使陷入僵局的和谈走出"死胡同" 、"和平列车"继续前进,当然是好事。但是,由于目前面临的问 题个个都十分棘手,所以叙以谈判因安全安排和戈兰高地撤军承 诺等方面的分歧严重而中断,巴以双方先后进行了约20次关于最 终地位的公开或秘密谈判也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客观地讲 ,中东实现全面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叙以谈判、还是 巴以谈判都有许多十分棘手的问题有待双方通过谈判、讨价还价 、妥协才能解决,期间的艰辛、曲折、甚至反复在所难免。而现 有时间表期限内恐怕很难全部解决文中提及的所有棘手问题,如 果能达成某种框架或原则协议就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成果了。
2023-07-16 23:36:001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现状是什么?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现状是什么?发展趋如何? - : 一、关于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简述未来国际战略形势有哪些发展趋势 - : 1、一边倒:由于世界处于美国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国家和中立国家在缺乏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时,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限制时,在为了争取美国的帮助时,将会有可能倒向亲美的这一个方向. 2、一个新的反美联盟的崛...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那哪些 : 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1、美国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2、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一种过渡现象,在这个过渡期内,国际战略格局呈现的基本态势将是“一超多强”,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体制所取代的暂时历史进程.3、新的各种安全结构正在建立和完善.各种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应运而生,相继建立.世界将在地缘上分为欧洲、原苏联地区、亚太、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六大军事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军事格局.4、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上升.各国更加注重的经济的发展,调整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突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试述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 :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1、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巨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国际关系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两极世界剑拔弩张的对峙状况的结束,给...目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是什么 - :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首先,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1.美国一霸称雄,但是其难阻止世界向多级化格局发展2,大国关系主导着世界事务,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支配的地位3,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态势4,为了在国际战略格局占据重要地位,各主要国家普遍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新一轮军备竞赛全面展开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国际战略形势是指国际社会中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形势是世界各国安全,生存和发展所处的条件和态势,它要...当今国际形势及战略 - : 展开全部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简述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简答题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一是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二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政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三是世界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
2023-07-16 23:36:141

当今国际战略形势现状如何?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现状是什么?发展趋如何? - : 一、关于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简述未来国际战略形势有哪些发展趋势 - : 1、一边倒:由于世界处于美国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国家和中立国家在缺乏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时,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限制时,在为了争取美国的帮助时,将会有可能倒向亲美的这一个方向. 2、一个新的反美联盟的崛...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那哪些 : 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1、美国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2、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一种过渡现象,在这个过渡期内,国际战略格局呈现的基本态势将是“一超多强”,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体制所取代的暂时历史进程.3、新的各种安全结构正在建立和完善.各种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应运而生,相继建立.世界将在地缘上分为欧洲、原苏联地区、亚太、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六大军事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军事格局.4、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上升.各国更加注重的经济的发展,调整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突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试述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 :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1、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巨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国际关系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两极世界剑拔弩张的对峙状况的结束,给...目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是什么 - :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首先,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1.美国一霸称雄,但是其难阻止世界向多级化格局发展2,大国关系主导着世界事务,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支配的地位3,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态势4,为了在国际战略格局占据重要地位,各主要国家普遍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新一轮军备竞赛全面展开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国际战略形势是指国际社会中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形势是世界各国安全,生存和发展所处的条件和态势,它要...当今国际形势及战略 - : 展开全部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简述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简答题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一是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二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政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三是世界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
2023-07-16 23:36:211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是什么?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现状是什么?发展趋如何? - : 一、关于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简述未来国际战略形势有哪些发展趋势 - : 1、一边倒:由于世界处于美国主宰的下,一些反美国家和中立国家在缺乏其他国家的支持和援助时,在自身利益受到美国的限制时,在为了争取美国的帮助时,将会有可能倒向亲美的这一个方向. 2、一个新的反美联盟的崛...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那哪些 : 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有:1、美国仍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2、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正在发展.美国“一超独霸”的局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一种过渡现象,在这个过渡期内,国际战略格局呈现的基本态势将是“一超多强”,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体制所取代的暂时历史进程.3、新的各种安全结构正在建立和完善.各种国际和地区安全机制应运而生,相继建立.世界将在地缘上分为欧洲、原苏联地区、亚太、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六大军事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军事格局.4、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上升.各国更加注重的经济的发展,调整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突出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试述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 : 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 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 1、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发生了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巨大变化.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国际关系格局进入了一个转型期.两极世界剑拔弩张的对峙状况的结束,给...目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是什么 - : 当今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 首先,由少数西方发达国家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主导并利用现行各种国际规则,保护和扩大其既得利益.冷战结束的客观后果是,世界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如此广阔的相对统一市场,出现...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是什么 - : 它是国际战略环境的总体框架,表现了世界力量的分布、组合和对比.在国际战略格局中,拥有强大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事务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起着主导作用,通常被称为"极"或"力量中心".;1.美国一霸称雄,但是其难阻止世界向多级化格局发展2,大国关系主导着世界事务,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处于支配的地位3,在和平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态势4,为了在国际战略格局占据重要地位,各主要国家普遍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新一轮军备竞赛全面展开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的发展趋势?国际战略形势是指国际社会中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国际战略形势是世界各国安全,生存和发展所处的条件和态势,它要...当今国际形势及战略 - : 展开全部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 特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世界的基本态势将是一个超级大国与多种力量并存.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简述当前国际战略形式,简答题 - :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一是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二是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政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三是世界格局多极化不可逆转
2023-07-16 23:36:272

