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帆 / 问答 / 详情

谁有2000-2012年的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 高分跪求 发到1354220725@qq.com

2023-07-18 08:01:54
TAG: com co 对外 000
共2条回复
可可科科
中日货物贸易竞争力比较 国贸1003 代小英
学号:2010110422 摘要
对外贸易结构是一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反映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的经济实力、国内产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状况。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是我国新时期贸易发展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依赖于贸易结构的优化。日本是我国的第二贸易大国,我国与日本的商品贸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贸易结构所处的层次、竞争力状况以及同发达国家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本文主要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等中日贸易的现状进行阐述来比较中日两国货物贸易的。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中日两国贸易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从中日两国货物贸易数量、结构比较和现状说明中日两国的竞争力;第三部分是影响中日两国货物贸易竞争力强弱的因素;第四部分是针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中国、日本、货物贸易、贸易结构、竞争力、策略 目录 一、引言
二、中日贸易发展历程 三、中日货物贸易现状及竞争力比较 四、中日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五、结论与建议 一、引言
中国和日本经济总量分别位居亚洲第一和第二,而且中日两国GDP
约占东亚经济总量的80%。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原有的注重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向注重经济发展质量的阶段,我国社会也处于转型时期,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是我们现阶段的最主要的任务,日本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与合作十分广泛,为了促进中日贸易进一步深化,因此,本文分析中日贸易发展现状、竞争力比较和存在问题。
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等巨大优势,日本是东亚最发达的国家,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中日地理毗邻、语言相近、经济互补,使中日经济贸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中日自由贸易以进一步推进其发展,对两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增强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发展好区域经济,对扩大中国大国形象和国际地位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截至2011 年6 月,日本的国债和借款余额总计988 万亿日元 ,2010 年度日本的债务总额是GDP 的 2.06 倍,在发达国家中处于最高水平。2002
-2010 年, 中国对日本一直处于贸易逆差地位,逆差额由2002 年的50.3 亿美元增长到 2010 年的556.4 亿,9 年间逆差 扩大了10
倍。为了打破中国逆差的地位,实现中国在“十二五”经济规时期的新突破,尤其是在东亚经济地位的变更,不断的提升国际竞争力和政治影响力,那么,研究中日贸易发展现状、竞争力比较和存在的问题,对于突破我国的发展瓶颈,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日贸易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之前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
年中日关系正常化为止的二十多年中,中日贸易关系所经历的道路是十分曲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当时国际环境下两国还没有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但由于我国同日本民间友好贸易团体签订了三种特殊形式的贸易协定,即“日中民间贸易”、“L-T”
贸易协定和“备忘录贸易协定”,由此沟通了两国民间的经济联系,并为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 从1978
年改革开放到二十世纪末,双方的友好关系在从官方到民间的各个层次上迅速发展,两国人民对彼此的好感日益加深,双方往来频繁。良好的政治氛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大环境,双方经济合作大大发展。同时在良好的氛围下,在中日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两国贸易关系迅速发展,贸易规模逐年扩大;在贸易结构上,由于双方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还是垂直分布。
(三)二十一世纪初至今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日贸易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特别是金融危机对中日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中日两国贸易关系出现了如下五个新动向:一是贸易规模打破了稳步增长格局而呈现急速扩大态势;二是贸易收支渐趋平衡,并将朝着“中方逆差、日方顺差”的方向发展;三是贸易依存度由中国更依赖于日本转为日本更依赖于中国;四是贸易结构以水平分工为主,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五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日进出口贸易额均大幅下降,但是表现出复苏征兆。
三、中日货物贸易现状及竞争力比较
(一)、中日两国贸易 分别从 2009 年到 2011 年的双边贸易额以及贸易商品进行了分析。2009 年中日两国贸易额2321.8
亿美元,同比减少12.8%。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096.6 亿美元,同比减少11.6%,从中国进口1225.2 亿美元,同比减少13.9%。在2010
年,在中日两国贸易中,出口、进口及贸易总额等三项指标都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日本的出口总额为1490.9 亿美元,比2009
年增长36%,进口总额则为1527.5 亿美元。在日本贸易总量中,对中国贸易额所占的比重,与2009 年相比增加0.2%,高达20.7%。在2011
年,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表的统计表明,2011 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
亿美元、同比增14.3%,创历史新高。但是,日本的出口总额不断增加,增加比重不断上涨。 图一 2009 至2011 中日贸易总额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2009 2010 2011 贸易额 摘要来源:侯俊军,马喜燕.标准对中日双边贸易规模的影响研究[J].亚太经济
如今,中国对日本出口产品以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和家电等工业制成品为主,而且商品的档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从中日两国的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尽管贸易额在不断扩大,但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态势,如图
表一 日本对中国出口主要商品构成 表二 日本对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 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摘要来源:刘昌黎.东亚双边自由贸易研究. 从上表中可看出:
1.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传统贸易商品的比重有所下降
初级产品的出口所占比重下降较快,其中以第一类产品(活动物及动物产品)、第二类产品(植物产品)和第四类产品(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制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出口增长较缓。而以第五类产品(矿产品)为代表的矿产品的出口出现徘徊增长的书面。
2.中国对日本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增长迅速
尤其是在中国对日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急剧增长,同时比重也日益增加。具体表现在第十六类商品(机器、机械器具等)在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中增长迅速,并且在中日之间贸易额中占的比重较大;第十五类商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第十八类商品(光学、照相等器械以及其零件、附件)在中日贸易的中国对日本出口中的金额增长较快;第六类商品(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和第二十类商品(杂项制品)在中国对日本的出口中也有较大增长。
3.中国对日本进口商品中,仍主要集中在制成品贸易中。在中国对日本进口商品中,排在前十位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变化,并且占据绝大多数比重,其中,中国对日本进口的第十六类商品(机器、机械器具等)所占比重最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日本进口主要是机电、贱金属及制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等,而中国对日本出口主要是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化工产品、玩具、家具等。可以看出,再出口结构上,日本的竞争力比中国强但中国所占的优势是出口数量较大。
(二)、中日对外贸易 2003—2008年日本所有商品进出口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年份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2003 4698.6 3815.2
资料来源: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ORO) http://www.jetro.go.je 2003—2008 年中国所有商品进出口统计表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008》 http://www.stats.gov.cn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自2003 年至2008
年,中国的今年出口贸易增长均比较快而日本的矜持口买一增长速度均比较慢。同时还可以看出中国的贸易顺差额大于日本的贸易进出口差额。
(三)、中日贸易商品比较优势及竞争力分析 1、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它是衡量一国产品或产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标。它旨在定量地描述一个国家内各个产业(产品组)相对出口的表现。通过RCA
指数可以判定一国的哪些产业更具出口竞争力,从而揭示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所谓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该类商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率,用公式表示:
RCAij =(Xij / Xtj)÷(XiW / XtW ) 其中,Xij 表示国家j 出口产品i 的出口值,Xtj 表示国家j
的总出口值;XiW表示世界出口产品i 的出口值,XtW表示世界总出口值。 一般而言,RCA 值接近1 表示中性的相对比较利益,无所谓相对优势或劣势可言;RCA
值大于1,表示该商品在国家中的出口比重大于在世界的出口比重,则该国的此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RCA
值小于1,则表示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1)、1994——2005 中日贸易主要产品的RCA 指数 中国贸易主要产品的RCA 指数
1994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动物 2.139 1.812 2.105 2.122 2.892 1.998
2.027 2004 5650.3 4546.6 2005 5982.1 5186.3 2006 6472.9 5792.9 2007 7127.3
6210.8 2008 7762 7554.9 年份 出口总额 进口总额 2003 4382.3 4127.6 2004 5933.2 5612.3 2005
7619.5 6599.5 2006 9689.4 7914.6 2007 12177.8 9559.5 2008 14285.6 11330.8 植物
1.844 1.758 1.834 1.725 2.492 2.328 2.17 食品饮料 1.478 1.781 2.295 2.652 3.395 1.61
3.289 矿产品 2.172 1.713 1.598 1.466 2.103 0.859 1.538 化学工业品 0.702 0.72 0.753 0.734
0.943 0.695 1.045 塑胶制品 0.363 0.421 0.493 0.509 0.681 0.645 0.76 皮革皮毛 0.62 0.689
0.661 0.733 0.933 1.871 0.701 木制品 1.996 2.099 2.334 2.165 2.634 0.935 1.828 木浆纸品
0.414 0.511 0.626 0.656 0.758 1.475 0.98 纺织 1.21 1.344 1.334 1.589 2.106 0.654
1.45 缝制 0.518 0.542 0.565 0.597 0.843 0.964 0.694 陶瓷玻璃类 0.957 1.205 1.165 1.064
1.412 0.822 0.944 贱金属 0.787 0.661 0.701 0.701 0.868 0.807 0.873 机器设备 0.662 0.758
0.851 0.721 0.834 0.723 0.795 运输设备 0.312 0.416 0.357 0.454 0.799 0.723 0.688
机密仪器 1.13 1.113 1.249 1.251 1.545 1.166 1.321 家具玩具 0.503 0.508 0.506 0.516 0.71
0.638 0.672 资料来源:2005 年以前的数据来自《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5 年数据来源于国研网 2005
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商品中,RCA 指数超过1
的有:农产品、食品、矿产品、化学产品、木制品、纺织制品、精密仪器等类别的产品。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在七种行业的产品相对与日本具有比较优势,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领域也开始拥有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从整体动态分析,在19
种行业中,有15 个行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在增长,增长幅度较大的有:植物产品、食品饮料、塑胶制品、木浆纸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运输设备。
(四)、中日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是对国际竞争力分析时比较常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即TC 指数
=(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该指标作为一个与贸易总额的相对值,剔除了经济膨胀、通货膨胀等宏观因素方面波动的影响,即无论进出口的绝对量是多少,该指标均在
-1—1 之间。其值越接近于0 表示竞争力越接近于平均水平;该指数为-1 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越接近于-1 表示竞争力越薄弱;该指数为1
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越接近于1 则表示竞争力越大。 中国对日贸易竞争力指数 1994年 1996年 1998年 2000年 2002年 2004年
2005年 SITC0 0.907 0.925 0.916 0.902 0.931 0.935 0.922 SITC1 0.875 0.839 0.811
0.783 0.829 0.853 0.805 SITC2 0.389 0.33 0.177 0.157 -0.088 -0.246 -0.332 SITC3
0.871 0.808 0.708 0.79 0.681 0.587 0.413 SITC4 0.48 0.458 0.694 0.428 0.055
0.356 0.581 SITC5 -0.468 -0.415 -0.483 -0.562 -0.592 -0.609 -0.543 SITC6 -0.338
-0.243 -0.257 -0.249 -0.255 -0.208 -0.166 SITC7 -0.715 -0.489 -0.385 -0.401
-0.336 -0.344 -0.286 SITC8 0.641 0.654 0.651 0.66 0.581 0.392 0.398 SITC9 -0.659
-0.864 -0.999 0.613 0.417 0.416 0.308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UN COMTRADE 数据库计算得出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相对与日本竞争力较强的商品种类有:第0 类食品及活动物类和第1 类饮料类和烟类,第3 类矿物类和第4 类油脂类、第8
类杂项制品具有较弱竞争力优势。由此可看出,我国在初级产品及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于日本具有竞争力,而日本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竞争力较强,这与前面比较优势分析的结论是基本一致的。
四、中日货物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日本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保护主义增强。 2006 年5 月29 日,日本正式实施针对进口农产品的新规定《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该项制度至少涉及
300 种农产品、796 种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53862
个限量标准,几乎涵盖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范围之广、标准之严前所未有,提高了大量农产品的输入标准,对我国农产品对日输出造成很强的技术壁垒。数据显示, 2006
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在日本市场中的比重从2005 年的29.2%下降到26.5%,食品出口比重从30.7%下降到27.8%。使中国对日贸易竞争力减弱。
2、双边贸易不平衡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自2002 年起中日贸易平衡状况发生逆转,中国由2001 年的贸易顺差转为逆差,全年累计贸易逆差为50.3
亿美元。2003 年中方逆差达134 亿美元,2004 年208.6 亿美元,2005 年164.6 亿美元,2006 年接近250
亿美元。出现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
(1)两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出现明显的差异。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而日本对华出口则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品为主,国际竞争力强。而低附加值产品与高附加值产品之间的价格相差甚远,两国的贸易收入出现较大的差距也就不足为奇了。
(2)两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不同。中国自加入WTO
以来,逐年降低进口关税,国内市场正在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因此,日本对华出口增长迅猛。而日本则由于种种原因,如保护本国民族企业,设置贸易壁垒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市场开放空间相对狭小。此消彼长,导致中国逆差急剧扩大。
(3)两国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的需求也开始迅速增加,尤其是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增长最为迅猛;而日本生产的高端产品正好迎合了这一需求,使日本的出口额得以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中国对日出口则仍以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为主,特别是食品、纺织品等生活必需品居多;这些产品几乎没有什么需求弹性,需求量总是维持在固定水平,所以日本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相对慢了很多,从而导致中国出口额无法大幅提高。
3 日元的不断贬值 近年来,日元的不断贬值对中日双边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中日贸易的一大问题。
首先来看日元贬值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中国的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和加工贸易型产品,如纺织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农产品等,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也相应较低,换言之,中国出口产品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价格优势。而一旦日元贬值,就意味着人民币的相对升值,如此一来,中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也就会相对上升,价格竞争力就会减弱,价格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这对中国的出口就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有统计数据显示,日元汇率每贬1%,我国对日出口增速就下降0.7
个百分点。 其次来看日元贬值对日本出口的影响。毫无疑问,日元的贬值使日本生产的产品价格更具优势,加之产品质量有所保证,使得日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大大提高,
日本出口额也因此迅速增长。事实上,日元贬值也是帮助日本经济走出低迷,实现复苏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日元贬值是使国货物贸易的竞争力有所减弱 。 五、结论与建议
1、优化商品出口结构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全球一体化进程在加快,但贸易保护主义仍然盛行,近几年我国面临的反倾销、反补贴、“绿色壁垒”等障碍越来越多。我国传统的粗放经营、科技投入低、质量难以符合发达国家标准的产品,很容易受到关税制裁。
中国和日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产业结构、要素禀赋上的差异较大。由于近年来日本经济的低靡,中国和日本的贸易互补性有所下降。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资本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竞争力日益提高,中国近几年来在工业制成品上具有越来越明显的比较优势,出口的产品不论是在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日益增多,而与此同时在初级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则出现了弱化的苗头。由于在当代国际贸易活动中,工业品扩展贸易额的能力要强于初级产品,因此在实现中国对日本贸易潜力,突破现实约束的问题上,更应该注重发挥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在科技含量上多下功夫,并要跟踪研究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动态,更好的发挥中日互补特性。
2、探索自由贸易区形式的合作与沟通
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事实证明,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增进经济合作的最有效、最便捷和相对容易的途径。
2005 年底,在世界贸易组织登记备案的各种地区贸易协定多达290 个,WTO
绝大多数成员国都参加了一个或多个自由贸易区,全球贸易的70%左右是在各个自由贸易区内进行的,并且这一比重还在呈上升趋势。
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各种形式和层次地区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建立自由贸易区日益成为东亚地区加快地区经济合作机制建设的首选形式,而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成为覆盖整个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关键性环节。由于中国与日本在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别,
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 只要找到一个相应的贸易平衡点,促进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资源和产品配置流动方式,
就能形成两国贸易合作的多赢局面。中日之间有着十分广泛的合作前景。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向更广泛领域的渗透, 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
3、扩大内需
拓展国内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共同构成经济系统循环的一个环节,都是企业实现产品价值的最终阶段,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所以,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可以相互替代。这对于疆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显著的大国而言,具有更为特别的意义。所以,我们要积极发挥大国优势,加强国内需求的开发。我国有13
亿人口,有十分庞大的需求潜力。目前,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买方市场发展时期,国内各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这对民族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存在着悬殊的消费差异,这就为企业寻找和细分市场,集中于某些优势产业和产品,实施目标积聚战略提供了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对国内需求的开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取得国际市场上的局部竞争优势,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积极而有效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周立人.中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国际商务研究;2008.1 [2]王可. 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分析.北方经济,2006 (10).
meira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12 为2008-2012年数据(柱图) http://news.hexun.com/2013-02-22/151361043.html

相关推荐

日本上半年贸易逆差创新高,进口首次破50万亿日元!接下来还会如此吗?

接下来还会如此的,因为日本就是故意这样做。根本目的是在于刺破所谓的泡沫经济,毕竟日本一直以来都处于泡沫经济的影响当中。长达三十年,期间经济没有任何的增长。所谓的泡沫经济,很多人并不了解。泡沫经济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陷入了一个谜团当中。无论这个国家如何在经济上有所建树,但是在购买力上并不会有所增加。这也导致了本国经济不会呈现持续性增长,甚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倒退。日本交易贸差达到五十万亿日元。根据共同社的报告,日本在上半年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了将近五十万亿元。 这相比于前几年的贸易逆差而言,已经呈现大幅度上涨。截止目前为止,日本已经出现连续十一个月的易逆差的现状。而且在出口以及进口方面,已经大幅度下滑。日本方面选择主动刺破泡沫经济。日本之所以会出现贸易逆差如此巨大的现状,在于日本财政部门主动刺破泡沫经济而导致的。其实日本早在上个世纪以来,都处于泡沫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尤其是日本的房地产企业在上个世纪可谓是达到了顶峰。除此之外在半导体产业也超过了美国,按照上个世纪日本的购买能力来看。日本完全有能力买下整个美国,但是随着美国调整经济策略以后。日本的房地产以及其他各个行业都遭到了巨大打击,以至于现如今还处于泡沫经济时期当中没有恢复过来。选择正确的经济模式很重要的。日本会陷入泡沫经济当中,也与当时日本政府选择的经济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日本政府在上个世纪非常重视房地产以及炒股等行业,但是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并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也使得美国后期轻而易举的对日本经济体系造成了打击。
2023-07-17 20:13:014

日本连续12个月贸易赤字,连续16个月对华逆差,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大环境导致经济不景气、美国出现通货膨胀危机影响日本、日本货币贬值、日本国内经济一直没有恢复正常、进出口贸易受阻等原因导致。
2023-07-17 20:13:263

中日贸易是逆差还是顺差

中日贸易中中国是顺差国。据日本海关统计,2018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175.3亿美元,增长6.8%。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39.9亿美元,增长8.4%;自中国进口1735.4亿美元,增长5.5%。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95.5亿美元。日本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2018年出口额分别为620.1亿美元、165.2亿美元和139.2亿美元,增长10.3%、18.5%和11.7%,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1%、11.5%和9.7%。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8年进口额分别为789.0亿美元、218.8亿美元和107.5亿美元,增长4.7%、2.0%和1.3%,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5%、12.6%和6.2%。扩展资料:日本企业对华投资:2017年1-7月,日本在华新设企业329家,同比下降2.1%,实际使用金额18.4亿美元,同比下降3.2%,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2.5%。截至2017年7月,日本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50745家,实际使用金额1067.6亿美元,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5.8%,在我利用外资国别中排名第一。对日投资:截至2017年7月,我对日本直接投资存量为36.9亿美元。2017年1-7月,我对日本直接投资额为18357万美元,同比增长15.9%,主要涉及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和能源矿产等领域。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年日本货物贸易及中日双边贸易概况
2023-07-17 20:13:351

旅游为日本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行业是什么

旅游为日本服务贸易第一逆差行业是中日两国都是服务贸易逆差国,两国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均不如货物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强。而且两国都是先发展货物贸易,再发展服务贸易的,两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都为负值。但总体来说,日本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强于我国,因此,借鉴日本服务贸易的发展策略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023-07-17 20:13:427

3867亿元!继美国、德国之后,日本贸易逆差也爆表!日本究竟怎么了?

日本出现这种现象也跟当前的战争,有些关系和经济衰退有很大的关系。
2023-07-17 20:13:562

日元为什么贬值 分析日元贬值的原因及影响?

1.出口下降:日本的出口一直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近年来日本的出口下降,导致对外汇的需求减少,进而1.出口企业受益:日元贬值会导致日本的出口商品更具有价格竞争力,从而使出口企业受益。2.政府干预:日本政府一直在试图通过干预汇率来促进出口,这也导致了日元贬值。2.贸易逆差:日本一直存在贸易逆差,这意味着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商品,从而导致对外汇的需求增加,进而导致日元升值。3.对国际贸易造成影响:日元贬值会对日本的国际贸易造成影响,可能会导致贸易逆差加剧。日元是日本的官方货币,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之一。然而,近年来日元不断贬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那么,日元为什么贬值呢?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国际贸易等方面分析日元贬值的原因及影响。
2023-07-17 20:14:045

日本8月贸易逆差创1979年以来历史最大值,主要是受哪些因素影响?

日本8月贸易逆差创1979年以来历史最大值,主要因素影响:1、受日元政策的影响,再加上能源猛增的原因。日元不断的贬值,贬值幅度甚至超过了英镑等货币,一般情况下,日本的出口货物从具体的数值来看,是由于建筑材料和食品不能赶上进口的速度导致出现了贸易逆差。安培上台之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加大了贸易的刺激,而日本跨境资源也是相互黏连的,这些都是日本诊治上面难以处理的问题。很不幸的是安培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避免经济政治所带来的缺陷。同时压垮日本贸易的最后那根稻草是加速加息的政策。2、在对外的政策上盲目的跟随着美国打压中国。日本的未来经济可以说不看好。国际经济上看衰日本才是日元加速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出口是很难拉动日本经济的发展。是日元的贬值不仅不能提高国家内的经济,而且还必须应对国际商品价格暴涨对日本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而这些价格的暴涨涨价的影响是中小企业,因此日元也就陷入了更加困难的境地。日本消费者的购买力明显下降。生活也比较艰难,日本企业和家庭都是双重负担。3、在全球经济衰弱的时候。食品的价格确实没有降下来,资源贬值而物价却在上涨,许多的资金持续的流向了海外,而国内的经济却无法吸收日元。在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双重攻击之下,日本的消费更加的难。负债利息增加和日元贬值,同时会给日本的经济结构带来危机。持续走弱必将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日元央行如果有意制止日元对美国单边的贸易贬值。一般来说日本政府可以调整货币政策,减少买债。
2023-07-17 20:14:174

日本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大幅下跌,对日本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

会导致日本的经济出现下跌的情况,而且会导致日本的经济出现亏损,会影响日本的政策发展,影响日本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会影响日本的 GDP.
2023-07-17 20:14:553

日本8月贸易逆差近200亿美元创纪录,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日本8月贸易逆差近200亿美元创纪录,这一数据说明了如下内容。一、贸易逆差近200亿美元八月份,日本未加调节的贸易赤字达到了2.82兆日元(197亿美元),超过了分析师预计的2.39兆日元。日本的贸易赤字已经持续了13个月,创下了201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八月份的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加49.9%,创下历史新高;出口增加22.1%。由于日本的能源和食物进口价格上涨,导致消费下降,创纪录的贸易赤字增加了对经济恢复的担心。日圆的下跌使得进口价格上升,增加了贸易赤字,用日元支付这些商品也加剧了日元的下行压力。二、数据说明了如下内容随着美国货币政策加速转向紧缩,日元显著走软。美联储加速提高利率是导致日元大幅下跌的主要因素。由于日元对美元的利率差距越来越大,日本人对金融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并从日元中抽身而出的趋势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焦点。真正可怕的是日本家庭突然采取抛售日元的行动。自从俄乌战争爆发后,日本的能源和其他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都在快速上升,而日元的大幅下跌更是加剧了这种冲击。首先,日元的大幅下跌给依赖进口的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日本银行公布的数字表明,日本的公司价格已经连续13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由于公司普遍对涨价持审慎态度,即便成本大幅上涨也不能全部转移,因此公司的运营压力很大。据媒体调查,76%的公司在面对日元兑125比1的汇率时遇到了困难,94%的公司无力支付130比1的汇率。同时,在消费类产品中,油价、粮食等相关产品的价格上涨尤为明显。相关公司估计,若未来日圆兑1美元兑130日元,日本居民将会因为价格上升而多负担6万亿日元。
2023-07-17 20:15:204