当前大国关系调整的新态势新特点新趋势

这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资源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采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资源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资源大国特别是油气资源富集的国家把握了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资源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资源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资源。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资源、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2023-07-16 23:36:341

结合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热点问题,谈谈世界能源形势对中国的影响

在“阿拉伯之春”和日本核事故的背景下,中东地区的火药味日渐浓厚,这个世界大油库一旦面临军事打击或者内部动荡,对石油经济是致命打击,其瞬间减少的石油出口将引发石油危机,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大国,石油方面仅次于美国,中国对外依赖程度也在加剧,石油供给不足,则中国这个世界工厂将面临石油许多副产品的价格高涨,引起大宗商品的价格上升,自然CPI就会到达难以想象的程度,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所以世界能源形势对于中国至关重要,中国在寻求石油进口多元化,而能源进口多元化也就要求蓝水海军维持自己的运输通道安全,中国海军将在印度洋、太平洋上加大海军军事投资。核事故的发生确实使德国等国家承若要放弃核发电,日本也将要宣布停止核发电,这些发达国家也是石油消耗大国,国内核发电比例的急剧下降,而可再生能源技术及普及还远未达到能够补给因核发电减少的能源消耗,石油再次会有所上升,世界石油消耗会再上新台阶。所以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中东局势和核发展态势,支持和平谈判,扩大能源进口目的地,扩大能源储备,加强宏观调控,在CPI .GDP增长率上保持冷静快速出手的态势。
2023-07-16 23:36:423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现状

当前,多极化与全球化交织发展,国际战略形势复杂多变。尽管伊拉克困境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越来越大的制约,但美国继续推行霸权扩张。其他主要大国力图抓住机遇、竞相加快发展。大国关系出现一系列新变化,现有的国际防扩散机制备受冲击、面临调整,国际安全威胁更趋多样。中国对外战略日趋成熟,全方位外交积极进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前景广阔。一、主要大国战略态势:“一超"更显被动。“多强"更加主动。1、美国虽在伊拉克日益陷入困境,但仍对外坚持霸权扩张战略。进入2006年,美国在伊拉克的困 局进一步加深。伊拉克什叶派与逊尼派之间、两派内部、美军与各种反美武装之间、伊政府军与“基地”恐怖组织等之间的武装冲突不断,“教派冲突”、“军阀混战”、恐怖袭击、反抗美军占领的武装斗争相互交织,伊陷入全面“内战”的可能性愈来愈大,伊境内针对平民的恶性恐怖袭击事件接连不断,伊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伊拉克政府根本无法控制局势,美军伤亡也节节攀升,死亡人数业已突破3000大关,军费开销越滚越大,美国在伊拉克完全陷入了骑虎难下、进退失据、难以自拔的地步。美国不仅在伊拉克陷人困境,在中东其他地区同样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伊朗执意推进核计划,不断加大针对美国武装干涉的军事斗争准备;美国与以色列策动的针对真主党的黎巴嫩战争最终失算,反而强化了真主党游击队的实力,美国支持的黎巴嫩政府……….
2023-07-16 23:36:491