日元贬值原因详细剖析,介绍日元贬值背后的真相

日元贬值是指日元兑美元汇率的下降,这意味着日元贬值,美元升值。日元贬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日本经济状况不佳日本经济状况不佳是日元贬值的主要原因之一。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投资者对日本经济的信心不足,因此投资者不愿意把资金投入日本,从而导致日元贬值。二、日本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日本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也是日元贬值的原因之一。日本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使日元流通性增加,从而导致日元贬值。三、日本贸易逆差日本贸易逆差也是日元贬值的原因之一。日本的贸易逆差一直很大,这意味着日本的贸易顺差不足,日本的货币流出量大于流入量,从而导致日元贬值。四、日本政府实施财政政策日本政府实施财政政策也是日元贬值的原因之一。日本政府实施财政政策,使日元流通性增加,从而导致日元贬值。五、美元升值美元升值也是日元贬值的原因之一。美元升值,意味着日元兑美元汇率下降,从而导致日元贬值。总之,日元贬值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日本经济状况不佳、日本央行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日本贸易逆差、日本政府实施财政政策和美元升值等。这些原因都会导致日元贬值,从而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
2023-07-17 20:15:541

日本内阁支持率较8月大幅下滑12个百分点至32.3%,这数据说明了啥?

日本时事通信社分析,支持率下跌的最大原因,在于日本政府未能妥善处理安倍国葬问题及“统一教”问题。根据此次调查,51.9%的日本民众反对政府为安倍举办国葬。岸田不顾民众呼声,执意推动国葬如期举办,令民众反感。
2023-07-17 20:16:123

2022年中日贸易顺差还是逆差

逆差。日本1600亿美元、韩国472亿美元双双完蛋,202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顺差近8000亿美元日本对外商品贸易连续18个月呈现逆差。
2023-07-17 20:16:391

中日关系的恶化导致日本贸易逆差体现了什么国际贸易理论

这个问题似乎谈不上体现了什么国际贸易理论,非要解释的话只能说风水轮流转。日本对中国贸易逆差并不是因为中日关系恶化导致的,以前日本对中国几乎都是顺差的,因为中国需要日本的电子机械设备等等,但是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发展,日本的产品几乎都能找到替代品,而日本却离不开中国生产的吃的穿的用的生活必需品,因此,顺差逐渐缩小,还有去年的3.11大地震对日本的国内产业链打击巨大,从中国进口的货物大增,今年发生的抵制日货活动更是让日本产业雪上加霜,日本对中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2023-07-17 20:16:463

中日贸易顺差还是逆差

中日贸易是顺差,日本需进口我国的东西比较多
2023-07-17 20:16:521

中日贸易到底是顺差还是逆差?

显示,日本对中国贸易是日方顺差。由于中国日资企业扩大生产带动和中国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日本对中国出口半导体等精密机器和超薄电视等高档消费品不断增加。中国作为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特点进一步突出,日本贸易对美国的单极依赖正在向中国倾斜。日本对华出口快速增长原因有二:一是在世界制造业复苏背景中,在华日本企业生产不断扩大,自日本进口半导体和液晶零部件大幅度增加。从商品结构分析,日本对中国出口增加商品主要是占总量25%的电气机器,其中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比例从10年前的2%扩大至目前8%。二是由于中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高档消费品对华出口大幅增加。2月份日本对中国电视出口增长89.4%,数码摄像机出口增长76.4%。从04年年初开始,日产汽车系列最高档轿车希玛(CIMA)也开始向中国出口。从05年走势看,由于中国内需旺盛,钢铁等投资品对中国出口会继续大幅增长。由于目前国际市场普遍认为年内人民币汇率将升值,在人民币升值、日元贬值心理预期效应下,日本对华出口进一步加快。顺差值有130亿日元(日本官方统计)韩日贸易是逆差
2023-07-17 20:17:072

韩国对日本为什么贸易逆差

  韩国近年来从日本进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大幅增加,这是对日贸易逆差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析人士认为,韩国对外出口规模越高,出口产品所需要的日产零部件和原材料也就越多,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导致韩日两国贸易失衡加剧。参考:http://www.baidu.com/s?wd=韩国对日本为什么贸易逆差&ie=UTF-8
2023-07-17 20:17:141

-2012年日本中国的贸易是顺差还是逆差?

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中日贸易额从2001年的877.3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294.6亿美元,增长了近4倍。日本已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201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同比继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下降外再次出现下降。据海关信息网数据统计,2012年中日双边贸易额为3294.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9%,其中对日本出口1377.7亿美元,同比增长3.3%,自日本进口1639.7亿美元,同比减少7.6%。  进出口合计 出口 进口 时间 美元值(亿) 美元值(同比) 美元值(亿) 美元值(同比) 美元值(亿) 美元值(同比) 2011年 3428.3 15.1 1482.7 22.5 1945.6 10.1 2012年 3294.6 -3.9 1516.5 2.3 1778.1 -8.6 答案:逆差
2023-07-17 20:17:211

为什么贸易逆差会提升失业率?

贸易逆差代表的是对国内商品需求的减少,所以会提升失业率一: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二: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2011年一季度,中国六年来首现季度贸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净出口为正值时,称为贸易黑字、贸易顺差、贸易盈余或出超。净出口为负值时,称为贸易赤字、贸易逆差或入超。三: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四: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五: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六: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
2023-07-17 20:17:302

现在是贸易顺差还是逆差

德国,传统制造业大国,产品畅销全球,是欧洲的经济火车头。自1991年东西德合并以来,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状态。2023年5月,德国持续30年的贸易顺差被打破,首次出现10亿欧元的贸易逆差。看到德国的贸易逆差,是历史的见证。但这还不是全部。5月份数据公布后,我惊讶地发现,全球几乎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了贸易逆差。本月,法国的贸易逆差为60.1亿欧元。本月,英国的贸易逆差为155亿美元。本月,日本的贸易逆差为178亿美元。本月,韩国的贸易逆差为17.1亿美元。本月,美国贸易逆差为855亿美元。本月,印度的贸易逆差为242亿美元。就连最近被吹上天、被誉为东亚后起之秀的越南,5月份也出现了17.3亿美元的贸易逆差。放眼望去,都是赤字,那些主要经济体几乎都是赤字。欧美韩国都是逆差,连印度越南都是逆差。众所周知,贸易是守恒的。有赤字就一定有盈余,赤字之和一定等于盈余之和。从全球来看,我们所知的所有强大经济体都处于赤字状态,那么谁处于盈余状态呢?这一轮突如其来的全球贸易逆差,是因为全球能源、原材料价格的突然暴涨、翻倍、再翻倍。谁进口的资源多,谁就出血,所以基本上所有工业国都有贸易逆差。拥有巨额盈余的是资源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和中东国家最近都获得了巨额利润。他们的资源不仅卖得好,而且价格高,巨额贸易顺差涌入他们的口袋。在资源暴涨的背景下,工业国有赤字,资源国有盈余是理所当然的。但在5月的贸易顺差名单中,有一个奇怪的国家混了进来。中国作为资源进口大国和以出口工业品赚钱的国家,5月份录得巨额顺差,当月顺差787.6亿美元。所有工业大国中,只有中国是顺差,其余都是逆差。2023年1-5月,前5个月,中国顺差累计达3000亿美元,较2021年1-5月增长50%。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因为在资源价格飙升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资源净进口国,本应失血最多,赤字最大,但最终却是顺差,同比增长50%。都是工业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人口大国。然而,2023年1月至5月,印度的贸易逆差为1010亿美元。日本韩国都是逆差,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除了靠卖资源为生的国家,其他所有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赤字。为什么疯狂购买资源的中国反而出现了顺差?很多人都很不解,极度不合群。其实道理也很简单。人们说它很烂,但许多人一直持怀疑态度。工业国都有逆差,中国却有顺差,只能说明中国的生产效率比其他国家高很多,差距巨大。中国的人上班和以前一样,甚至因为疫情,生产力降低了很多。怎么能突然和其他国家拉开巨大的效率差距?因为有时候我们不需要进步,如果其他国家退步太多,仍然可以拉大巨大的差距。想想吧。许多人因为感冒发烧不得不请假几天。那“大寒”呢?你不要以为三五天就可以精神饱满的去上班了。就算不怕死,也要在床上躺半个月,还要有人照顾。家里老人小孩反复来来回回一个大感冒,一年几个月就好了。年底了,哦,病毒变异了,来年还有一轮“大感冒”。就这样,壮劳力一年的工作时间被照顾疾病和家人耽误了两三个月。如果全国都是这种情况,整体生产效率会降低得很惨。如果工业品普遍涨价幅度大,也可以抵消损失的成本。其实真的很膨胀。但欧美自己就无法承受工业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代价,本身就强烈反对,再加上中国产品大量供应来压价。于是欧美日韩就只能贸易逆差了,连印度越南也跟着逆差。中国获得如此巨大的贸易顺差到底有什么用?有公知说,我们用那么多血汗换来的,是一堆废纸,那些贸易逆差的国家反而享受了大量消费品,生活的很幸福。顺差到底有什么用?早在1934年, 《人民评论》 就曾经说过这个问题,当时的原话是:“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年年贸易入超的债务国,这每年大量的贸易逆差并不表示国民一般消费力之提高,反之,它是表示了民族工业之绝对的停滞和衰落。”1934年的中国,年年贸易逆差,这并不代表中国消费力的提高,反而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绝对停滞和衰落。这话,说的很清楚了吧。为什么每一个国家贸易顺差的时候都会欢欣鼓舞,而且非常自豪,日韩德吹自己贸易顺差吹了几十年,这就是原因。大家都不傻,顺差到底代表着什么都很清楚,尤其是工业国的顺差,比资源国的顺差要可怕的多。只有那些坏透的人,才会说顺差是废纸。贸易金额是守恒的,只要你自己不逆差,那逆差的就一定是别人。而如今,主要工业强国都在逆差,只有中国是顺差。中国成了唯一的异数,和别人都不一样,会不会是我们走错路了,我们需不需要反思一下自己?那你有没有想过,有没有那么一种可能,是别人都错了,只有我们是对的?拒绝反思怪,我们只承认客观数据。工业国几乎清一色逆差,只有中国在顺差,这情况是真的罕见。百年一遇不敢说,但近30年来是真没出现过。这几年,我们一直在不断的见证历史,今天又多见证了一个。开门,我们中国商船来自由贸易拉。相关问答:贸易顺差是指( )。A“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当出口额与进口额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贸易盈余”;当出口额小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贸易赤字”。
2023-07-17 20:17:361

日本为什么存在较大的贸易顺差,美国却是较大的贸易逆差?实质!

  根据美国商务部2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的贸易逆差达到489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占美国GDP的比重为4.5%。在布什政府加强贸易保护,推行美元大幅贬值的策略背景下,美国的贸易逆差却连续进入第28个年头。美国贸易逆差的大幅上升,既有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也有美国自身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复苏不均衡  自2000年以来,世界经济受到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的影响普遍开始下滑。除2001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增长率(0.3%)明显低于世界经济平均1.1%的增长率与欧元区1.5%的经济增长率外,1999年—2002年均高于或基本接近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2003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1%,远高于欧元区0.4%及欧盟0.7%的经济增长率,也高于日本2%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03年美国对日贸易逆差为660亿美元,对欧盟及欧元区贸易逆差分别为943亿美元、754亿美元。虽然美国在2003年加大了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谈判的力度,但是就整个世界出口市场而言仍显疲软,美国商品出口依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布什政府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加强了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流,成为美国商品出口的一大障碍。  国际油价上涨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量约为1950万桶/天,也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量约为1150万桶/天。虽然美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为了防备未来可能发生的能源危机,美国政府通过实行自然资源保护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空气清洁法案等,限制石油的开采,鼓励大量进口石油和石油制品。  因此,长期以来,进口石油一直是美国贸易逆差中最大的单项商品。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2003年国际石油价格普遍上涨,去年美国进口石油价格由2002年的每桶22.61美元上涨到26.97美元,使得美国进口石油商品的逆差扩大到1206.36亿美元,比2002年的931.69亿美元净增了274.67亿美元。  消费者支出增长  消费支出在美国经济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经济的三分之二靠消费者支出支撑,它的发展动向对美国外贸进口关系重大。自1990年以来,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2003年,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复苏,居民的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个人消费支出大幅上涨。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汽车和汽车零配件的进口额达2101亿美元,服装、电视机、家具、首饰等消费品的进口额达到3338亿美元,均创历史最高记录,仅美国的消费品进口一项就比2002年增加了259亿美元。  服务贸易顺差下降  美国是服务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服务业产值占美国GDP的比重一直超过70%,是美国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因此,尽管美国商品贸易已经形成了长达几十年的巨额逆差,但美国服务贸易却一直保持大量顺差,1999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了创记录的907亿美元。  自2000年以来,由于全球服务贸易额的下滑,美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在美国GDP的比重也是不断下降,1999-2002年服务贸易占美国GDP的比重分别为0.9%、0.8%、0.7%、0.5%。服务贸易顺差也是不断减少,2003年服务贸易顺差只有600亿美元,比2002年下降了58亿美元。  高技术产品买多卖少  美国在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上占有较大比较优势,多年来美国在此类产品的出口上一直拥有较大顺差。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工业协会的报道,1998年美国航空航天产品外贸顺差高达370亿美元,居外贸盈余行业之首,对缓解美国贸易赤字起了重要作用。  直到2001年,美国在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还是44亿美元的顺差,但“9·11”事件以后,美国加强了高技术产品的出口管制,使得2002年高技术产品出现166亿美元的逆差,2003年这一数额扩大到274亿美元。  J曲线效应作用有限  美元持续贬值没有起到改善美国贸易收支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于,根据马歇尔—勒纳条件,降低汇率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是否大于1,如果|ex+em|=1(ex为出口需求弹性,em为进口需求弹性),货币贬值对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没有影响,而|ex+em|<1,货币贬值反而会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只有当|ex+em|>1时,货币贬值才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好转。因此,汇率贬值后贸易收支能否得到改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善,是由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的大小决定的。  在经济实践中,一个国家的商品既便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调整汇率后,国际收支状况也要经过先恶化后好的过程,这就是所谓的J曲线效应,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元贬值与美国贸易逆差之间的关系。  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3年美国商品进口比2002年增加了983亿美元,增长部分主要集中在原油、天燃气、其它石油产品以及燃料产品等,这些商品对美国人来说需求弹性非常小,因此美元贬值反而加大了其进口成本,成为推动美国贸易赤字扩大的重要因素。同时,根据美元贬值的J曲线效应,在贸易赤字得到改善以前,贸易赤字的扩大将会持续大约12-18个月。  目前,虽然美元贬值的J曲线良性效应已经开始逐步显现,但是其对改善贸易逆差的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这也是美元大幅贬值、美国贸易逆差依然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虽然美元对欧元、日元大幅贬值,但美国对两者的贸易收支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欧盟、日本依然保持了对美国的较大顺差国地位,这也是欧盟迄今为止未对美元贬值作出过份反应的原因所在。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国贸易逆差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到美元汇率的变化,成为美元继续下挫的重要因素。  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报告显示,4-9月份,日本对亚洲国家出口15.0997兆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进口11.1376兆日元,同比增长12.9%,贸易顺差3.9622兆日元,同比增长44.9%。亚洲连续两年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同期,日本贸易顺差总额6.0964兆日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4%。 4-9月份,日本对中国出口增长21.8%,对台湾、韩国出口增长20%-30%。液晶面板等光学仪器出口增长43.3%,数位相机等影音设备出口增长20%。  日本人的东西都卖给谁了??我是不会买日货的!
2023-07-17 20:17:571

我国对日本和韩国05年和06年贸易逆差分别是多少

我国和日本韩国的贸易逆差从总体上来讲不大,但是我们出口的主要是一些原料而进口的则是一些高副加值的产品,也正是因为这样从互惠上来讲我们实际上还是吃了亏的.
2023-07-17 20:18:031

人口只有1亿的日本,与美国经济竞争失败,并非广岛协议错

在“广岛协议”签署之后,日元价格上涨。与此同时,德国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同时签署“广岛协议”的法国,以及美国,也没有因为货币政策调整,遭遇到破坏性的损失。 许多人认为,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签“广岛协议”,是一个阴谋。实际上并非如此,日本货币升值,只是破坏了出口贸易,消灭了贸易顺差。随着日本贸易逆差的减少,国内企业做出口贸易,可以收获的利润被挤压,最终破坏了整个经济产业的良性发展模式。“广岛协议”给日本带来的,只是国际市场收缩,变得更加收支平衡,不至于成为日本经济与美国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真正影响日本过去三十年,失去经济增长,错过超越美国GDP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被“广岛协议”毁了,不如说被人口击败了。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继承了来自美国的产业转移,也迎来了市场发展机遇期。 由于美国的中低端产业对外转移,加上积极推动全球化发展,日本很快成为了加工贸易出口国。利用全球资源,在国内加工产品,然后再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当时尽管日本产品质量差,容易损坏,但是依靠出口贸易,迅速崛起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的经济发展,很快引起了美国关注,开始了两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由于日本对美国存在巨大贸易顺差,这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无法容忍的事情。美国开始利用技术、关税等优势,打击日本的贸易产业。然而,与此同时,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却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去化解与美国的贸易收支平衡问题。 上世纪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时,总人口只有1亿左右,而美国人口远高于日本。如此一来,日本国内GDP最好,也只能占美国40%,即便如此也有赖于出口贸易做出的贡献。一旦失去了美国市场,以及国际客户,日本消费市场是无法支撑当时的GDP经济规模的。 “广岛协议”之后,日本货币升值没有多久,进入了贬值通道,但并没有改变经济增长放缓的问题。在对外产业转移过程中,美国企业有意绕开日本,扶持台湾、韩国等公司。日本国际市场竞争对手增加,而自身人口基数小,加上没有良好的新生人口增长能力,导致市场与产业发展进入恶性循环之中。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印度拥有日本的产业,人均gdp超过5万,或者只有3万美元,其结果将会怎样。这至少是一个gdp总量高达36万亿美元的超级消费市场,拥有超过欧美国家的消费能力。即便印度失去美国市场,停止贸易往来,保持gdp增长停滞状态,美国也很难在GDP总量上将其超越,而日本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
2023-07-17 20:18:091

中国对日本的贸易顺差是多少

中国对日本:2010截止9月出口:86,509,288进口:127,947,109逆差:41,437,8212009全年:出口:97,910,966进口:130,937,525逆差:33,026,559(数据来源: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捎带说一句,查出来数据吓一跳,原来咱们对日逆差那么多。更气人的是,中国对日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矿产原材料啥的,日本人加工成附加值高的工业品再卖给我们,赚着中国人的钱还整天给中国挑事!
2023-07-17 20:18:192

固定汇率下,如果外国发生通货膨胀,这对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出现通货膨胀,将会引起该国的国际收支出现贸易逆差,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扩展资料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贸易逆差
2023-07-17 20:18:262

日本对哪个国家的贸易顺差最大?对哪个国家的贸易逆差最大?-

中国吧,毕竟...
2023-07-17 20:18:382

日本的贸易帐前值为1000现在为负1000请问是贸易顺差还是贸易逆差

逆差
2023-07-17 20:18:452

贸易顺差逆差的贸易逆差

所谓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 “ 入超 ”,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等)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即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贸易赤字”。 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 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贸易逆差公布时间为每月中下旬的北京时间20:30
2023-07-17 20:19:041

逆差和顺差的意思

这是经济用语,一般指贸易顺差和逆差,就是出口大于进口就叫顺差,反之叫逆差。1、贸易顺差,意味着我国外贸收入比他国多,有易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但顺差过大导致国际贸易不平衡,容易遭到贸易保护。2、贸易逆差,我们收入比他国少,这意味着国内需求旺盛,在经济发展初期是有利的,中国目前的状况,如果逆差不能促进出口,就得不偿失。扩展资料:逆差概述如果逆差国使用其本钞对顺差国清算,则属于赊帐购入行为,长期赊帐购入顺差国的商品,会促成顺差国制造企业的破产和其银行业发生发行准备作空的金融危机。顺差概述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or trade surplus)。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贸易顺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逆差
2023-07-17 20:19:296

什么叫顺差,逆差?

顺差和逆差一般指的是贸易差额。贸易顺差指的是某国的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为“出超”。对于中美两国来说,两国互相进口与出口,当我国的出口金额大于乙方的出口金额(或者我国的进口额比美国从我国进口额小)。也就是我们卖给美国的东西比咱们买美国的东西的钱更多,其中的差额,对中国来说就是贸易顺差,对于美国来说就是贸易逆差。从表面上看,贸易顺差对于我国是有利的,但是过大的贸易顺差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依赖,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的中间状态,称作贸易平衡(即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出口额等于进口额)。一般来说,巨额的贸易顺差将会导致外汇储备的膨胀,给本国货币带来较大的升值压力。扩展资料:顺差与逆差的来源:顺差和逆差这两个概念非常常见,但却是两个源于重商主义谬见的名词。这两个概念经常被运用到国家政策上,造成了不必要的贸易纷争。如果货币和金银的输入超过了它们的输出,就称为“顺差”,英文称为“favourable balance”,意思是“有利的平衡”;如果货币和金银的输出超过了它们的输入,就称为“逆差”,英文是“unfavourable balance”,意思是“不利的平衡”。为什么会把顺差视为“有利的”,逆差视为“不利的”,这源于重商主义的错误认识:即他们把货币视为财富,认为流入货币多,财富就增加,货币流出,财富就减少,因此也是不利的。如米塞斯所指出的,顺差和逆差是代表重商主义谬见的名称,积重难返,以致于现在还在使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顺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逆差
2023-07-17 20:19:563