“十三五”将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有哪些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第一,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变化趋势不确定性增强,全球经济持续低速增长的可能性加大。本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开始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世界经济呈现“东升西降”的态势。国际金融危机以后这一态势更加明显,发展中国家占全球经济的比重由世纪之初的18%左右上升到2012年的31.8%。但是2013年以来这种状况出现了新的变化,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有所加快。2013年美国经济增速为2.2%,2014年达到2.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5年和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将高于3%。  不过整体来看,发达经济体尤其是日本和欧盟复苏的前景尚不明朗。但是,部分新兴经济体受到资金外流、商品/能源价格下跌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等影响,经济增长放缓。未来美联储加息等将会进一步收紧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空间,增加其系统性危机爆发的可能。这些都意味着全球增长格局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强。  此外,近年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基本金属价格等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各种工业制成品、生活日用品等价格相应疲软。  第二,全球生产组织方式正发生剧烈变化,价值链中制造环节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以代工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但是主要从事低端环节。“十三五”我国制造业如何实现由全球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这对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中国未来的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第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低成本国家工业化使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双重挤压的形势更加严峻。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发达国家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劳动力迅速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制造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和占世界制造业的比重持续降低,制造业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制造业快速崛起。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内容的“再工业化”政策,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低成本的初始禀赋条件,以代工方式与国际经济接轨,吸纳了数以亿计的劳动力,并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新的产业分工体系中将面临发达国家和低成本国家双重竞争压力。  第四,全球投资和贸易的规则酝酿新变化,全球化进程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化一体化和区域化一体化的推进,全球投资和贸易规则正发生新变化。  第五,大宗商品价格将可能维持低位徘徊,增大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也给我国带来了收入的相对增加。能源领域,主要是页岩气、页岩油的开发推动了美国的能源自立,其对中东地区的原油依赖进一步下降,使得一部分中东的油气资源走向欧洲市场,挤压了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也导致了原油价格的暴跌。原油价格由2014年初的近100美元/桶回落至年末的50美元/桶。  资源领域,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受我国需求减弱影响,以及传统资源大国希望通过资源出口带动本国的经济发展,一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也希望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的影响,价格下跌明显。自2014年以来,矿石、大豆、金属、橡胶等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平均跌幅超过15%。这种趋势有可能继续保持一段时期,将增大“十三五”时期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回旋余地,同时为我国带来了成本节约的红利效应,提高我国的相对收入。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环境  第一,我国将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关键阶段。我国在2000年左右,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迈入中低收入国家行列,2010左右实现了由从中低收入国家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接近世界银行高收入国家的标准。不过,无论是按照汇率法还是按照购买力平价(PPP)标准,我国人均GNI在世界银行所列举的200多个国家中仍然排80多位(2012年数据),仍处于欠发达国家的地位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随着高收入社会的到来,人民群众的需求将更高、更加多样化,特别是对政府服务、对生态环境将更加关注。如何满足这些日益增长多样化的更高需求,将是我国“十三”时期乃至以后相当长时期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第二,我国经济处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增速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年平均增速接近10%。部分年份经济更是以高于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然而,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供给约束强化及房地产等长期需求峰值的到来,我国经济正步入增速换档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4.2%,其后逐渐回落,2013年和2014年分别增长7.7%和7.4%。“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不仅难以实现两位数增长,就是实现较高的个位数增长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增长速度的下滑将有可能加剧财政金融的风险,短期内还会加大结构性的就业压力。  第三,依靠工业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将难以为继,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紧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化成就突出,逐步确立了工业的主导地位。然而,2006年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开始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2013年服务业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比重。这些都表明中国正在步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未来许多工业品产量都将陆续达到峰值,工业规模继续扩张的空间将不断收窄。如果继续采取数量扩展的增长模式,将会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导致投资效率更大幅度的下滑。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实现产业转型的任务更加紧迫,迫切需要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规模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调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第四,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将逐步削弱。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优势。然而,随着21世纪初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步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尽管我国仍属于劳动力总量大国,但是近些年来劳动力总量的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与之相伴的是劳动力工资的不断上涨。“十三五”时期仍将继续保持这种趋势,而且可能呈现加剧态势。这将削弱我国劳动力数量优势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我国迫切需要塑造新的竞争优势。  第五,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较大拉动作用将难以重现,经济增长面临需求约束将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拉动作用,货物和服务出口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占GDP总量的比重达到3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慢,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高于20%的增长,回落到个位数增长,增速甚至低于GDP增长速度。展望“十三五”时期,一方面,从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处在一个低速增长时期;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要素成本的快速提升,加上汇率的升值,我国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经济增长外部需求动力将在较长时期内呈现较弱的状态,这也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需求约束更加强化,更加需要依靠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第六,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但是维持中高增速仍然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产能过剩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传统产业中钢铁、水泥、有色、平板玻璃等都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如光伏行业也存在产能严重过剩。目前,风电设备产能利用率低于60%,光伏电池的产能过剩达到95%。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很多行业存在的产能过剩,可能不是短期产能过剩,而是从整个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来看的长期产能过剩,即供给已经达到或接近峰值。如城镇住宅需求,2012年实际供给已经达到900万套,据估计长期需求年度峰值约1300万套,2015年左右将达到峰值;汽车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将在2020年左右出现;而钢铁、建材等重化工业产品的长期需求年度峰值已经或接近出现(刘世锦,2013)。因此,“十三五”时期我国产能过剩仍将存在,化解产能过剩任务艰巨。与此同时,维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速。因此,如何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并实现有效投资是我国必须解决重要问题。  第七,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仍显滞后。从区域发展来看,2004年前后,我国区域差距开始出现缩小态势,尤其是以人均GDP反映的区域差距明显缩小。反映区域相对差距的人均GDP对数标准差由2005年的0.256下降到2010年的0.231;“十二五”期间呈现下降态势,到2013年已经下降至0.215。尽管我国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但是我国劳动力、资本、商品等跨区域流动仍面临各种障碍,区域市场一体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制约了我国区域差距的进一步缩小。  第八,发展可持续性面临多重挑战。从可贸易的资源来看,原油、原煤等消费量的绝对规模和在世界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从不可贸易的资源,无论是土地还是水资源来看,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严峻。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土壤超标点位的数量占调查点位总数量的比例)为16.1%,其中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2.7%,重金属等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  而在水污染方面,仅考虑传统三项污染物,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2013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达标比例仅为60.7%。“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仍较面临较大环境污染压力。
2023-07-16 23:36:561