被美国制裁后,经济增长停止20年,日本为何仍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

日本被美国逼迫签下“广场协议”停止了高速发展,日元升值导致经济滞涨,被经济界人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但是日本经济规模仍然是资本主义 社会 的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是资本主义 社会 第一大拥有国家,购买美国国债也是首屈一指的。这得益于日本政府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尽量不与美国争夺领导地位,日本领导人甚至在美国总统特郎普面前卑躬屈膝,还在打高尔夫球时故意甩跟头讨好特郎普,私下里却潜心发展高 科技 产品和质量技术过硬的产品,美国退出TPP以后,日本接过摊子,仍然与东亚地区有关国家实施贸易全球化进程,这是日本地域限制只能贸易扩张的发展之路,往后和美国在贸易关系方面,还将继续搏奕,特郎普总统只签双边贸易协议,原来的多边贸易逆差要减少,这是特郎普的目标,他认为你赚了美国的钱,会挥舞关税大棒重新谈判解决问题。日本与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特郎普很不高兴,已经几次发推警告日本,每次安倍晋三会带着巨额资金赴美购买军工产品,以安抚美国的不满情绪。现在日本把 汽车 、家电和中低端产品转到国外,来减少与美国的顺差,所以日本的经济数据仍然是发达国家中排在前列的国家矣! 最根本的原因:日本的产品质量非常好、 科技 很发达。总体民用领域的 科技 创新实力仅次于美国、领先中国。 1、日本的主要产品 丰田、本田、尼桑、松下、索尼、佳能、尼康、日立……等老牌日企仍然在世界占据前列的牌子。日本人在产品质量面前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耐心、精细化的态度。无论做哪一样产品、都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去突破技术,尤其是传统行业。所以日本制造在全世界上独树一帜。以精细化、超高耐久度、性能化等闻名世界。 显然地,日本的产品卖遍全世界,家用电器、手机、 汽车 相机等独霸全球。曾经的日本相机辉煌智能手机取代了日本相机 但是今年来,日本的中端制造业逐步被中国的品牌打败。家用电器与手机节节败退。家电还存在一部分,手机基本是没声音了。但是,在家电手机领域日本的核心技术还是存在的。手机品牌基本不存在了,就专门卖手机摄像头、内存、显示屏给中国手机厂商。因为日本在显示屏、摄像头、内存上的技术领先优势依旧很强大。中国自己的零部件还是没法跟日本的精细、性能化好,这个加工设备也很有关系。 同样的情况、在 汽车 行业也是,目前我们国内 汽车 品牌仍然离不开日本的核心零部件:日本电装公司、日本爱信变速箱、电喷系统、轻型柴油机、汽油发动机、试验设备等。原因也是日本几十年以来的工业智慧结晶,中国暂时无法追上。因为民用领域、民企资金有限,民营公司没有、也不愿意咋那么多钱去研制自己的核心零部件,所以只能采购日本的。让中国企业通过组装先生存起来先。由此可见,日本民用领域的中高 科技 核心竞争力依然正在领先中国20年左右。所以,日本的产品依旧很有市场利润。依旧卖遍全世界。经济实力也排名前列。 日本的中低端制造被中国超越之后,日本索性全部产业升级投入了高端制造的科研创新:新材料,人工智能,医疗,生物,新能源,物联网,机器人,高 科技 硬件,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等新兴领域。 2、创新前沿 日本的文化培养:从小就进行启发教育,开创大脑创新性。所以日本当今的创新 科技 成果非常的多。2000年之后一直到2016年,也就是今年,日本每年至少拿一个诺贝尔奖,仅次于美国,位于全球第二。日本课堂 全球创新企业TOP100 :日本40家美国35家法国10家德国4家瑞士3家 在2014年之前一直是美国第一名,2014年之后被日本超越。 目前日本就是全力投入上面这十二个方面,而且当前百分之90已经做到了世界前三。某些科研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大数据云计算,新材料,资源再利用,能源存储、机器人等。日本会跳舞的机器人 3、日本的苦恼 1)军用领域:由于是二战战败国、日本被限制不得发展军属。所以日本军事发展很有限。而中国的军用领域由国家一手投资与负责,资金与人才都很充足。所以中国的军用领域领先日本几十年。 2)民用领域:中国的民用领域、资金与人才并不充足,加上几十年的基础代差,所以中国的民用领域 科技 含量一直落后于日本。 3)发展受困 由于日本处在美国的制品统治之下,美国永远也不可能让日本领先他。所以才有了70年代的美国制裁日本半导体。导致日本被美国割韭菜,未来也是如此,即使日本的 科技 实力超过美国,依然会被美国打压下去。中国则会一直稳定追赶日本、美国 科技 。所以,再过几十年,日本的 科技 还是会被中国赶超的。除非,日本能摆脱美国的殖民统治。或许,只有等中国成世界第一了,美国国运衰弱了,日本才能摆脱美国的控制。总被美国嫌弃卑躬屈膝 综上所述,当前的日本是蓄力期,只能忍气吞声、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犹如二十年前的中国一样,遭受美国的欺凌。 日本最迫切的愿望是摆脱美国的控制,恢复自由。若要日本放弃几十年的 科技 领先,换来自由,换来美国的撤军、日本绝对答应!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逐渐逼近美国体量,美国一纸《广场协议》让日本经济陷入了停滞,即停滞了20多年。 当时,美国经济遭受了重大挫折,而日本经济却高歌猛进,不过,日本的成功毕竟是美国人将其从二战废墟中扶持起来的,美国当然不甘心让日本人的光环压在自己头上,而日本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等方面很多命脉还掌控在美国人手中。1985年美国和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5个国家在纽约的广场饭店签订了一个协议,即为《广场协议》,该协议签订之后美元大幅贬值,并导致了日本的经济泡沫最终爆破,日本开始陷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停滞时期,后被人们称之为“失落的十年”。后人有些人认为“广场协议”是美国搞垮日本经济发展势头的一个阴谋,然而日本命脉毕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即便明知是阴谋也无计可施。 虽然日本经济陷入长期停滞状况,但是,他们的经济规模(GDP基数)非常巨大,加之其经济多元化、超前性等优势,才能保持长达20多年都稳居世界第二,直至2010年中国的GDP才超越日本。 那么,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为何还能领先其他国家呢? 首先,日本的GDP基数非常巨大,中国有句俗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的经济虽然陷入了停滞,但他们在1995年的GDP依然高达5.45万亿美元,相当于第三名德国2.59万亿、以及第四名法国的1.6万亿多了可不是一星半点,这些国家要想短时间内超过日本是不现实的;其次经济停滞其实是世界性的,欧美等西方国家在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也并不快,欧美等西方国家也会受到日本经济衰弱的负面影响;最后日本企业转变了发展方向之策略,即开始向海外扩张自己的实力,比如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日本株式会社大量进驻中国发展,日产电器及 汽车 等其它工业产品在中国大陆“遍地开花”……。 如今,美国制裁日本的《广场协议》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都研究经济发展的经典案例,美国为了维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绝不会允许有其他国家超越自己,想当年的英国、苏联等国都遭到了美国的制裁,最终都落得衰弱的衰弱了、解体的解体了,当然,日本也逃不过美国人的魔掌一击之悲惨下场! 因为日本经济多元化,公司业务以扩展出本去。并且风投。投资于世界很多大型公司。很多大型公司背后有日本资金影子。而中国国情决定,很大一部分末放开。比如金融,资源类。美国资金没进来。加上人口红利。政策等因素。中国才遂渐强大。并且对西方依赖性没日本强。所以美国要想抑制中国很难。除非中国自己把传统工商业逼死。用虚无飘的互联经济。共亨经济把实业搞死。从外部中国绝对可抗任何国家! 因为自美国以下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被美国的力量压住了,没法自由发展,形成了一种稳定。中国之所以超越第二大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就是因为中国是美国压不住的。 广场协议后,日元斗升值,日本企业为了避免日元与美元竞争,纷纷到海外投资,日产品牌照样销售到美国,投资回报赚得锅满钵满。 中国人民经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全世界人民注目优异成绩、重要一点我们走的是特色 社会 主义经济市场、日本政府人民所走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又跟美国霸权行径狼败为奸、奉行侵略加有条件剥削别国的资本体系结构、最终它们目的互相伤害制裁对方一贯立场。最终被爱好和平发展道路各国人民所抛弃掉。 英法德太不争气了!
2023-07-17 20:20:101

贸易逆差怎么算?

贸易逆差=进口额-出口额,贸易逆差,又称“入超”、“贸易赤字”。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贸易赤字取决于一国的净国外投资,而后者取决于一国可贷资金市场的储蓄与投资,与汇率无关。
2023-07-17 20:20:161

美国年年贸易逆差,日本、德国年年贸易顺差,但是美国的GDP增长率却高于日本德国?

美国金融业的规模以及细分金融产品等均是全世界第一,长年处于领袖地位!这是一点!第二点长期已来国际贸易结算货币一般都使用美元,这才使得老美敢“借债”生存。第三点老美的家底确实挺厚的,厚得全世界无其他国家可比。无论军事、科技、还是农业它都是老大哥,所以,他才会显示出惊人的牛逼相!……要展开回答你的问题,却是有难度,因为比较复杂。简单的说一句话就是人家有实力借债生存!
2023-07-17 20:20:242

日本失去了二十年,为什么还没有垮掉?

1985年,美国等5个西方国家与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这个协议开启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噩梦。此后二十年间,日本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尤其是房地产和金融市场,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整个金融界崩盘,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发展速度陷入泥潭。然而,日本在经过二十多年的低调蛰伏后,经济方面又恢复了往昔的发展势头,不仅如此,还以经济为后盾,谋求提高国际政治地位。一、《广场协议》:开启"失去的二十年"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汽车、家电等科技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十分热销,尤其是1980年的两伊战争,导致中东石油价格一路走高,世界范围内的石油危机爆发。随之而来的是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增大,但是这对日本人来说却是个好机会,因为日本制造的车不仅便宜,而且耗油少,于是凭借着这个优势,日本车大肆进入了美国市场。日本的重型卡车、挖掘机和汽车等进入美国市场后,增加了美国国内汽车行业的压力,工厂倒闭和工人失业现象比比皆是,结果引发了美国国内的反日浪潮,因为日本除了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外,其他诸如摄像机、摩托车等也攻占了美国市场。从汽车行业的例子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企业曾经的辉煌,所以当时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将日本此举视为对美国的经济侵略,而且美国一年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就高达500亿美元。日本也在这个阶段称为了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于是美国总统里根在民意和现实的推动下,着手解决巨大的贸易逆差问题和日本产品对美国市场的占领。1985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表决,正式将日本列为"不公正贸易国",这实际上就等于承认美国有权对进入日本的各种商品出台针对性和打击性的法案。果不其然,随后的两个月里,美国参众两院以少有的一致性通过了几百个报复性法案,为的就是制裁日本。然而,这些法案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贸易逆差,于是两国政府开始正式商谈。经过商谈,日本首相中层根康弘和财务官细见卓、安倍晋太郎最终同意里根总统所提出的日元升值计划,1985年,美英日法德(联邦德国)的财政部长在纽约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出口深受影响,日本也因此失去了二十年。二、再出发:21世纪的新发展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签订了《广场协议》后,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被解决,但是日本的问题紧随着出现。日本最初同意日元升值除了美国的压力外,还有希望拉动日本国内市场和增强日元购买力的小心思。结果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后的影响一发不可收拾,仅一年,日元就升值了百分之二十,导致一些依靠出口实现发展的企业无法承受日元的迅速升值,尤其是电子产业和造船业。在日本国内,不仅经济萎靡的现实对《广场协议》提出批评,日本国内大量失业的选民也激烈抨击中曾根康弘是葬送日本制造业的卖国贼。在这种压力下,中曾根康弘开始寻找解决办法,增强日本的出口。首先是寻找新的市场,也就是刚刚关系缓和的中国市场,此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正需要外国投资,所以与日本一拍即合。其次,日本政府采取降息政策,刺激日本企业向国外投资。因为降息可以直接减少日本人的借钱成本,将更多的钱用于基础建设中,而且降息还可以使日元悄无声息的贬值,减轻日本出口型企业的压力。最后,日本政府直接动用国家资金解救一些大中企业,至于一些小企业则听天由命。1987年,中曾根康弘公布了《政府景气对策》,内容主要内容是政府对公共事业投入五万亿日元的同时还会减税一万亿日元。在政府的扶持下,日本的一部分企业坚持了下来,部分企业在21世纪成为了日本经济腾飞的支撑点,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日本整体经济在这二十年间的发展虽然不能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但是在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为日本二十一世纪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再次腾飞,必有缘由日本在签订《广场协议》后,国内经济曾出现过短暂的繁荣,但这些都是虚假的泡沫经济,迎接他们的是未来二十年的经济低迷。但是面积不大且资源并不丰富的日本并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垮掉,还是保持世界第三的地位,领先于大部分强国,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日本的经济基础依然存在。《广场协议》后,发展低迷的主要是金融地产等行业,这些行业与美国华尔街的投资相挂钩,一旦华尔街有动作,日本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当华尔街卖空日本股市后,整个日本金融界就会引发地震。相较之下,日本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依然在继续,尤其是工业制成品质量颇高,出口势头强劲。其次,日本的科学技术领先。日本政府自二战以后,受到美国的军事庇护,所以将原本用于国防的开支都投进科技研发,所以科技实力是不容小觑的。日本众多的企业,如松下、三菱和索尼等在"失去的二十年"里一直致力于创新。将特拉斯电动汽车、机器人、阳子技术等发明出来,他们虽然因为日元升值在出口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但是科技加速了他们走进国际市场的脚步。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科技更助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最后,日本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同时,保持与美国的联系是很重要的原因。日本在二战后就将"贸易立国"定为国策,首先进军的就是东南亚市场,通过战后赔偿、经济合作等方式打入东南亚市场,此举也使日本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获得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他还保持了美日友好关系,以获取美国的支持,防止美国对日本经济发展的猜忌。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里从来没有放弃经济发展的机会,一直对科技十分重视,保持着同美国的友好关系,最终在二十一世纪获得了新发展,弥补了那些年失去的机会。
2023-07-17 20:20:324

美联储加息日元还会贬值吗?

美联储加息日元还会贬值:日元对美元大幅贬值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并且按照挡下的趋势,日元很可能会继续贬值下去。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美日长期利差正在迅速扩大,另一方面是因为俄乌冲突加大了日本的进口成本,使日本贸易逆差更为严重。由此可见,这两方面的原因对日本来说都是非常致命的,也是他们短期内解决不了的,所以日元很可能会继续贬值。一、美日长期利差正在迅速扩大在美联储加息缩表的情况下,日本由于出于维护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考虑,日本央行依旧在进行国债收益率曲线控制,并未跟着美联储做同样的事,进而也没对美联储加息缩表做出太多的应对措施。在这样的情况下,美日利差迅速扩大,从而致使日元对美元贬值。可以说,美日两个对于货币政策方向抱有截然不同的想法,这也导致日本没有跟上美国的步伐,进而造成日元对美元迅速贬值。所以从这方面上来看,倘若日本央行再无任何作为,又或者美联储继续加息,那日元将会继续贬值下去。二、俄乌冲突加大了日本的进口成本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也加大了日本的进口成本。要知道,日本是一个极度依赖进口的国家,所以当日本进口商品的成本变高后,其贸易逆差也直接来到了历史峰值,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本对美元的贬值。所以从这方面上来看,俄乌冲突也间接影响到了日本,让日本在这次货币战争中落入了下风。这样一来,俄乌冲突持续得越久,那么日本进口商品所需要花的成本将会变得更大,因而日元会继续贬值下去。综上所述,由于美日长期利差正在迅速扩大,并且俄乌冲突加大了日本的进口成本,所以日本对美元的贬值很可能会继续下去。
2023-07-17 20:21:572

请解释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关系 及其依赖性

中日贸易目前是中国逆差 不过中国的总贸易顺差却得益于这种贸易 中日间的贸易是很密切的 中国向日本出口大量生产的轻工产品 像纺织品 塑料制品 电器这类东西 日本向中国出口电子电器产品 除去成品外也大量出口零件 另外日本向中国出口精密机械和重工业产品和原料 比如除去出口汽车外 还出口钢材 石化产品等 日本的材料工业比较发达 中国则有大量劳动力 所以现在 日本从海外进口原物料 经过加工 再出口到中国制造或组装成成品 产品在中日两国和全世界销售 这种产业链很普遍 所以中国出口从其他国家产品 很大一部分是使用从日本进口的原料和零件制造的 [希望采纳为满意答案]
2023-07-17 20:23:161

除了美国世界上还有没有出现贸易逆差的国家?

还有很多国家也存在贸易逆差,比如日本、刚果、朝鲜、欧盟的一些GDP为负的国家,以及大部分战乱国。其次,除非我国出现长期性、百分比较大的贸易逆差,否则人民币不会大幅度贬值。因为我国有政府进行调节,出现逆差时将会借贷或是消耗中央银行储存的外汇,汇率会保持在一个范围内。我们必须转变追求贸易顺差的传统观念,应该努力追求外贸平衡。 传统贸易观念认为出口为了创汇,顺差是好事,逆差是坏事。这一观念长期主导着我国的贸易政策和实践。 然而,长期的出超未必有利于我国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长期的贸易顺差所带来的并非都是好处。   首先,贸易顺差将带来越来越多的贸易争端;   其次,贸易顺差虽然增加了外汇储备,但从资源效用最大化的角度看,是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第三,持续高额顺差导致人民币升值预期,进而又导致资本净流入增加,资本净流入增加又进一步导致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四,巨额的经常项目的顺差,会转化为货币大量投放的压力,成为通货膨胀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适当的入超未必有弊于我国  相反,贸易逆差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坏处。   第一,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 第二,逆差实际上等于投资购买生产性的设备,只要投资项目选择得当,既可补充国内一些短缺的原材料,还能很 快提高生产能力、增加就业以及增加经济总量;   第三,逆差能减少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 第四,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经济增长快的年份,都是逆差或者顺差较小的年份。因此,在对外贸易问题上,应当彻底转变观念,放弃以出口创汇、追求顺差为目标的传统观念和做法,确立以国际收支平衡为目标的政策。
2023-07-17 20:23:243

这次金融风暴中日元为什么涨了?

日元大家都是在看跌日本经济内外需求双双疲软,政府干预市场效果较弱,日元避险功能和低成本优势逐渐淡化,推动日元持续下跌,操作上宜坚定看空。 全球经济衰退冲击日本经济,外贸和国内需求双双疲软,尽管日政府动用资金购买公司债券和股票,但仍难挽救经济。随着诸多非美货币利率持续大幅下调逼近零利率,日元原来所固有的避险功能和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日元买入力量显著减弱卖出意愿显著增强,日元不断走弱运行于单边跌势之中。 技术上,美元兑日元自12月17日高点87.18上升至3月5日低点99.66,累计上涨12.48,相对涨幅达到14.32%,后市突破100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 日本经济全面衰退 日本贸易逆差创纪录高位,1月出口较上年同期大减45.7%,创下40多年来最大跌幅,贸易账户创纪录逆差。1月对亚洲出口下滑46.7%,为连续第四个月下跌,对中国出口大减45.1%。1月工业产出料下滑10%,跌幅超越12月。1月贸易赤字扩展至8444亿日元,贸易逆差扩大至创纪录的9526亿日元,已连续第四个月呈现贸易逆差,为近30年来最长纪录,进口下滑31.7%,幅度大于预期的下滑28.2%,为连续第三个月较上年同期滑落,经济于去年第四季陷入约35年来最严重的萎缩,该季经济萎缩3.3%,其中净出口下滑造成经济萎缩3.0个百分点,日本1月全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上年同期持平,为2007年以来最慢增速,而工业产出则创下最大降幅纪录,1月工业生产较上月下滑10%,创纪录最大月度跌幅,日本资材管理协会2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连续第12个月下滑。由此可见日本外贸内需求全面跌落中长期低谷,经济衰退严重,并对日元中长期走势构成沉重压制作用。 日本企业融资困难 日本财务大臣称,日本政府本月将从外汇储备中动用50亿美元,出借给日本国际协力银行 (JBIC),在全球信贷紧缩之际,该行承担着缓解日企融资压力的重任,JBIC本月稍晚将延展针对在海外运作的日本企业的五年期贷款,利率将和近期融资成本保持一致,此贷款将扩大至在日本的母公司或在海外的分支。随着经济窘境加剧,日本国内外企业融资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最新政策可能解日本融资压力,日本政府拥有大约1兆(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大部分据信为美元资产。而实际上,日本银行4日为企业筹资,首次买入公司,但原先预定的1500亿日元的投标额也仅为449亿日元,不足当初预定的1/3。因此尽管投入大量储备,但由于衰退难以缓解,融资困难难以改善,反过来将显著削弱日本政府储备规模,进而减弱日本政府动用资金救助的能力。 日本政府托底股市 日本公司债券运行不畅,实际上仅对那些信贷评级级别最高的公司开放,银行资本基础越是脆弱,银行就越难放贷,破产案例不断增加。日本政府已计划动用高达200万亿日元 (合2070亿美元)的资金购买股票,日本央行宣布将斥资高达1万亿日元购买股票,但由于目前股价已跌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各大银行很可能不愿意抛出在高得多的价位购入的股票将亏损锁定。日本在最近几年的经济扩张中,并未努力放弃对于出口的依赖。 当经济衰退加剧时,日本消费者也仍然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由此引发国内消费疲软的结构性问题。日本股市市值高达8.823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全球股市市值的9.8%,仅次于约占全球股市市值1/3的美国股市。日本政府计划筹措资金弥补税收下滑,政府已经增加债券发行量。由于日本股市并未由此而有所起色,市场始终怀疑日本政府股票购买规模,如果过小则对市场提振作用将极为有限,过大将耗费日本政府大量财力。
2023-07-17 20:23:312

中日贸易是逆差还是顺差

中日贸易中中国是顺差国。据日本海关统计,2018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175.3亿美元,增长6.8%。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39.9亿美元,增长8.4%;自中国进口1735.4亿美元,增长5.5%。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95.5亿美元。日本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2018年出口额分别为620.1亿美元、165.2亿美元和139.2亿美元,增长10.3%、18.5%和11.7%,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1%、11.5%和9.7%。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8年进口额分别为789.0亿美元、218.8亿美元和107.5亿美元,增长4.7%、2.0%和1.3%,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5%、12.6%和6.2%。扩展资料:日本企业对华投资:2017年1-7月,日本在华新设企业329家,同比下降2.1%,实际使用金额18.4亿美元,同比下降3.2%,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2.5%。截至2017年7月,日本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50745家,实际使用金额1067.6亿美元,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5.8%,在我利用外资国别中排名第一。对日投资:截至2017年7月,我对日本直接投资存量为36.9亿美元。2017年1-7月,我对日本直接投资额为18357万美元,同比增长15.9%,主要涉及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和能源矿产等领域。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年日本货物贸易及中日双边贸易概况
2023-07-17 20:23:571

中日贸易是逆差还是顺差

中日贸易中中国是顺差国。据日本海关统计,2018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3175.3亿美元,增长6.8%。其中,日本对中国出口1439.9亿美元,增长8.4%;自中国进口1735.4亿美元,增长5.5%。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295.5亿美元。日本对中国的主要出口产品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2018年出口额分别为620.1亿美元、165.2亿美元和139.2亿美元,增长10.3%、18.5%和11.7%,占日本对中国出口总额的43.1%、11.5%和9.7%。日本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2018年进口额分别为789.0亿美元、218.8亿美元和107.5亿美元,增长4.7%、2.0%和1.3%,占日本自中国进口总额的45.5%、12.6%和6.2%。扩展资料:日本企业对华投资:2017年1-7月,日本在华新设企业329家,同比下降2.1%,实际使用金额18.4亿美元,同比下降3.2%,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2.5%。截至2017年7月,日本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50745家,实际使用金额1067.6亿美元,占我吸引外资总额的5.8%,在我利用外资国别中排名第一。对日投资:截至2017年7月,我对日本直接投资存量为36.9亿美元。2017年1-7月,我对日本直接投资额为18357万美元,同比增长15.9%,主要涉及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和能源矿产等领域。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年日本货物贸易及中日双边贸易概况
2023-07-17 20:24:073

英媒预测日本8月贸易逆差为9年多来新高,这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哪些影响?