最近俄美中东局势对中国有何影响

  但是,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当苏联向西有北约、向南有中国、向东是太平洋的不利,中东影响力又越来越弱的情况下,终于忍不住入侵了阿富汗,试图以蛮力打通阿富汗通道进入印度洋。然而,阿富汗在美国、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逊尼派国家的支持下,在美国和沙特等国对油价的打压下,迫使苏联陷入了战争泥潭并承受了严重的经济压力而不能自拔。最终,战争泥潭和经济压力导致1989年的东欧剧变及1991年的苏联解体。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贪心把事变”。1979年苏联发动对阿富汗的战争是贪心使然,美国在21世纪入侵阿富汗、伊拉克也是贪心使然;苏联贪的是赢得东西方冷战,美国贪的是“地球帝国”地位。于是,21世纪头十年的中东则成了美国的“反恐”战场。在此期间,三因素导致国际油价大涨:一是战争影响了石油产出;二是美国打仗需要美元放纵油价投机上涨;三是中国经济的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巨大石油需求。  正是这10年,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俄罗斯迎来了他们的一代雄主普京,普京以国家机器迅速从资本大鳄手里夺回了政府对石油资源的主导权,然后借这一波石油涨价让俄罗斯的经济实力有较大恢复,军事实力也有较大程度的增长。这种增长,在2008年使得俄罗斯有了和美国叫板的资本,并在2008年8月8日打击了美国的“小弟”格鲁吉亚。
2023-07-16 23:37:151

中东和北非的局势变化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的启示是什么?

动荡的局势,几乎全部都发生在独裁者统治的国家。这说明独裁统治的隐性弊端正在逐渐显露。他们的表现形式惊人的相似:财富分配严重的不公平、上层统治者骄奢淫欲腐化堕落、独裁者对权利的迷恋,使得在位时间离谱的长,导致人民失去信心和耐性。从而产生抗暴、维权的事件不断发生,社会渐渐步入严重动荡的局面。迷恋权利的统治者一般都不甘心失去权利和既得利益,所以就动用国家的暴力机器---军队和警察与人民对抗。在这种不对称的对抗中,牺牲最大的当然是人民一方,国际社会一直秉承人权大于主权的原则,积极的介入那些人民遭到屠杀的冲突中帮助赤手空拳的一方。这本来是正义的举动。但是由于我们的国情所致,国内舆论一直对国际社会的正义行动进行疯狂的扭曲和妖魔化,这当然是由于媒体国家化,国家独裁化所致。媒体的误导使得大部分国民对国际社会的认识是反面的,是非颠倒的。这就不难理解那些曾经被我国称为“老朋友”的独裁者一个一个的烟消云散,国内愤青为这些外国干爹纷纷哭坟的现象发生的缘由了吧? 朝鲜,由于独特的政治和历史原因,尽管和北非那些动荡的国家一样穷凶极恶,好战黩武,但是目前暂时还没立刻有崩盘的迹象。但是当人们在谈论他的时候,话题几乎都是:他还能坚持多久? 至于朝鲜这个无赖能活到今天的政治原因,大家心知肚明,我就不多说了。历史原因,我觉得应该啰嗦几句。大家都知道,他们和我们都是儒家文化圈的。儒家文化有很多特点,比如:讲究纲常伦理,实际是教育人民不许犯上。所以,儒家文化是培育极权独裁的沃土,这里长出的扭曲的独裁之树若想进化成民主的参天大树,比西方要晚很长时间。儒家文化讲中庸,教导大家好死不如赖活着,即使当猪狗也行。就是别出头为自己和大家讨什么公道,讲什么道理。故而独裁体制在这个圈子里如鱼得水。 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就是,西方正在走向超级强大,世界正在积极的向他们靠拢。东方,由于上述原因,正在拼死抵抗,领导者当然是独裁头目,带领被媒体洗脑的愤青与世界潮流搏斗。北非和中东的部分国家经过动荡的阵痛,正在走向兴旺。朝鲜在大哥的保护下还在倔强的反潮流。当然其下场大家都清楚是什么。
2023-07-16 23:3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