如果没有进口下降的影响,日本商品贸易逆差将超过现在公布的10976亿日元。疫情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沉重压力,日本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陷入四年半以来的首次衰退。日本内阁府已将经济增长预测从年初设定的 1.4%
2023-07-17 20:24:203

中国对那些国家的贸易是顺差哪些是逆差

1、逆差和顺差是个相对的概念,比如一段时期内,我国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那么就处在逆差状况;反之,就可以说是贸易顺差。其实,如果从字面上看,当然是顺差比较好,出口东西多了,赚钱多了,外汇储备增加了,等等,但是太过的话,一国的通货膨胀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举个最最简单的例子,太过于顺差,等于是外贸经济赚钱多了,那大家都有钱了,外贸的其他的环节相对就要更贵(比如人工,物流,材料等),所以这样的过度增长,这样也是有问题的。2、大部分人认为贸易顺差好,其实是错误的.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哪个好,一要看结构,二要看原因.比如中国与美国贸易顺差,但其结果主要是低端产品,而且有一部分还包括跨国公司包裹美国公司的产品,而由于中国内需不组是贸易顺差的一大原因,这对中国并不是件好事.另外由于贸易顺差而引起外汇储备过大对国民经济也有负面影响.贸易逆差也要看情况.
2023-07-17 20:24:292

报纸上常出现进出口贸易“顺差”和“逆差”,查一查资料,说说它们的含义。拜托了各位 谢谢

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所谓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 “ 入超 ”,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同样,一国政府当局应当设法避免长期出现贸易逆差,因为大量逆差将致使国内资源外流,对外债务增加。这种状况同样会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货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货币被低估。这增加了货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货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费。 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长期的贸易逆差。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 由一国对外贸易状况而对汇率造成的影响出发,可以看出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影响一国汇率的变动。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就会增加,流人该国的外汇就会增加,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对该国货币需求就会减少,流人该国的外汇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降,该国货币贬值。具体说来,在国际收支诸项目中对汇率变动影响最大的除了上面的贸易项目外,还有资本项目。贸易收支的顺差或逆差直接影响着货币汇率的上升或下降。例如,美元汇率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愈益严重。相反,日本由于巨额的贸易顺差,国际收支情况较好,日元的外汇汇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样,资本项目的顺差或逆差直接影响着货币汇率的涨跌,当一国资本项目有大量逆差,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又不足以弥补时,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从而引起本国货币对外汇率下跌。反之,则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2023-07-17 20:24:451

日本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日本是发达国家。日本经济总量在1994年首先超过500万亿日元,但到了2017年,依旧徘徊在500万亿至550万亿之间的水平,23年间仅增长了8.8%。若以美元计算,日本经济还出现了轻微的下滑。若从经济总量来计算,日本确实出现了20多年停滞发展的局面。日本国内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但这不影响其成为发达国家标准:第一,日本经济停滞了20余年,但人均GDP还在全球发达国家的水平。1994年,日本人均GDP 3.9万美元,而到了2017年依然保持3.8万美元水平,远超高收入国家必须达到人均年收入2万美元的标准。第二,日本经济虽然出现了停滞,但日本企业还在正常运转,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产品质量也在快速提升。日本国内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依然是世界上汽车制造强国。同时,日本还有动漫产业、新材料产业、光学材料产业、钢铁制造产业等。这都说明,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国家,完全符合发达国家的标准。对外贸易:主要进口商品有:原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食品、原材料等;主要出口商品有:汽车、电器、一般机械、化学制品等。主要贸易对象是中国大陆、美国、东盟、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德国等。日本对华出口减少,是造成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地区)数约200个。2014年,日本海外净资产增加13%,达到366.9万亿日元(约合3万亿美元)。至此,日本已经连续24年为全球最大债权国。
2023-07-17 20:24:521

贸易赤字什么意思?

贸易赤字一般指贸易逆差。贸易逆差亦称“贸易入超”。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现象。一般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贸易逆差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也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赤字现象,为了要支付进口的债务,必须要在市场上卖出本币以购买他国的货币来支付出口国的债务,这样,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阻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同样的,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也有这方面的斗争因素。贸易赤字取决于一国的净国外投资,而后者取决于一国可贷资金市场的储蓄与投资,与汇率无关。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识全知道系列丛书》
2023-07-17 20:25:081

90年日本的泡沫经济主要是美国搞的鬼还是日本本身的原因?

日美贸易战日本战败的外因   任何事物发展和变化都源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在这场贸易摩擦博弈中铩羽而归,外因是美国主导对日经济政策强硬化,内因则是日本缺少大局观,没有从战略角度处理当时的问题。阴谋论也好,外因论也罢,美国在日本经济泡沫化及10年衰退与低迷中确实扮演了一个不负责任的角色。  一是广场协议限制了日本政府调控经济能力。针对日本贸易从上世纪70年代起持续扩大的顺差和美国贸易严重失衡,逆差占到GDP6%以上。1985年,美国主导西方五国在“广场协议”上签字。五国同意联手干预外汇市场,让高估的美元实现软着陆,以及继续维护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此后我们看到日元连续10年升值,从240日元比1美元升至79日元比1美元,升值幅度达67%。其间,日本政府一直坚守“广场协议”,维护美元地位,明知美元资产在贬值,也不得不指导日本企业大量购买美元资产;明知经济有些过热,却不能收紧银根,结果刺激日本经济过度扩张。同时,由于日元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及升值预期,使得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日本,内外资金大举进攻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疯涨,产生泡沫经济。显然,遵守“广场协议”,捆住了日本政府的手脚,导致经济有所失控。  二是“广场协议”堵住了日本经济复苏出路。美国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走势,不仅一直削弱日本产品的竞争力,而且还隐含某种特殊目的。在1993年和1995年日元急剧升值的高峰期,正值日本经济依靠出口带动恢复的关键时期,而出口增速回落,日元升值速度也回落。上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始终在主导干预外汇市场。  三是“广场协议”让日本忍受损失却不能自主避免。美国金融机构掌握了大量国际流动资本,响应美国政府政策干预信息,美国各大金融机构带头大量卖出美元、买入日元或其他货币,实现美元贬值。这意味着美国机构在不断地卖出贬值资产,买入升值资产,实现新增资产和既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为了维护美元的国际地位,日本政府必须按照协议,指导日本金融机构适当进行反向操作,即放弃购买升值的日元资产,去购买正在贬值的美国国债、股票、房地产等,眼睁睁地看着新增和既有海外资产不断贬值。
2023-07-17 20:25:181

中国和美国贸易的逆差和顺差

  中美贸易不平衡,美方有巨大逆差,且迅速增加,这是个老问题。随着金额的扩大和中美经贸关系其他问题的解决,逆差问题日益被美方政治化。美方压人民币升值、部分议员提议对中国产品征收27.5%的附加税,指责中国产品加剧美国工人失业,以及对华纺织品设限、彩电反倾销等问题,主要源于中美贸易逆差问题。  中美贸易差额真相  中美贸易发展迅速  由于中美两国分别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国内需求旺盛促使两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696亿美元,是1978年的72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也承认,与中国贸易是其发展最快的部分。2004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出口总额达到34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14%。而同期,美国对德国的出口仅增长了7%,对加拿大的出口增长了6%,对日本的出口则减少了17%。中国成为继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英国之后美国的第五大出口国。  中美贸易关系基本不受中美关系的影响,过去的25年中,尽管中美关系经历了炸馆事件、考克斯报告等事件的影响,但中美经贸总额只有1990年下降了3.9%,。此外,中美贸易关系受美国经济周期影响不大。  根据中国的统计,中美贸易1993年美方开始出现逆差62亿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803亿美元,11年增长了近12倍;而根据美国的统计,1983年美方开始有逆差,为3亿美元,到2004年上升到1620亿美元。按美方统计,1988年中国开始进入美国的前10位逆差国行列,1989年就从第9位发展到第6位,1990年攀升到第3位,1991年,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2大逆差对象。2000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此后贸易逆差继续攀升,到2004年,中国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达到26.2%。  中美贸易差额统计口径不同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贸易统计数据上一直存在着差异,突出表现为美国统计的来自中国的贸易逆差要远远大于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这一差额不仅由来已久,且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  美国商务部把从中国大陆直接进口和从香港转口但原产地是中国大陆的所有货物都算成是从中国的进口,也就是说,美国把所有原产地是中国大陆的产品价值都算作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中国海关的统计只包括中国大陆直接向美国出口的和出口时已知最终目的地是美国但经香港转口的货物。然而,许多中国大陆出口产品的最终目的地并不一定很清楚,因此,许多最终运往美国的中国产品没有包括在中国的贸易统计之中,而被算作是中国大陆向香港的出口。  中国经香港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价值与香港公布的转口贸易价值不同,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中国大陆出口到香港的许多商品,因最终目的地不明确而未被统计到中方的数据中。第二,美方的进口统计,因包括了转口增加值而高估了从中国的进口。考虑到香港为大陆出口到美国的商品所提供的服务包括安排运输、保险、寻找客户等,因此,对这些商品的增加值是相当可观的。  中国从美进口统计差异  中国统计的来自美国的进口与美国统计的向中国的出口,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1995年两者差额为43亿美元,2003年为55亿美元,2004年猛增到119亿美元),但如果考虑到进口按到岸价格计算、出口按离岸价格计算导致出现运输费用的差价,可以说两者大体相当。这说明中美双方统计的贸易顺(逆)差存在着较大差异,尽管与中国统计的进口和美国统计的出口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主要的原因。  双方均未将服务贸易统计在内  美国在总的对外贸易持续逆差的情况下,商品贸易的逆差基本上是呈不断扩大的趋势,而服务贸易则相反呈顺差不断扩大的趋势。  根据WTO的报告,美国服务出口占全球的18%,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服务贸易盈余国。2003年美国服务贸易5495.9亿美元,增长5.77%;出口3048.1亿美元,增长4.3%;进口2447.8亿美元,增长7.64%;服务贸易顺差600.3亿美元,减少7.41%。  需要指出的是,大量服务隐性化影响了我们对中美两国服务贸易情况真实全面的了解。  第一,由于大量非跨境服务交易没有被纳入统计,造成对中美服务贸易的低估。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报告,1999年,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外的服务销售额达到3380亿美元,比当年对非居民提供的基于国际收支方法统计的跨境服务出口额2790亿美元还高21%,且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尽管这两个数字不能简单相加,但随着美国跨国公司境外投资的增加,国外分公司或子公司在东道国提供的服务作为服务贸易出口的一种形式已越来越引起关注。  在我国,许多美国制造业的跨国公司同时投资于我国贸易、营销或金融领域,这些企业在为国内提供产品的同时,为了获得内部化收益并支持其货物制造及出口,也在提供大量的服务。如,汽车制造厂商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信贷服务、石油制造企业自己投资设立加油站、跨国公司将研发中心设置在国内,如IBM和GE等。目前,由于美国附属公司在国内提供的服务并没有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反映出来,中美服务贸易统计并没有包含这部分内容。  第二,伴随外商直接投资的追加服务往往被“资本化”,在我国,外资“以技术入股”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实际上使一些知识密集型服务、信息密集型服务、研究与开发型服务提供的隐性化,尽管我国也为此付出昂贵的成本,但在服务贸易进口中却无法体现出来。  第三,我国以购买设备为名而支付的大量服务费用也没有被统计出来。  综合以上三方面的因素,可以说中美双方贸易数据均不准确,中方的数据被低估,美方的数据被高估。中美贸易统计数据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由于对转口贸易特别是中国从香港转口到美国的商品贸易是否包括在两国双边贸易统计的不同而产生的。  中美贸易差额究竟有多少  自从1990年以来,多位经济学家对中美贸易差额实际规模进行了估算。美国加州经济学家K.C. Fung和刘遵义,经过调整后估算,2002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766亿美元。加上服务贸易,2002年美国贸易逆差为743亿美元,这一数字与中美双方统计数字的平均数(729亿美元)大致相当。按照这一数据,美国统计的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高估了288亿美元,中国统计的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低估了316亿美元。  中美贸易巨额顺差原因  美方对巨额逆差的认识  美方认为两国贸易不平衡是由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引起的:(1)美国产品遭遇中国贸易壁垒、缺乏对中国的市场准入;(2)中国缺乏政策的透明度以及不能完全执行两国签署的协议;(3)中国对人权、劳工权和环保的滥用以及拒绝遵守这些领域的国际标准,从而获得不公平的对美国贸易优势;(4)未来的不可预见性;(5)中国有意压低工人工资,压低人民币币值,以促进出口。  上述五个方面的主要归纳为对中国市场开放不够的指责。然而,中国对美国的大量贸易盈余并不能说明中国正在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应该说,中国是当前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之一,甚至是所有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最开放的市场。中国市场的高度开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近年来中国的全球进口规模增长速度是惊人的,进口额从1990年的533亿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5614亿美元,14年间增长了9.5倍。进口依存度由1990年的15%提升到2004年的33.9%,并实行了较低的进口关税。  巨额顺差产生的真实原因  原东亚各国和地区对美贸易顺差转移到中国  中国的加工贸易,大部分是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而发展起来的,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大陆设立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我国加工、组装后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等地转口到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中国大陆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国大陆进行加工组装,而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与出口市场的分离。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  从美国自身的贸易逆差来看,近十年来,美国总的对外贸易逆差是不断增加的,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虽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额不断增加,但是这一逆差占其总的对外贸易逆差的比重却并没有显著提高,近年来维持在20%左右,远低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的50%多。  虽然中国现在已经取代日本,成了美国对外贸易最大的逆差国,但由于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其他东亚国家(地区)的贸易逆差在绝对额有所提高的情况下,在其总的对外贸易逆差中所占的比重却不断下降。与之相反的是,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的贸易逆差不断上升(见表四)。  如果把东亚作为一个整体看,美国对东亚的贸易逆差是在相对减少。因此,中国现在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过来的,由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不断地把生产转移到中国大陆来,它们对美国的出口也因此转移为中国大陆对美国的出口了。  从出口来看,一方面是许多中国现在出口的产品其实是原来在东亚其他国家(地区)生产和出口的,只是现在转移到中国来了。另一方面,从市场来看,东亚其他国家(地区)的市场规模总体上比欧美小,而且进入的限制也确实要比欧美严一点,因此大量的中国出口产品就主要销往欧美而不是东亚。  从进口来看,中国之所以大量从东亚进口而不是从美国进口有如下两个原因。第一,美国对向中国的高技术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的限制,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国愿意进口的产品无法进口。第二,由于中国需要大量的机器设备和中间投入品进行加工贸易生产,而中国目前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进口用于加工贸易的各种投入品在美国和日本都已经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比较优势,因此中国更多地从韩国、中国台湾和东盟进口。  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导致四类最大宗商品的顺差  贸易不平衡本身的主要原因是两国的比较优势差异。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丰富的劳动力,美国的优势则在于它的科研能力、技术及人力资本。从产业来说,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相对密集的产业,而美国则在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中美贸易顺差最大的产品是体现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普通机械电器、家具玩具、鞋帽和纺织服装,2004年这四类产品贸易顺差为522亿美元,占当年中美贸易顺差的89.2%。  从表五中可见,双方贸易量最大同时也是差额最大的是机械电器产品。此类商品中,特别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上,如核反应堆,高性能仪器、仪表等,美国原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但美国对华技术出口实行严格控制,2003年仅对华出口114亿美元。相反,中国向美出口的普通机电产品以及由外商投资、在中国加工组装的高技术机电产品高达394亿美元,这样,在这个美方本来具有优势的项目下出现了28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双方贸易量和贸易顺差均位于第2的是家具、玩具等杂项,具有典型的劳动密集型特征。2003年中方逆差的产品依次是植物产品、化工产品和纸制品,逆差分别为21亿美元、15.7亿美元和9.5亿美元。  美方顺差第三大的项目是纸制品,这恰恰反映了中国森林资源的贫乏。美国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可是中美贸易当中,美国却需要依靠其农业和林业部门来创造贸易顺差。  对华技术出口限制限制了美比较优势发挥  在科技推动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有利于美国贸易赤字的减少,但美国始终对对华高新技术出口进行管制,不愿向中方出口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卫星技术等中方需要的产品,甚至连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产品都有限制。  美国的储蓄率偏低是造成美国逆差的另一重要原因  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结构上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总投资与总储蓄的差额要用贸易差额平衡这就是贸易逆差和顺差的根源。比如美国从1960年到1971年的总储蓄大于总投资所以年年有贸易顺差,并表现为美对外净投资和债权;但由于美国近30多年来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是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导致求过于供。美国的储蓄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2001年只有2.3%,2001年10月达到最低点,只有0.3%。高消费导致总储蓄小于总投资,产生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  重估贸易逆差对美影响  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相当有限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美国企业在全球化范围内不断膨胀,10年前,美实行全球经营的企业仅占全美企业总数的20%,当前这一比重已超过60%。中国商务部的数据也表明,2004年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在中国市场销售商品750多亿美元,另有同等规模的商品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实现了出口。据中国美国商会2003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美资企业在中国的业务回报率相当可观。  美国是中美贸易的巨大受益者,它至少在就业和维持国内的高生活水准等方面得到较大的好处。虽然美国国会的一些议员指责中国夺走了美国工人的工作,实际上,如果按照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美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中提供的信息:美国每出口10亿价值的商品和服务,就能给美国国内带来近万个工作,仅其每年对华直接出口就可以提供30万个高薪水的就业岗位。而且双边贸易也为美国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且呈逐年增加之势。可以这么说,如果跟中国的贸易断裂,美国的失业率将急剧攀升,同时美国的股票市场将会急剧动荡。  此外,从美国国内市场价格看,中国的商品价廉物美,有助于缓解美国的通货膨胀,使广大消费者得到实惠。  对美国负面影响被美一部分利益集团严重夸大  不可否认,中美贸易逆差确实对美国部分制造业的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中美贸易的巨大不平衡造成美国制造业大量失业的说法是缺乏事实根据的。  首先,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新技术的大量采用和由此带来的生产率的提高,同样的产量所需人员减少。其次,经济周期决定就业形势。每当GDP增长强劲时,就业人数就大幅增加。生产工人失业也会减少。再次,欧洲、日本经济不景气,从美国进口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也是影响美国制造业和就业的因素之一。总体上看,美国制造业失业同对华贸易逆差没有因果关系。  美方不应逃避责任  美国不仅对华实行严格的技术出口管制,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样加强了技术管制。美国在高技术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上占有较大比较优势,多年来美国在此类产品的出口上一直拥有较大顺差。其次,长期以来进口石油一直是美国贸易逆差中最大的单项商品。
2023-07-17 20:25:271

一个国家总是贸易顺差好不好 为什么 !!

这是一个两面性的问题,既极有好处也有不利的方面。所谓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 “ 出超 ”.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顺差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国在特定年份对外贸易活动状况。通常情况下,一国不宜长期大量出现对外贸易顺差,因为此举很容易引起与有关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例如,美、日两国双边关系市场发生波动,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日方长期处于巨额顺差状况。与此同时,大量外汇盈余通常会致使一国市场上本币投放量随之增长,因而很可能引起通货膨胀压力,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贸易顺差越多并不一定好,过高的贸易顺差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比过去几年任何时候都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比较简单的对策就是拉动国内消费。
2023-07-17 20:25:373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是逆差还是顺差?对中国有利还是不利?和日本又是怎样的贸易平衡?

其实你没有明白一个道理,不论是贸易顺差还是贸易逆差都是不好的,经济稳定发展追求的是贸易平衡。我们国家基本上都是顺差,虽然赚到了大量的外汇,但是我国的资源也被国外占用,而且容易造成贸易摩擦,贸易逆差虽然是进口比出口多,资金流失,但是毕竟进口了许多产品与资源,有利于刺激国内消费。至于对日韩是逆差,对欧美是顺差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对日韩逆差说明我们的进口比出口的多,原因是因为我国从日韩大量进口我国所需的各种资源,导致了逆差;而对欧美顺差说明我们的出口比进口多,原因是欧美从我国进口了大量的生活生产的产品品,因此导致顺差的。
2023-07-17 20:25:582

贸易帐的数据解读

通常来讲,一国经常帐逆差扩大,该国币值将贬值,顺差扩大,该国货币将升值。如果一个国家的进口总额大于出口,于是便会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形;如果出口大于进口,便称之为“贸易顺差”;如果出口等于进口,就称之为“贸易平衡”。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逆差现象,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可以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因此,当该国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淡该国货币,令该国货币下跌;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该种货币的。因此,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充分说明这一点。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连年出现逆差,致使美国贸易收支的恶化。为了限制日本对美贸易的顺差,美国政府对日施加压力,迫使日元升值。而日本政府则千方百计防止日元升值过快,以保持较有利的贸易状况。由一国对外贸易状况而对汇率造成的影响出发,可以看出国际收支状况直接影响一国汇率的变动。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对该国的货币需求就会增加,流人该国的外汇就会增加,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上升。相反,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对该国货币需求就会减少,流人该国的外汇就会减少,从而导致该国货币汇率下降,该国货币贬值。具体说来,在国际收支诸项目中对汇率变动影响最大的除了上面的贸易项目外,还有资本项目。贸易收支的顺差或逆差直接影响着货币汇率的上升或下降。例如,美元汇率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的贸易逆差愈益严重。相反,日本由于巨额的贸易顺差,国际收支情况较好,日元的外汇汇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样,资本项目的顺差或逆差直接影响着货币汇率的涨跌,当一国资本项目有大量逆差,国际收支的其他项目又不足以弥补时,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逆差,从而引起本国货币对外汇率下跌。反之,则会引起本国货币汇率的上升。
2023-07-17 20:26:051

贸易赤字什么意思

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也称为“入超”或“贸易赤字”,是“出超”的对称。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当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相等时,称为“贸易平衡”。当出口总值大于进口总值时,出现贸易盈余,称“贸易顺差”或“出超”。当进口总值大于出口总值时,出现贸易赤字,称“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贸易顺差以正数表示,贸易逆差以负数表示。成因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国会贸易赤字调查委员会于2000年11月发表了一个关于贸易逆差成因的调查报告。在他们看来,其成因主要在于美国与其它国家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诸如:其他国家非关税壁垒;外国商品对美国的倾销;外国政府对本国公司的补贴;发展中国家较低的工资水平和生产条件以及美国本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消失等。不过,报告更多地是强调外部因素。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费尔德斯坦(Feldstein,1993)强调财政赤字对美国贸易逆差的决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孪生赤字假说”:在巨额财政赤字背景下,货币当局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不会为财政赤字融资,因此财政赤字会导致利率升高、外资流入、美元升值,从而产生了贸易逆差。这一观点在20世纪80年代很有说服力,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财政赤字又与贸易赤字一样逐年扩大,2003财年达3750亿美元,2004年又猛增至4150亿美元,而2005年预计将达到5210亿美元的最高记录。但是,这难以完全解释美国巨额逆差,因为1989-1992年财政赤字在大幅度扩大,但贸易赤字却在缩小;1993-2000年财政赤字逐年缩小,1998年开始出现“扭亏为盈”,2000年更是出现2370亿美元的高额盈余,但贸易赤字却在逐年扩大。即便考虑“时滞”因素,亦不能完全解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巨额逆差。也有一些学者强调中国因素在美国当前巨额贸易逆差中的作用,但更多的学者从经济繁荣与旺盛的社会总需求来分析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成因。这一观点亦得到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肯定。在宏观经济体系之中,一国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时,国际收支表现为逆差,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国际收支表现为顺差。故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皆因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总需求过于旺盛。或者说美国贸易逆差问题的症结是总支出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当前,美国总消费约占GDP的82%,而总储蓄率又非常之低,经济系统中内生出强大的进口需求。从美国进口商品的类别来看,美国进口增长的也主要表现为消费品进口的快速增长。2002年消费品的进口比1994年增长了107.3%。从实证研究来看,美国学者斯特芬和克穆一通过对1996-1999年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繁荣至少能解释32%的贸易逆差。以上观点,均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美国贸易逆差的成因。在我们看来,美国巨额贸易逆差的根源在于美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旺盛的社会总需求,从而巨额贸易逆差伴随经济增长而出现。
2023-07-17 20:26:206